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晨曦眼前一亮。
“对啊!你说的太对了!”
“赵瑞龙都可以投资建高铁,樱花人当然也可以!”
“反正他的惠龙集团是在香江注册成立,严格来说也属于外资。”
“铁路总署既然允许了赵瑞龙投资建燕沪高铁,显然没道理拒绝樱花人投资建燕盛高铁吧?”
葛钧山自信满满的笑道:
“他们当然不会拒绝!”
“铁路总署那帮人,我是很了解的。”
“尤其是那个柳志恒,他就是个名副其实的高铁狂人!”
“他提出的八纵八横高铁计划,总长将近五万公里,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地区。”
“想要完成这么宏伟的计划,得花多少钱?算它平均每公里造价几千万,那也需要四万亿!”
葛钧山伸出右手,收着大拇指,比划出另外四个手指头。
“四万亿!四万亿啊小廖!”
“去年咱们龙国全年,铁路投资规模才六百多亿。”
“就算全拿来建高铁,就这点投资规模,几十年他都建不完啊!”
廖晨曦哈哈大笑。
“几十年?他柳志恒怕是早就入土为安了吧!”
葛钧山放下手后,轻笑道:“所以这家伙聪明着呢,他知道不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财政不大放疯狂投资基建拉动经济,他就很难实现自己的高铁梦。”
“既然汉东要大力发展高铁产业,他又很想实现高铁梦,双方就一拍即合,让社会资本可以投资参与高铁建设,但在项目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50%。”
“这样一来,铁路总署既解决了资金需求,又掌握着项目的主导权,让铁路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就依然还是保持国有,不越红线一步。”
“至于赵瑞龙……他铆足劲儿从国外薅钱回来投资,本就不是为了赚钱,纯粹只是为了帮他爸赵立春做出亮眼政绩以便进步,砸起钱来自然不含糊。”
“现在燕沪高铁一期,京州到天海这一段,已经开始联调联试,就算再怎么认真细致,三四个月时间也足够了,年底之前开通运营,基本是板上钉钉。”
“一旦开通,汉东的制造产业搭上天海的金融外贸,两地之间的经贸往来更加紧密,那Gdp不得起飞喽?明年必然干翻东广成为咱龙国第一经济大省!”
“是啊!不过咱也羡慕不来!”
廖晨曦笑眯眯的起身端来果盘。
“甭管汉东会不会超越东广,反正赵瑞龙已经替咱们开了成功先例,咱们就依葫芦画瓢,照着弄呗!”
“咱们要是能掀起一阵建设高铁的基建浪潮,那绝对能大幅拉动经济增长,这也算是振兴咱大东北了!”
“而且除了高铁,我觉得咱们还可以效仿汉东,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其他基建项目,就比如说咱们高速公路。”
“想当年,咱们盛阳到达连的高速公路,比京州到天海的还早开建,建成之后也同样车流量持续攀升,不得不扩容。”
“可是同样是扩容,他们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很快就解决了资金问题,建设进度也飞快,如今都竣工开通了,咱们呢?”
“咱们筹谋了两年多,上个月才举行了扩容改造开工仪式,就算一切顺利,这四改八的扩容工程,完工也得2004年去了。”
“而且人家汉东,还不只是扩容改造了一条高速公路,还同时扩容了很多条,并招标新建了几条,真的是一年顶咱十年!”
说到这儿,廖晨曦拿起一颗又大又红的荔枝。
“我认真思考过,咱们宁远省为啥经济萎靡不振,不像汉东省那么有活力?”
“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都二十一世纪了、新时代了,咱们的思想依然还很僵化。”
“过去几十年里,机关单位和国营企业,解决大部分老百姓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大家过惯了计划经济下,啥也不愁的集体生活。”
“可时代不一样了,咱们要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事业单位用不着那么多人,也养不活那么多人,咱们不就得让老百姓自己养活自己吗?”
“而老百姓要怎么才能养活自己呢?我想搞高质量经济发展试点的汉东省,已经为咱们试出经验了,就是得国退民进、激发市场活力、发展民营经济!”
“还是交通为例,谁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可政府拿不出太多钱,经济发展又需要更好的交通条件,那不就应该适当放开限制,让社会资本来投资运营吗?”
“而且民间早就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他们没什么投资渠道,就只好把钱存银行吃利息,你说把他们的投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民营经济还能搞不好吗?”
说罢,廖晨曦将荔枝剥了上半部分的壳,笑眯眯递给葛钧山。
葛钧山接过荔枝,轻咬了一口。
冰甜爽口,很是舒坦。
“荔枝不错,你的主意也挺不错。”
“既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汉东试出来的好政策,那咱们效仿也没什么不妥。”
“而且为了更快更好的出成绩,咱们甚至可以胆子更大一点、步伐在快一点!”
