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 第593章 不可多得的杰出青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93章 不可多得的杰出青年

“哦?哪两位?”

高鸿志颇有兴趣地望着他,想要知道这两位到底是谁。

要知道,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能被刘希贤提名的人选,想必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万一他底下锦衣卫查出这些人有什么贪污舞弊行为,别说进内阁,刘希贤的脸面也没地方放。

谢于乔和王鏊也很惊讶,他们竟完全没听说过这两个人,内阁首辅居然愿意亲自为他们推荐。

他们本以为刘希贤会选择什么老资历的重臣呢。

“这两位,是我大明朝不可多得的杰出青年。”

“更是未来朝堂上的顶梁柱!”

“两人不仅才华出众,能力也极为出色。”

刘希贤正色地说:“他们就是镇国公您手下的锦衣卫指挥同知——王守仁和李循环!”

听罢,高鸿志一脸错愕地望着刘希贤。

这位刘阁老,这是在主动示好,想要推动王守仁和李循环进内阁啊!

谢于乔和王鏊一时也没反应过来,心里都在埋怨刘希贤,这老狐狸,他们还以为是哪个重臣要入阁呢。

居然提名的是两位锦衣卫的同知!

而且这两个人,不都是高鸿志身边的亲信么?

不过,谢于乔反应也是很快,他随即正色说:

“刘大人说得没错,王守仁和李循环确实都是国家难得的人才,让他们入阁,一定会对国家大有益处。”

“我同意让他们加入内阁。”

“他们都是有能力的人,确实值得进入内阁。”王鏊也跟着点头表示支持。

高鸿志笑了笑说:“这两人现在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是从三品官,要进内阁,恐怕不太合规矩。”

“再说李循环年纪太轻,还需要锻炼锻炼。”

“而王守仁,从龙场驿的驿丞,到如今的从三品官,时间又太短。”

“他们要是突然进了内阁,恐怕会引起其他官员的质疑。”

因为在大明朝,内阁成员最低也得是正三品以上的官员。

要么是尚书,要么是侍郎,不是随便哪位官员都可以进的。

而按照制度,一般只有六部侍郎才有资格入阁。

尚书级别更高,是正二品,在朝廷里地位极重。

“高阁老所顾虑的,我完全理解。”刘希贤说。

“但有没有能力,并不完全靠年资说话。”

“秦朝时候甘罗十二岁就担任高官,那李循环为何就不能进入内阁?”

“更何况,不论是王守仁还是李循环,在锦衣卫之中都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两人进内阁,不会有任何问题。”

“当然,他们现在还是锦衣卫指挥同知的身份,这样的职务,自然不适合加入内阁。”

“所以我提议,将王守仁提升为户部左侍郎。”

“以这个职位的身份入阁最为妥当。”

“户部是我们大明朝至关重要的职能部门,需要一位像王守仁这样有经验、有能力的锦衣卫出身官员来坐镇。”

“这样才能保证税收真正用在国家的重要事务上。”

“尤其是等镇国公妥善处理完田产问题之后,我们大明朝的财政状况肯定会明显改善。”

停顿片刻,内阁首辅刘希贤继续说,“不过,王守仁现在就直接升任户部尚书,还是有些不太妥当。

因此,我建议户部尚书的职位暂时空着。

可以让王守仁先以户部左侍郎的身份来管理户部的事务。

有了这个身份,他也能顺利加入内阁,参与朝廷的议事。

以后再找个合适的机会,正式任命他为户部尚书,到时候就能顺理成章地全面掌控户部。”

在户部缺少尚书的情况下,户部左侍郎就可以主持全部事务。

明朝讲究以左为上,左侍郎的地位要高于右侍郎。

虽然左、右侍郎的官阶相同,但在没有尚书的情况下,一般都由左侍郎负责主持日常事务。

甚至有些时候,即便设有尚书,但因为尚书可能身兼内阁职务,他会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内阁的工作中,把具体的事务交给左侍郎来处理,只有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情时,才会请示尚书本人做决定。

听到内阁首辅刘希贤这话,高鸿志眉头微微一扬,没吭声。

刘希贤说的没错,户部这地方,确实得找个既有本事又干净的人来管。

不然,底下的人一个个贪得像老鼠,国库再多钱也经不起他们啃。

眼下大明朝收的税越来越多,更得有个靠谱的人坐镇户部,才能把账目理清楚。

“至于礼部,在咱们六部里头,也是排得上号的重要部门。”

“现在礼部尚书的位置还空着。”

“原先的礼部左侍郎严嵩,已经被高阁老拿下。”

“整个礼部,眼下就靠一位右侍郎勉强撑着。”

“老夫觉得,让李循环去礼部,当左侍郎,全权负责礼部事务,再合适不过。”

“而且,李循环当年可是探花出身,进士里的前三名,还在翰林院做过编修。”

“这种资历,做礼部左侍郎,那是正正好好。”

刘希贤顿了顿,神情郑重地看着高鸿志,接着说道:

“这样一来,王守仁进户部当左侍郎,李循环去礼部当左侍郎,两人以侍郎身份入阁参政,安排得妥妥当当。”

“高阁老您看如何?”

兵部尚书谢于乔和刑部尚书王鏊都望着高鸿志。

他们心里也觉得这安排不错。

一来,王守仁和李循环都是高鸿志的人,用起来放心。

二来,这两人确实有真才实学,不是空有头衔的草包。

别人想进内阁,别说高鸿志点头,就连正德皇帝那关都难过去。

可王守仁和李循环不一样,高鸿志支持,皇帝那边多半也不会反对。

这两人进了内阁,对他们三位老臣也有好处。

主动卖个好,高鸿志和皇帝就不会急着把他们踢出内阁。

还能多稳一阵子自己的位置。

“刘公是内阁首辅,又管着吏部,这事本就是您该拿主意的,何必问我?”

高鸿志嘴角微扬,笑着对刘希贤说道。

既然刘希贤主动示好,把两个要职送过来,他当然不会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