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已经拿到了部分开源代码,并且开始尝试本土化部署,这固然令人恼火,但也说明,他们已经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一杯羹了。
“既然他们想要玩火,那就让他们玩个够。”楚墨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他转过身,看向雷诺,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通知白天,加速推进‘微核系统2.0’的研发。我要他……在新的版本里,加点料。”
雷诺有些疑惑地看着楚墨,等待着他的指示。
“加一项‘认知溯源标记’。”楚墨一字一句地说道,“每一台基于‘微核系统2.0’运行的设备,都会在底层日志里自动生成加密签名,记录首次激活地点、开发者Id和传播路径。这个签名,无法篡改。”
雷诺的眼睛亮了起来,他瞬间明白了楚墨的意图。
这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更是一个追踪器,一个烙印,一个数字时代的“血统证明”。
“我明白了,楚先生。这简直是釜底抽薪!”雷诺兴奋地说道。
当天晚上,楚墨连夜赶往华芯科技的总部。
他要亲自和白天沟通,确保“微核系统2.0”的研发万无一失。
在芯片工厂的办公室里,白天揉着惺忪的睡眼,听着楚墨的指示。
他最初有些不解,但当他明白了“认知溯源标记”的意义后,顿时激动起来。
“楚总,您这招真是绝了!这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更是一个数字dNA!有了这个,谁也别想瞒天过海,偷我们的技术,窃取我们的成果!”白天兴奋地说道。
楚墨满意地点点头,他看着眼前的这位年轻的工程师,心中充满了希望。
白天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热爱技术,更热爱这个国家。
“白天‘微核系统2.0’的研发,就交给你了。”楚墨拍了拍白天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请楚总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白天挺起胸膛,坚定地说道。
第二天,一篇题为《谁在教蛮夷造反?》的万字长文,悄然出现在非洲开源联盟的官网上。
这篇文章的作者署名是“墨”,正是楚墨。
在这篇文章中,楚墨回顾了明清闭关锁国的历史,深刻地剖析了当前某些势力阻挠技术扩散的本质——恐惧平等对话。
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些势力害怕南方国家掌握先进技术,害怕他们崛起,害怕他们挑战自己的霸权地位。
“我们不怕你们学会,怕的是你们学不会思考。”楚墨在文章中宣告,“技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不应该被垄断,更不应该被用来压迫和剥削。”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它被迅速翻译成二十种语言,在南方国家的高校和技术社群中疯传。
无数的年轻人被楚墨的观点所震撼,他们开始反思,开始质疑,开始觉醒。
萨米尔是达卡理工大学的一名学生,他也是非洲开源联盟的忠实拥趸。
当他读到楚墨的文章时,激动得热血沸腾。
他立刻将这篇文章打印出来,张贴在达卡理工实验室的门口,并且在旁边写了一行字:“这不是挑衅,是邀请。”
与此同时,伊万·彼得罗维奇悄然来到华芯科技。
他带来了一份俄方情报摘要。
“楚先生,这是一份关于中国南方技术扩散网络弱点分析报告,是一位已经赴美的副部级官员,试图向漂亮国商务部兜售的。”伊万面无表情地说道,“标价五千万美元。”
楚墨接过这份报告,仔细地浏览了一遍。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容。
“这份报告严重低估了南线网络的自治能力,仍然将努尔等人定义为‘受资助的技术乞丐’。”楚墨冷笑着说道,“他们根本看不懂,有些人活着,就是为了打破命运的模子。”
卡拉奇,阿米尔·汗正在组织一场特殊的“反向培训营”。
他邀请了来自阿富汗、也门、苏丹等国的技术青年,学习“微核系统”的部署。
一位曾经参与塔利班通信系统的前战士,握着一块开发板,激动地说道:“以前我们用炸药切断电缆,现在我们要用电流重建连接!”
这段视频传回国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一家官媒匿名批评楚墨“纵容境外势力渗透”,但很快就被网民扒出,该账号的注册地为某自贸区管委会下属的信息公司。
舆论瞬间倒戈,压力反噬。
无数的网民涌入这家官媒的账号下,留言嘲讽和质问。
“是谁在纵容境外势力?又是谁在阻挠技术进步?”
“难道只有西方国家才能搞技术输出?我们中国人就不行吗?”
“支持华芯科技!支持楚墨!支持技术无国界!”