廖晨曦挪近一些,满脸谄笑。
“你的意思是?”
葛钧山一口吃掉剩下的荔枝,嚼了嚼后吐掉核。
“汉东搞了很多方面的国退民进,除了你说的高速公路建设,在水利、航运、电力、通信等很多基建领域,都让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他们甚至在军民融合战略框架下,让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互相合作,研制民用和军工产品,就像火爆畅销的新能源汽车,就有不少军工企业参与。”
廖晨曦眉开眼笑的说道:“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汉东能搞的,咱们也搞,自己做题是不会,抄作业难道还不会吗?”
葛钧山微微摇头。
“汉东的作业,你没法全部照抄!”
“赵立春有他宝贝儿子的惠龙集团,像有花不完的钱可以疯狂投资当榜样,你有吗?”
廖晨曦果断摇头。
“我儿子要是能像他一样厉害,我就不愁很多重大项目,想做却没钱做!”
葛钧山顺口就反问一句。
“你儿子搞钱不是挺厉害的吗?”
“……”
廖晨曦瞬间如遭雷击,尴尬不已。
不到一秒,就老脸羞红,无地自容。
葛钧山笑了笑,伸手拿起荔枝。
“好啦,开个玩笑,让他低调点就好,咱们还是说回正题吧!”
“你想抄汉东的作业没问题,既然要振兴东北,拨不出大笔资金,那总得让你们大胆尝试吧!”
“不过汉东本就自然条件优越,在赵立春这个敢想敢干的改革派治理下,多年来经济发展一直很快。”
“再加上他儿子赵瑞龙,源源不断的从国外薅了三四千亿米元,大力投资高科技产业,这就更不差钱了。”
“你想要抄作业,找不到巨额资金来源,就只能在某些方面,采取更加激进大胆的政策手段,比如教育!”
“教育?”
廖晨曦一脸纳闷。
想了又想后,抓耳挠腮的问道:
“你是想让我在教育方面搞钱吗?就现在的学杂费,都已经让很多低收入家庭承担不起,教育方面搞不到几个钱钱啊!”
正剥荔枝壳的葛钧山,直接甩了个白眼。
“我是让你搞钱吗?”
“我能不知道,现在有很多家庭,临近开学就愁学费?”
“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因为经济困难导致义务教育普及率提升困难,我又不是不知道!”
“我是让你在教育方面,大胆的国退民进,把教育进行市场化改革,搞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不就有钱了吗?”
看到廖晨曦依然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葛钧山顿时火气上头。
“我都把话说这么明显了,你还不懂吗?”
“人家汉东有赵瑞龙这个财神爷疯狂砸钱,你没有,咋办?”
“要从老百姓身上搞钱,医疗肯定是不行的,现在看病难、治病贵,已经民怨沸腾了。”
“而住房呢?整体经济上不去,地价房价涨不动,房地产开发商没啥积极性,你卖地也搞不到多少钱。”
“唯一能搞的,就只有教育!因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咱们民族从古至今,都很舍得在教育方面花钱!”
看到廖晨曦还一脸茫然的样子,葛钧山真的要气得骂他废物了。
脑子咋就那么笨呢?
不过要不是脑子笨,聪明过人的改革派,也不可能追随自己。
暗暗叹息一声,葛钧山只好耐心解释道:
“我的意思是,把教育搞成一门生意,懂吗?”
“既然是生意,想要赚钱,就必须要制造差异化的需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而实现牟利。”
“比如有一所口碑不错的公办小学,很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入读,这个需求不就可以用来赚钱吗?”
“传统的手段,是直接收家长们的建校费、借读费之类的,但这样搞钱太慢也太少,很容易就被下面的人分了。”
“你划定一片区域,说只要是这片区域户口的孩子就能入学,暂时没户口也没关系,只要去买了商品房就能落户。”
“你想想,为了孩子能读好的学校,家长们能不掏钱买房吗?而且钱不够也没关系,找银行按揭贷款嘛,贷它个二三十年。”
葛钧山这么一说,廖晨曦瞬间如梦初醒。
啪的一声。
廖晨曦猛的一拍大腿。
“老葛,你可真厉害呀!”
“这一招‘无中生有’可真是太厉害了呀!”
“买房的人多了,那房价地价想不涨都不行了!”
葛钧山轻哼一笑。
将荔枝去核后,放进嘴里咀嚼。
“这就厉害了吗?”
