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穿越时空的超级旅行 > 第302章 北伐之战(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尽管元军和犹太人负隅顽抗,妄图作最后的挣扎,但他们面对的是武器精良、军纪严谨的宋军。

在宋军的强大实力面前,元军和犹太人在一日之间便全线溃败,最终全军覆没。

大宋军队在“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的严格约束下,展现出了高度的纪律性和组织性。

他们迅速而有效地接管了泉州城,并将其治理得井井有条。

据传闻,从泉州城的元军官员和犹太富商家中搜出的金银珠宝数量惊人,塞满了十几座占地二三十亩的院子。

这些财富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宋军全部进行了登记造册。

一部分金银珠宝被派船运往广州,以充实朝廷一的财政;另一部分则留在地方,用于招兵买马,扩充军力。

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国家的利益,又为军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

在成功打下漳州和泉州之后,黄伦与陈东汉商议下一步的战略。

他们决定在巩固这两座城市的同时,缓缓向隔壁的福州和汀州推进。

这样的决策既考虑到了巩固已占领地区的重要性,又为进一步扩大战果奠定了基础。

……

中路军的肖明,在攻下梅关之后,便一路长驱直入。元军在抵抗了几次之后,每次都是惨败收场。

赣州本来真正元军就不多,大部分是协从军。几场惨败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面对宋军,便望风而逃。

所以,肖明这边的进展,格外顺利,很快就进驻了赣州城。

肖明根据出师前的计划,委任地方官员,巩固大宋根基,实施休养生息的惠民政策。

同时,向北派出侦察人员,搜集情报,继续向北推进。

……

西路军的刘子元,他亲自率领着两个师的兵力,沿着湘粤古道一路前行。

这条古道历史悠久,曾经是连接湖南和广东的重要通道。

刘子元的军队所到之处,元军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他们迅速地突破了元军的防线,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抵达了郴州。

与此同时,走潇贺古道的杨顺辉则带领着一个师的兵力缓缓前进。

虽然一路上并没有遇到太多的抵抗,但由于潇贺古道地势险峻,山路崎岖,行军速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而且,这条古道所经过的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的百姓对这支外来的军队充满了警惕和敌意。

黄伦深知走潇贺古道的杨顺辉将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他时常穿越时空来到杨顺辉身边,为他排忧解难,出谋划策。

潇贺古道需要穿越连州、贺州、永州等地的瑶族聚集区。

这些地区的瑶族人生活在都庞岭的崇山峻岭之间,他们与外界的交流相对较少,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在元朝统治初期,虽然元统治者偶尔会欺压瑶族人民,但这种情况还不算太严重。

面对元军的压迫,瑶民们选择了往大山深处迁移,尽量避开元军的骚扰。

然而,对于其他异族人,他们依然充满了戒备和敌意,这给杨顺辉的军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跟瑶族人打交道,黄伦交代杨顺辉: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元朝是瑶族人民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要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击元朝的暴政。

杨顺辉对黄伦的策略深信不疑,毫不犹豫地付诸实践。

令人惊喜的是,这一策略竟然产生了惊人的效果!瑶族同胞们对杨顺辉的军队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友好,他们不仅主动为军队引路,还慷慨地提供粮食,甚至毫不犹豫地加入战斗,与杨顺辉的军队并肩作战,一同抗击元军。

杨顺辉所率领的军队本就战斗力强悍,如今得到了瑶民们的援助,更是如虎添翼,势不可挡。

在瑶民们的指引下,宋军如鱼得水,迅速穿越了瑶民聚集区,如秋风扫落叶般消灭了附近的元军。

杨顺辉深知民心所向的重要性,于是他再次遵循黄伦的指示,在瑶族聚集区推行了一项特殊的政策。

由瑶民们自行选举官员,实行瑶族自治。这一举措充分尊重了瑶民的意愿和权益,赢得了他们的一致支持和拥护。

当杨顺辉的军队准备离开时,瑶民们纷纷涌上街头,以最热烈的方式欢送他们。

不仅如此,瑶民们还自发组织了一支队伍,坚决要求跟随宋军一同前行,共同驱逐残暴的元军。

很快,他们共同协作,一日之间,便攻下了道州总管府。

又花了三天,任命地方官员,休整了三天。杨顺辉便直奔永州总管府而去……。

五日之后的下午,阳光正好。杨顺辉率领着他那三千多人的队伍,如一条长龙般缓缓地抵达了永州总管府郊外。

永州总管府的蒙古族总管,乃是仡颜部的一名蒙古勇士。

这位蒙古总管心中暗自盘算,他觉得宋军长途跋涉,刚刚抵达永州,定然疲惫不堪,此时正是攻击的好时机。

他要趁宋军立足未稳,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给宋军一个下马威。

于是,当杨顺辉的宋军刚刚抵达城郊时,蒙古总管便毫不犹豫地带领着一队蒙古骑兵,如狂风骤雨般冲杀而至。

然而,让这位蒙古总管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宋军竟然训练有素,严阵以待。

负责戒备的那两百名宋军士兵,临危不乱,迅速列阵,手中的弩箭、冲锋枪如雨点般射向冲来的蒙古骑兵。

只听得一阵阵枪声及弓弦声响起,箭和子弹,如飞蝗般射向蒙古骑兵。

刹那间,蒙古骑兵阵中惨呼声四起,人仰马翻。仅仅是这一阵扫射,就射杀了一千名蒙古骑兵中的一大半,约有六、七百人之多。

剩下的二、三百名骑兵,眼见同伴纷纷倒地,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再战?

他们见势不妙,立刻调转马头,如惊弓之鸟般落荒而逃,甚至连永州府都不敢进,直接向北狂奔而去。

宋军的警戒部队见蒙古骑兵逃跑,岂肯罢休?他们乘胜追击,又追杀了一阵,又留下了几十具蒙古骑兵的尸体。

看着其余的蒙古骑兵越跑越远,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宋军的警戒部队这才停止了追击。

而此时此刻的永州府,城门紧紧关闭着,仿佛是一座被封锁的孤城。

城墙上,只有寥寥无几的元军士兵在坚守岗位,他们面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与这些元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由汉人组成的协防军。

他们人数众多,但却显得有些懒散和漫不经心。这些协防军虽然也手持武器,但他们的动作并不利落,似乎对城防并没有太多的热情。

就在这时,那一小部分元军察觉到了情况的不妙。他们心中暗自叫苦,表面上却还强作镇定,不停地叮嘱协防军要加强防守,不能有丝毫松懈。

然而,在暗地里,这些元军却早已开始匆忙地收拾自己的行装,准备带着家眷逃离这座即将沦陷的城市。

夜幕降临,黑暗笼罩了整个永州府。那一小部分元军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地打开城门,带着他们的家人和细软,如幽灵一般迅速地溜走了。他们的离去,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仿佛这座城市已经被他们遗弃。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永州府的城墙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

然而,当杨顺辉的军队抵达城下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城门竟然是敞开的,而且城墙上几乎没有元军的身影。

杨顺辉的军队毫不费力地进入了永州府,没有遭遇任何抵抗。

这座原本应该是坚不可摧的城池,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他们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