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周后,苏暖暖和旅游归来的季辛夷分享这则好消息,同时也收到了杨可可的回信。

信里杨可可再次恭喜她外,还让她等书出版了告知一声,杨可可准备到时托人在港城帮忙代购,支持她一波。

除此之外,在信里杨可可也说自己一开始也注意到了她的口音问题,但因为她提了陈先生就觉得没口音也正常,因为那位陈先生就是个几乎没有口音的。

原来那位回来投资的陈锋陈先生是早几年移居到港城的,粤语都还是移居过去时才学的,所以普通话说得很顺溜。

杨可可觉得她可能也是这种情况,毕竟之前移居,甚至那几年偷渡过去的都有不少,碰到几个普通话说的好的港城人应该挺正常的。

不过关于苏暖暖信里写的电信诈骗小故事她也接收了,并且觉得这可以是个不错的选题,毕竟书信有心也可以搞诈骗,甚至比电话还难识破,她准备就此展开写篇报道。

苏暖暖:……这么敬业的吗?什么都可以展开成一篇报道。

她回信时一定要记得祝杨可可早日升职。

盛夏日长,苏暖暖剩余的假期没有再突然摆烂,也不敢摆,因为除了每天按计划画稿,她还多了几个新工作,给港城那边的绘本画新封面,要是摆烂她就要体验一回死线赶稿的“快乐”了。

现在每天按工作表安排,至少只是白天老实干活,晚上下班后还是该玩玩,该乐乐,每天傍晚还有时间和沈温言出门逛公园,或是直接在空间里逛花园,休息日也能出门约会游玩放松。

不过比完稿来得更早的是开学,这下苏暖暖的事情更多了,更加努…不对,更加珍惜那点休息时间。

就在她怀疑自己快要忙疯掉,什么时候爆炸时,港城那边来信了,与信一起来的还有几本样书,她的书已经印刷装订完成,即将开始上市销售了。

硬壳精装的书皮,以及她前段时间新绘的封面,被重新设计过的书名字体,每本书都很有质感,也很精美,能看出出版社有在用心准备这几本书,同时苏暖暖刚刚还即将抓狂的心态瞬间被抚平,她觉得自己被治愈了。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成就感的神奇力量,想着自己的心境变化,她自嘲道。

她颠了颠手中因为硬壳的封面而略有质感的新书,又回头从书架上拿出这边出版的软封绘本。

苏暖暖想捏眉心,该说不愧是她吗?不愧是被后世经典版,精装版,典藏版,特典版,重印版心甘情愿割过无数次的韭菜。

如果作为读者,哪怕手里已经有了全套,看到这个新出硬装版本,她肯定还是会花钱去再买一套。

不过等翻开新书,看到里面的内容,苏暖暖割韭菜的想法就变了,因为港城那边居然把绘本里的文字内容编写成了中英双语。

看着看着苏暖暖就重拾老本行,逐词逐句的认真细看,对照着中文检查起了里面的英文翻译,幸好没有出现夹带私货的情况,是她多虑了。

不仅没问题,那边翻译时甚至还考虑了这绘本的主要目标群体是小孩,单词和语法都尽可能的简单,无论用来学习还是尝试阅读都是对英语初学者很友好的一本书。

从包装到内容,苏暖暖是真的没想到港城那边搞这么大,搞得这么大手笔。

她又看了下价格,算算她的版税,再来个积少成多,苏暖暖什么都不多想了,大手笔好,大手笔特别好,她能赚的也多。

被搞钱激励,苏暖暖立刻重振旗鼓去干活,早画完早出版,而且早点交稿事情少了,她的时间也能重新宽松回来。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里,苏暖暖每天没课的时间都在画稿,比计划还早完成了稿件,抽了个时间就去交稿,还不忘拿上两套样书。

只是给汪姐和恬恬姐看看,欣赏,她没任何刺激出版社的意思。

嗯,没有,绝对没有。

到了出版社,江恬审阅完绘本稿件后,苏暖暖把几本样书拿出来给江恬看,“恬恬姐,你看看,这是港城那边出版的,我有多的,这套给你。”

其实港城就给了苏暖暖两套样书,不过之后她自己倒是签到出好几套,像以往有新书时那样,给自己的几个朋友都送了一套,包括说要找人代购的杨可可也给她寄了一套过去。

江恬一眼就看到封面,“这就是你给那边画的新封面啊,真好看,”但注意力很快就被书的装帧转移,她看了半晌,只发出一声“嘶”,没有多余的言语,却又充满各种复杂的情绪。

有对制作工艺的惊艳,也有两边印刷技术差距的艳羡和惋惜。

虽说卖书,书的内容最重要,可在不知道内容的前提下要人如何判断这本书是不是自己想看的,除了他人的推荐介绍,无非就是看书的外观合不合自己胃口罢了。

而且要是书的外观不重要,那些画杂志花在每期封面的约稿费算什么?每次出书前花在排版设计上的时间精力算什么?

江恬翻开简略看了看后更是甘拜下风,人家不仅在外观上花心思,内容上也下了功夫,“你的书能被港城那边看中挺好的,有用心对你的作品,咱们出版社再用心也没经费把你的书做成这样。”

作为被各种版本割了无数次的专业韭菜,苏暖暖无法违心说出自己不喜欢港城的精装版,“各有千秋,咱们这是走务实风,走群众路线,让大家都能买下这书,都能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港城这是华丽风,走的高端路线,薅的是大户的羊毛,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同时,还能体会被学习支配的快乐。”

江恬有被她安慰到,笑道:“你这说法还真有意思,不过倒也没说错,两边情况不同,不能钻牛角尖,而且虽然现在没法做到,但说不定以后咱们也能这样做,到时也没什么好羡慕别人家的出版社了。”

顿了顿,她又补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内容。”

苏暖暖从善如流,“那是自然,我可不会砸自己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