深夜,李哲独自坐在审计署办公室,面前摊开着从中央巡视组流转来的批件与楚墨提交的全部证据包。
昏黄的台灯下,文件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可忽视的真相。
他的手指轻轻翻动着文件,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锐利的刀,刺进他的心里。
他拨通了一个从未拨打过的号码,低声说道:“我可以启动一级追责程序,但你们必须保证——第一个被唤醒的人,不是我。”电话那头,只有电流杂音,没有回应。
李哲紧握着手机,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心跳如鼓点般急促。
窗外,一道闪电划破乌云,照亮了墙上挂着的《国家科技进步法》条文。
李哲的目光停留在那行字上,仿佛那是一道光明的指引。
突然,电话那头传来一声低沉的回应:“我们会处理好一切。”李哲微微松了口气他站起身,推开窗户,深吸了一口冷冽的夜风,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
而在俾路支山区的移动微工厂里,努尔按下启动键,新一批晶圆缓缓进入蚀刻舱,控制屏上跳出一行字:“制造者,即继承者。”雷霆将至,无人能置身事外。
李哲关上窗户,毅然转身,拿起桌上的文件,坚定地朝门外走去。
杭州总部,深夜
寂静如水的夜色中,杭州华芯科技总部大楼依旧灯火通明。
楚墨站在巨大的环形屏幕前,脸色阴沉得像是暴雨前的天空。
屏幕上,一张卫星地图格外醒目,标注着缅甸北部的一处在建工地。
“微核系统1.0的二维码……”楚墨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像是从地窖里吹来的寒风,“他们不仅拿到了早期的开源代码,还敢明目张胆地部署到新建产线上,真当我们是泥捏的?”
站在他身旁的白天,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语气中带着一丝技术人员特有的冷静:“对方的技术水平比我们预想的要高,能这么快完成部署,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
雷诺身穿黑色作战服,双手抱胸,神情严肃:“我查过了,那个工地背后是一家新加坡的空壳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樱花银行的一个高管。”
楚墨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樱花国吗?看来他们也坐不住了。不过,他们想用我们的火种烧我们?那就让他们试试,看看谁才是玩火的祖宗。”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刀般落在白天身上:“白天,‘认知溯源标记’模块的最终调试怎么样了?”
白天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已经进入最后阶段,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楚墨缓缓踱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很好,不要封锁更新,加快调试。我要让每一粒火星都记住,是谁点的火。”
俾路支山区,移动微工厂
在远离尘嚣的俾路支山区,努尔·艾哈迈德正紧张地盯着眼前的屏幕。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跳动,一行行代码在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这里是华芯科技的秘密基地,一座隐藏在群山之中的移动微工厂。
努尔是“星火计划”的首批本土操作员之一,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认知溯源标记”的压力测试正在进行中。
这个功能基于轻量级区块链架构,在设备首次激活时生成不可篡改的日志链,记录地理位置、开发者身份哈希值及传播路径。
白天通过加密通讯频道向努尔发送指令:“努尔,开始进行集群模拟测试,注意监控数据变化。”
努尔深吸一口气,按下回车键。
瞬间,控制屏上跳出一连串复杂的代码和数据流。
“系统预埋了一组‘静默唤醒指令’,一旦检测到同一Ip段内多台衍生设备集中上线,将自动触发加密信标,反向推送至南线协作网所有节点……”努尔一边操作,一边在心中默念着这段代码的含义。
测试持续了整整一夜,努尔的眼睛布满了血丝,但他却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他知道,这次测试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星火计划”的未来。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工厂时,努尔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测试成功了。
他疲惫地靠在椅背上,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和他的同伴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丝希望。
白天通过加密频道向楚墨汇报测试结果:“楚总,‘认知溯源标记’压力测试完成,一切正常。”
楚墨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但白天却能感受到他语气中隐藏的兴奋:“很好,告诉努尔,让他继续保持警惕,随时准备迎接挑战。”
白天低声对楚墨说:“这不是防御机制,是数字地雷。”
杭州总部,雷诺办公室
雷诺坐在电脑前,手指飞快地敲击着键盘。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不断闪烁的数据流,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通过伊万提供的俄方情报交叉验证,他确认那位赴美副部级官员已经与美国某国防承包商代表秘密接触三次,时间点均与国内“报废设备”异常注销高度重合。
“看来,我们的这位‘老朋友’,是真的打算彻底倒向美国了。”雷诺冷笑一声,随即拨通了一个加密电话。
“启动‘影子日志计划’,将部分真实但已被淘汰的调试版本代码混入公开仓库,并在其间植入伪装成普通日志的追踪探针。”雷诺的语气冰冷而果断,“记住,任何试图深度解析的行为,都会悄然暴露分析者的网络坐标。”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明白。”
雷诺挂断电话,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他知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悄然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