“你要是足够聪明,你就知道多卖地、卖高价,不能只限定一个区域。”
“最好在所有城市,都搞限制户口入学,同时削减农村学校的投入,甚至砍掉一些学校。”
“一旦优质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家长们为了孩子读书,就不得不在城镇买房,需求不就来了吗?”
廖晨曦点头如捣蒜。
“对对对,我觉得光是集中教育资源还不够,最好把医疗资源也集中。”
“村镇没法疗伤治病,那老百姓不想经常往城里跑,那不就得买房吗?”
“而且涌入城镇的人多了后,公办的医疗教育资源不够,自然就会有人投资搞民营的。”
“要建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就必然要买地盖楼,要招聘医护人员和教职员工,这民营经济不就来了吗?”
“而且民间资本投资办学校和医院,为了吸引有钱人消费,他们肯定愿意下血本,提供比公办更加优质的服务。”
“他们大规模的挖人招人,就必然会拉动相关人才的就业需求,大学生好就业,那就必然会有更多人愿意读大学。”
“这么一来,就肯定有人愿意斥巨资,买更大的地皮、盖更多的楼、招更多的人,打造一所所民办大学……”
廖晨曦越说越激动。
此时此刻的他,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找到了激发市场活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绝世神功!
葛钧山唇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
这世上哪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给廖晨曦出的这个主意,看似能迅速发展经济,但其实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受影响最大的,也是付出最大代价的,当然是无数的农村人。
虽说放眼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从农业文明发展成为工业文明,城镇化是必然的趋势。
为了获得更多的赚钱机会,也为了过上更好更方便的物质生活,人们是会逐渐离开农村走向城市,这是大势所趋。
但是……
人为的加速城镇化,故意将医疗和教育资源集中,让广大农村不仅难挣钱,连读书看病养老都难,这不就是欺负人吗?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让农村人自然流动到城市,打工、求学、创业、经商等等,有了足够的能力和资本,他们自然会买房定居。
人为的驱赶,所带来的恶果,必然是房价房租迅猛上涨。
土地财政收入是涨了,房地产投资商也赚到了,围绕房地产衍生出的建材、装修、机械、家电等行业的从业者,也能赚到一些。
就连城市里的原住民,也能通过房屋出租和拆迁受益,即便没被拆迁,也没房屋出租,也能享受到房价上涨,带来的资产增值。
可无数被迫进城的广大农村人,他们可就惨了。
他们大多都没什么钱,往往东拼西凑才能凑出一套刚需房的首付和装修。
背负的房贷,会成为压在他们身上的一座大山,让他们如牛马一般不得不辛勤劳作。
而医疗和教育的市场化与产业化,又会是新的两座大山,让他们想要享受好的医疗和教育就得多花钱。
这种用人口红利,支撑起短时间经济崛起的发展模式,就是披着合法合规外衣,明目张胆的的抢钱!
偏偏广大农民还根本无力反抗,因为没有人用刀架脖子上,逼他们必须进城买房当韭菜。
是他们心甘情愿的进城买房,眼瞅着房价不断上涨,他们只会巴不得早买多买,如此心甘情愿的当房奴,又怎么能说是抢?
可如此软刀子割肉,如此把广大农民吃干抹净,葛钧山当然知道南寒和樱花早就用过这招,后遗症还很大。
过快的城镇化和过高的生活压力,会导致底层民众生存艰难,谋生都几乎用尽全力,哪儿还能恋爱结婚生儿育女?
赵瑞龙父子俩显然很清楚,再想发展经济,也不能竭泽而渔欺负广大农民。
农村为城市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农产品和劳动力,可以说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大后方。
一旦经济形势不好,数千万的农民还可以回到农村,还有房住、有田种、有饭吃,不至于出乱子。
如果能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在农村的消费能力,还能给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动力,并不会拖累城市。
所以赵瑞龙父子俩,不仅不把农村地区的医疗和教育资源集中,反而想方设法振兴农村,解决读书难、看病难、出行难等问题。
同时在城市,还出台包括限购限售、提高首付比例、提高贷款利率等在内的多种措施,严控房地产过热过快发展,不让劳苦大众当房奴。
葛钧山当然也想让廖晨曦效仿,但龙国只有一个赵瑞龙,也只有一家有技术还不差钱的惠龙集团。
为了尽快实现经济的迅猛发展,就算是竭泽而渔,最终会坑害不少民众,葛钧山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想赢,就必须不择手段。
至于代价……赢了再说!
等廖晨曦讲完,葛钧山拿起一颗又大又红的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贵妃想要吃一颗荔枝,就要劳民伤财无数。”
“如今南方的鲜荔枝,东北民众花不了几个钱也能享用。”
“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放手去干吧晨曦,给我不择手段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