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村民们在村头的空地上摆起了宴席,招待王子和他的随从。长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既有中原的炖羊肉、油饼、迎春糕,也有波斯的烤馕、烤肉、鹰嘴豆汤,还有用玫瑰露做的甜汤,香甜可口。
众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王子尝了一口迎春糕,软糯的口感中带着玫瑰的香甜,他眼前一亮:“这糕点真好吃!既有中原点心的细腻,又有波斯甜食的风味,太特别了。”
瑾潼笑着说:“这是我们结合波斯的做法改良的,您要是喜欢,我让厨房多做一些,您带回去给国王陛下尝尝。”
王子高兴地点点头:“那太好了!我相信国王陛下也会喜欢的。”
席间,王子还和李默聊起了两地贸易的事情。李默说道:“现在我们的琉璃制品已经卖到了长安,接下来我们还想把玫瑰露、玫瑰香皂这些产品也推向波斯,让波斯的人们也能感受到贺兰村的特色。”
王子赞同地说:“这个想法很好!我回去后就会安排商队,专门负责运输贺兰村的产品。我们还可以在波斯的各大城市开设店铺,宣传贺兰村的琉璃和玫瑰制品,让更多人知道贺兰村。”
两人越聊越投机,很快就敲定了贸易合作的细节。王子还承诺,会为贺兰村提供更多的波斯技艺和原料,帮助琉璃坊和玫瑰园发展得更好。
下午,王子又参观了村里的其他地方,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还有村里繁荣的景象,他不禁感慨道:“贺兰村现在就像一座连接中原和波斯的桥梁,不仅让两地的商品互通,更让两地的文化相互交融。我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贺兰村一定会成为两地交流的典范。”
夕阳西下,到了王子该启程返回波斯的时候。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来到村口,为王子送行。王子走上马车,又转身对瑾潼和李默说道:“我会常来贺兰村的,也期待你们能到波斯做客。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中原和波斯的友谊永远延续下去!”
“王子殿下一路保重!”瑾潼和李默高声说道,村民们也纷纷挥手告别。
马车缓缓驶离,王子还不时掀开窗帘,向村民们挥手。直到马车消失在远方,村民们才渐渐散去。
看着王子远去的方向,瑾潼心中满是感慨。她还记得当初从波斯来到贺兰村时,心中满是忐忑,如今,这里不仅成了她的家,还成了连接两地文化和友谊的纽带。
“在想什么呢?”李默走到瑾潼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
瑾潼转过头,看着李默温柔的眼神,笑着说道:“我在想,咱们的贺兰村会越来越好的。将来,这里会有更多的琉璃坊,更多的玫瑰园,孩子们能在学校里安心读书,中原和波斯的人们会因为这里成为朋友。”
李默点点头,眼中满是憧憬:“一定会的。接下来,咱们先把学校建好,让孩子们早日上学。然后再扩大琉璃坊的规模,再多开辟几片玫瑰园,让贺兰村的名字传遍更多地方。”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校的建设进度越来越快。村民们都主动来帮忙,有的搬砖,有的运木料,有的帮忙粉刷墙壁。瑾潼和李默也每天都来学校查看,生怕哪里出了差错。
这天,学校的屋顶终于搭建完成。工匠们撤下脚手架,一座崭新的学校出现在村民们眼前。学校的外墙是用青砖砌成的,屋顶覆盖着红色的瓦片,窗户上糊着白色的窗纸,门前还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贺兰学堂”四个大字,苍劲有力。
村民们都围在学校前,看着这座崭新的学堂,脸上满是喜悦。阿青拉着瑾潼的手,兴奋地说道:“瑾潼姐,咱们的学校终于建好了!我以后可以在这里读书,还能学波斯语,太开心了!”
瑾潼笑着摸了摸阿青的头:“是啊,以后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为咱们贺兰村做贡献。”
几天后,贺兰学堂正式开学了。村里的孩子们都穿着整齐的衣服,背着小书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学堂里有两间教室,一间用来教中原的文化,读书、写字、算术;另一间用来教波斯语和波斯的历史、地理。王子派来的两位波斯学者也已经到了,他们穿着波斯的传统服饰,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正热情地和孩子们打招呼。
开学第一天,瑾潼和李默也来到了学堂。他们看着孩子们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眼中满是欣慰。李默轻声对瑾潼说道:“你看,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些孩子就是贺兰村的未来,也是中原和波斯友谊的未来。”
瑾潼点点头,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贺兰村一定会越来越繁荣,中原和波斯的友谊也会越来越深厚。
随着贺兰学堂的开学,村里的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村民们闲暇时,也会来到学堂外,听孩子们读书,或者向波斯学者请教波斯的文化和习俗。有时候,波斯学者还会教村民们跳波斯的舞蹈,唱波斯的歌曲,村里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
琉璃坊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自从和长安的周商人建立了长期合作后,越来越多的商人都听说了贺兰村的琉璃制品,纷纷来这里订货。有的商人还把琉璃制品卖到了更远的地方,比如洛阳、开封,甚至还有一些外国商人,专门来这里采购琉璃制品,打算带回自己的国家。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瑾潼和李默决定扩大琉璃坊的规模。他们在原来的琉璃坊旁边又建了几间作坊,还招收了更多的村民来学习琉璃制作技艺。穆罕默德大叔和几位波斯匠人也倾囊相授,把波斯的琉璃制作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村民们。
招收的村民们都非常勤奋,每天早早地来到琉璃坊,跟着师傅们学习揉泥、吹制、塑形、上色等技艺。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做得还不够好,常常把琉璃制品做得歪歪扭扭,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反复练习,慢慢地,技艺越来越熟练,做出的琉璃制品也越来越精美。
这天,一位从西域来的商人来到了琉璃坊。他看到架子上的琉璃制品,眼睛都亮了,尤其是那些融合了中原和波斯元素的琉璃饰品,更是让他赞不绝口。他当场就下了一笔大订单,要订购一百件琉璃花瓶和两百件琉璃项链,还说要把这些琉璃制品卖到西域各国去。
瑾潼和李默非常高兴,连忙安排工匠们赶制订单。为了确保订单能按时完成,琉璃坊里的匠人们都加班加点地工作,村民们也主动来帮忙,有的负责搬运原料,有的负责打磨琉璃制品,整个琉璃坊都充满了忙碌的气息。
半个月后,订单如期完成。西域商人来取货时,看到那些精美的琉璃制品,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当场付清了货款,还特意多给了五十两银子,说是给大家的奖金。“你们的琉璃制品真是太精美了!我相信在西域一定会很受欢迎。以后,我每年都会来这里订货,咱们长期合作!”
送走西域商人后,瑾潼和李默相视一笑。他们知道,琉璃坊的生意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贺兰村的名字也会随着这些琉璃制品,传到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