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昨日年少 > 第15章 初一风云: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到了开学的时候,大街上已经看不见雪的影子了。

去年来势汹汹的大雪就这么隐姓埋名了,也不知道新一年的冬天会不会再见到。

……

新的一个学期里,42班的逃地理课的“辉煌事业”也拉开序幕了,忍辱负重一个学期,以为地理老师会在新的一个学期里有所收敛,但事实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地理老师不仅继续占课,还只占42班的课。

贺炎就在想,当艺术课的老师待遇这么好?带薪休假?

这怕不是比地主还快活吧?

每每地理老师来占课,用的理由还全都是“xx老师有事,这节课我来上……”

xx老师只顾着有事了,还是只在上42班课的时候有事,“办完事”就算了,不用考虑后果了。

所以在开学一个月的时间里都没上过一节艺术课的现实下,42班终于发起了“大反攻”,前面已经提到过了逃课的事情,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除了开始了逃地理课外,42班还迎来了一个新的生物老师。

男的,顶着一脑袋乌黑的头发,背过后脑勺的,说话和蔼可亲,上课的时候一边讲故事一边讲课。

但是……

贺炎只顾着听故事了……

……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学校特地组织了一场捡垃圾活动。

【微笑.jpg】

全年级都要去。

每个班都各自站队,由班长,体委负责管理,班主任坐镇,在校长等学校高层的带领下,下了校门外的坡,左拐走一段路再作怪,最后到了岔路口继续左拐就行了。

沿着这条路捡垃圾,不用走多久就到了南山公园。

一路上是有说有笑,捡垃圾?不存在的。

先不说这条路上到底有没有人来,就上江当时的消费水平,谁家能一天生产出一袋子垃圾?

还闲的没事往这条路上扔着玩。

所以说对于当时不知道学习重要性的学生们来说,这简直是不用上课的好机会。

出发前老师让拿的装垃圾的塑料袋子根本派不上用场。

等到了要走下那几百层的台阶的时候,各班的班主任纷纷嘱咐自己班的学生。

“下楼梯的时候慢点,不应打闹,不应挤,看的脚下,路儿上有垃圾了就捡了。”

一群人就浩浩荡荡地往山下走了。

山脚下紧邻着新广场,所以下了山之后,还得把新广场周围的垃圾跟着一起捡了。

这个时候就开始放肆了。

追逐打闹的也开始显露本性了。

雷锋精神有没有在这次的捡垃圾中弘扬贺炎不知道,反正是放松心情,玩爽了,不用上课,开心坏了。

而且那个时候的上江总的来说,虽然不怎么富裕,但家家户户都还是过得下去的,也不需要像大城市里那样扶什么老太太过马路,也没有什么说是“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的骇人听闻的事件。

所以上江旁边的“人民法院”就没什么用了。

而上江有“人民法院”这回事,还是在贺炎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才知道的。

但是看起来就像荒废的一样,冷冷清清的,远不如旁边的医院热闹,虽然医院也没多少人来。

因为人人都说上江的医院黑得多了,所以有病了宁愿先去街边的小药店里开点药先吃着,也不愿意去医院里看一下。

如果吃药吃不好,那就去阳汾,连上阳都不去,因为上阳的医院也是搞诈骗的,远的近的,都不如阳汾的医院来得实在。

大人们是这么想的。

言归正传,“弘扬雷锋精神”的活动就这么结束了,回到学校的时候正好是课间操,完美得错过两节课。

其实还有参观邓湘临居住地的事。

但是那是在小学的时候了,小学的占地面积还是比较大的,教学楼后面的中式风格的实验楼就紧挨着邓湘临的居住地。

每年学校都会在特定的节日组织学生去参观,算是传承红色基因。

而这居住地,与上江这样的边陲小镇比起来,也算不得割裂,大约就是上江刚淘汰掉的东西。

而里面有什么贺炎也早都忘了。

外面看起来是砖瓦房,在上江这是随处可见的,外墙比较高,大门是木头的,好像是刷了红色的漆,也好像就是用红木做的,大门看起来有些褪色。

旁边放着一个石碑,上面有红字标注:邓湘临在上江,还是邓湘临居住地。

贺炎不甚记得这些东西。

但贺炎知道的是,这里知道的人确实挺少的,除了本地人基本上就没人知道了。

而贺炎之所以知道也是学校组织的参观,否则贺炎也不会知道的。

来到了居住地,一行人先是按部就班地参观,看完之后,就开始上房顶来回窜了。

这也是两节课的时间。

老师还组织学生们宣誓,演讲,讲故事什么的。

但是到了初中就没有了。

初一下学期……

对贺炎来说是比较意义非凡的一个学期。

……

研学旅行。

贺炎不知道其它也是在小镇上上学的学生们有没有机会去研学旅行,也不知道那些学生知道了研学旅行之后,会不会羡慕,向往。

但贺炎一丁点都不想再给折磨了。

初一时的研学旅行,从班主任说出要组织研学旅行的那一刻开始,贺炎本来就没有的好日子算是彻底跟贺炎说拜拜了。

研学旅行要交钱……

研学旅行?

交钱?

贺炎无法理解。

而贺炎同样无法理解的是,既然要交钱,那为什么班主任不亲自收?

而是要让学生的家长来代劳?

很不幸,张霞就是“代劳的学生家长”,当贺炎告诉张霞这件事的时候,贺炎从未想过,张霞的一张嘴能有多可怕。

……

“我们学校要组织研学旅行咧!”

贺炎回去之后这么说的,张霞一听,来了兴趣,问道:“去哪里的咧?”

“不知道。”

“怎去咧?”

“不知道。”

“那么?”

【微笑.jpg】

贺炎想收回刚才的那句话。

“不知道么!老师就说喽要研学旅行咧,让要参加的人回的准备一下。”

“准备甚咧?”

张霞问。

“要交钱儿咧,每一人78块。”

张霞拿出手机,一边点一边问:“怎?你要去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