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 > 第760章 我主要是担心那个票房数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60章 我主要是担心那个票房数字

8月1日,广电部出台了348号文件,决定自1995年起,由中影公司每年以国际通行的分账发行的方式进口十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电影。也就是后来被转译为“大片”的十部进口影片。这10部并不是一个硬性指标,宁缺毋滥。

“施姐啊,这个国内引进的第1部大片已经确定了,就是咱们的那部《侏罗纪公园》。

这部电影估计年底就在国内上映了。”

香江,港岛,中环,麒麟大厦。

季宇宁坐在他的办公室里,面前是一脸笑意盈盈的施南生。

国内这是第1次引进好莱坞大片,第1部影片就是季宇宁的电影。

所以俩人心情都不错。

“广电的这个文件8月份才下来,实际上是去年的年初,就已经确定这个要引进国外的电影了,主要就是好莱坞电影。

不过具体的引进方案,包括数量,包括分成方式,还有比例,足足讨论了一年半的时间。”

1993年1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明确规定在1993年,将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国产故事片改为由各制片厂直接与地方发行单位进行商谈,进口影片则统一由中影公司向各省、市、自治区公司发行。

1994年1月13日,全国各省市电影公司经理会议上,广电部、电影局宣布授权中影公司每年引进10部外国影片,以分账的形式由中影公司在国内发行。

“这次,广电,还有中影,协商的分成比例,我们作为制片方,要占到三成五,这个比例还可以。

虽然比好莱坞这边分成比例要略低一些,但跟香江比差不太多,关键是内地现在采取国际上通行的票房分账的模式。”

国内这次引进外国大片,算得上是一场真正的变革。从此开始,国内电影市场遵循国际惯例,采取“票房分账”的盈利模式,即供片的海外公司获取全国票房的35%,影院收入占本影院票房的42%,中影公司获取全国票房的12%,其余为中间环节由省市电影公司对本地区票房收入的提取,并开始逐步运用一系列市场营销策略和销售手段。

“施姐,这次好莱坞几大公司,除了我们之外,华纳兄弟的反响最积极,他们现在也在广电这边做工作。

不过,国内那可是我的主场啊,他们华纳凭什么跟我争啊。”

前世1994年年底,引进的是华纳出品的电影《亡命天涯》。

第一部分账大片之所以选择《亡命天涯》,一是因其是1993年北美国内票房亚军(票房冠军是《侏罗纪公园》),二是因为在好莱坞大制片厂中,华纳是对国内引进分账大片反应最积极的一个。华纳出品的《亡命天涯》因此摘得国内进口片的头筹。

1994年11月12日,中影公司第一部进口的分账大片《亡命天涯》在京城、上沪、津门、渝州、中州、羊城等六大城市率先公映,首轮票房收入1127万元,已经逼近1994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重.庆谈判》和亚军《画魂》的票房收入总和。《亡命天涯》在国内放映的最终票房收入2500万,相当于1994年前五位国产电影票房收入总和。

1995年引进分账大片9部,其中好莱坞大片6部——《真实的谎言》、《阿甘正传》、《狮子王》、《生死时速》、《绝地战警》、《纽约大劫案》。

这六部好莱坞大片,按类型划分:动作惊悚片4部,爱情片1部,动画片1部。按出品公司划分,则是20世纪福克斯三部(主要是因为福克斯老板默多克,跟内地的关系不错),派拉蒙一部,迪士尼一部,哥伦比亚三星一部。

余下3个进口片名额,则花落法国艺术片《舞厅》、成龙主演的香江地区影片《红番区》和《霹雳火》。

1996年引进分账大片增至14部,其中好莱坞大片10部——《恐怖地带》、《云中漫步》、《廊桥遗梦》、《断箭》、《未来水世界》、《玩具总动员》、《勇敢者的游戏》、《龙卷风》、《勇闯夺命岛》、《碟中谍》。

“这次引进的电影类型,中影的选片思路与策略,还是主打国内电影市场上最为缺乏的重动作、重特效的好莱坞视觉类型大片,也就是好莱坞供片商所说的‘卖钱的影片’。

这些影片确实也可以成为目前深陷生存危机的国内电影市场亟需的救市猛药。

我和广电的艾部长还有中影已经商量了,也就是这10部进口大片的名额,我们至少要占五部,占一半儿。其中好莱坞的20世纪福克斯和北美麒麟电影公司占三部左右,香江麒麟电影公司占两部。

剩下五部,欧洲电影还要占一部,是跟我们法国麒麟电影公司关系不错的一家法国电影公司的。

这样呢,也就是好莱坞剩下的六大公司要争那4个名额。

其实呢,那六大公司也定下来了,剔除跟我们不对付的华纳,还有现在不景气的米高梅联美,剩下4家公司,一家一部。

华纳得罪了老板我,到广电拍马屁也没用。让他们等后年吧。”

小季同志边说,边得意地挥着手,做挥斥方遒状。

对面的施南生抿着嘴,忍着笑。

嗯,她这个老板真够威武。

“这次引进大片名额分配很顺利。

不过呢,我主要是担心那个票房数字。

国内的电影发行模式跟我们香江这边不一样,并不是走院线制发行,还是中影独家发行。

这实际上相当于行政级别的发行模式。

以前,内地电影发行不是走的票房分成,而是卖拷贝。

每年电影发行前的会议,是中影这个独家发行商召集各地的院线,实际上是地方的电影管理部门和影院代表,开会确定各地的购买拷贝数,然后他们再算出拷贝的价格。

这样实际上,中影最终确定票房收入的分配比例。

其中给制片公司,也就是国有电影厂的份额是很低的。

而为什么采取卖拷贝的这种方式,也是因为当时各影院确定票房收入是很难的,这里面既有技术问题,也有人为因素,这个统计数字很难确定。

所以还不如卖拷贝来的痛快,这样发行商和制片商实际上的收入,就是那个卖拷贝的收入,而最终的院线也就是影院,他们也是买拷贝。

那时候,往往是好几家影院共同买一套拷贝,然后呢,就是大家一起用。

那时候国内各影院都有一个特殊的工作,就是跑片的。

也就是共用一套拷贝的几家影院,分配好电影的上映时间和次序,通常是每家影院的上映时间错开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就是两盘胶片的放映时间,放映完了以后,这两盘胶片马上从前一家影院送到下一家影院。然后这么依次循环下去。

你老板我当年,就既是影院的放映员,也做过这个跑片员。

这种卖拷贝的模式,就造成实际的票房数字意义不大了,当然最后票款也都是主要交给了地方的电影管理部门,也就是文化部门。

我那时候都不知道,我工作那个影院最终的实际票款是多少。

所以我担心的,就是这个票房数字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