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穿越时空的超级旅行 > 第299章 建都广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欢呼声响彻云霄,然而这短暂的喜悦过后,文天祥迅速冷静下来,开始着手整编队伍、清理战场以及谋划下一步的行动。

经过深思熟虑,他与黄伦进行了一番密谈。

两人一致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贸然追击元军并非明智之举。

毕竟,元军实力强大,且刚刚经历一场激战,宋军若强行追击,就算是战胜了元军,也没实力去巩固,弄不好还有可能遭其反扑,得不偿失。

那么,当下最紧要的任务便是收编好宋军的残余势力,将这些散落的力量重新凝聚起来。

同时,还需加强训练,使这支军队具备与元军一较高下的实力。

此外,寻找一个合适的根据地也是当务之急。

这个地方不仅要能为百姓提供安全的栖息之所,还要能为军队提供稳定的物资供给,且交通方便,地处中心位置。

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军队无后顾之忧。

经过反复斟酌,他们最终决定将临时政权的中心,也就是都城,设立在广州。

广州地处岭南,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交通便利,商贸繁荣,具备成为都城的良好条件。

……

定下建都广州的计划后,便是开始准备搬家了。

说是搬家,其实也没什么搬的。南宋的小朝廷,全部家当,都在船上。

此去广州,就是行船去广州而已。所以,去广州的第一步就是拆船,将连在一起的船只拆开,开往广州。

走海路,小船和破损严重的船,自然用不上了。

最后,一千多条船,就挑选出三百多条可用的船只。

然后,文天祥和黄伦、刘子俊等人商量,将船只又分成两批,一批运送人员和物资,一批护航,做战船使用。

这一切安排好之后,文天祥便吩咐下去,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准备半个月之后,启程前往广州。

当晚,黄伦又将文天祥和刘子俊请来,商议组建军队的事情。

黄伦深受后世的影响,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所以,他跟文天祥和刘子俊一再重申,军队,一定要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因为广州只是一个临时政权,黄伦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组建一支全新的军队,并将其命名为岭南集团军。

这支岭南集团军将完全按照现代军队的模式进行组建,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战斗力。

根据后世的标准,黄伦制定了详细的编制框架:

以大约三万人左右组成一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下设一万多人的军三个。

每一个军设三千多人的师三个;每一个师设一千人左右的团三个;每一个团设三百多人的营三个;每一个营设一百多人的连三个;每一个连设三个三四十人的;每一个排又设三个十人左右的班。

在确定了编制框架后,黄伦决定以现有的宋军残部为基础,开始组建岭南第一集团军。

为了确保这支军队的顺利组建和有效指挥,黄伦和文天祥任命刘子俊担任岭南第一集团军的司令员,全权负责军队的组建、指挥和调动工作。

同时,为了协助刘子俊,还任命文璧为岭南集团军的副司令员,刘子云、肖明和刘东汉分别担任集团军第一军、第二军和第三军的军长。

这样的任命安排,旨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共同打造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化作战意识的岭南军。

同时,在宋军残部中,挑选部分优秀的将军,在集团军军中,担任师长及以下级别的军官。

黄伦等人一边收编和组建军队,一边派出小股部队滋扰和追击元军。

其目的是让元军觉得,在广东和广南(今广西和越南部分区域)等地,会不安全,迫使其撤离广东和广南,便于广东临时政权更好的发展。

小股部队对其元军的袭扰,每次都全身而退且自身毫无伤亡,却能袭杀元军数十到数百人。

这让受到袭击的元军不寒而栗,谈到宋军而色变。即使是没受到袭击的元军,也是忧心忡忡,害怕有一日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

崖山海战后的半个月之后,经过整顿和改编后的宋军,在文天祥和陆秀夫的带领下,携幼帝赵昺,一同抵达了广州。

抵达广州之后,陆秀夫坚持要建一座皇宫,安排幼帝赵昺入住,建成后,再行登基大典。

文天祥本想劝说,但在黄伦的建议下,做出了让步,将重心放在军队和民生的建设上来。

文天祥听从黄伦的意见,以幼帝赵昺的名义,频布了全大宋免除三年赋税和徭役的皇令。

当然,目前能受益的,只是广州一部分地区。

但是,随着军队的组建,以及北伐的推进,受益的地区,会逐步扩大的。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文天祥与幼帝等一众宋廷人员,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重返广州。

然而,这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在陆秀夫的严格监督和不断催促下,一座规模虽小但却精致的皇宫,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拔地而起。

这座皇宫虽然比不上昔日的辉煌,但它的建成,无疑给南宋朝廷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尊严。

与此同时,在文天祥的精心策划和黄伦的全力协助下,岭南集团军也逐渐成形。

经过数月的训练和磨合,这支军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成为了南宋朝廷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元军的主力部队,在不断遭受攻击和骚扰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全线撤离广东和广南地区。

这无疑是南宋朝廷的一次重大胜利,为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随着元军的撤退,南宋朝廷顺利接管了这些区域,并迅速任命了当地的官员,以确保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当地的民众和百姓,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后,终于迎来了相对安稳的生活。

他们开始积极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努力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同时,一部分工商业也逐渐恢复,市场重新活跃起来。

朝廷上,文天祥和陆秀夫,分列为左右丞相。陆秀夫负责户部和礼部,文天祥负责史部、兵部、工部和刑部。

皇宫建成之后,陆秀夫作为南宋朝廷的重要人物,负责筹备并主持了一场盛大而隆重的登基大典。

这场大典不仅彰显了新皇帝的权威和地位,也向世人宣告,历经沧桑之后,南宋朝廷又一次建立,并定都广州。

在登基大典上,新皇帝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于宝座之上,接受百官的朝拜和万民的欢呼。

陆秀夫则站在一旁,神情庄重地宣读了登基诏书,宣布广州的南宋朝廷将以收复宋朝旧地为己任,誓言要恢复大宋昔日的辉煌。

紧接着,南宋朝廷发布了一道昭告天下的檄文,明确表示将不日出师北伐,以实现收复失地的目标。

檄文中强调了南宋朝廷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呼吁天下百姓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

为了确保北伐的顺利进行,南宋朝廷任命刘子俊为大元帅,统领北伐大军。

这支军队被分为湖广、江南、八闽三路,分别从不同方向进军北上。

三路大军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

北伐大军的指挥权则由左丞相文天祥负责节制。他以忠诚和勇敢着称,在他的领导下,北伐大军士气高昂,信心满满。

此外,南宋朝廷还赋予了北伐大军一项特殊的权力,即军队统帅在打下旧地后,有权任免地方官员。

这一举措旨在确保新收复的地区能够迅速恢复秩序,稳定民心。在朝廷尚未派出地方官员之前,实行军管,由军队负责管理地方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