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四旬老太守国门:对我精神不正常 > 第384章 外部环境的消费陷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4章 外部环境的消费陷阱

“画画、跑步、拼乐高,哪怕是蹲在路边看蚂蚁搬家,只要能让你暂时忘了疼的事,都去做。”

“而且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会帮你阻拦很多闲言碎语。”

……

直播间弹幕:

【粉上英子真是我好命,原本只是玩梗。】

【真的是大女主发言,太励志了。】

【又清醒又独立,还懂得怎么爱别人,真的不能投胎做我罗姐的孩子吗?】

【+1,我闺蜜追了六个男明星,已经塌四个了,还有一个进去踩缝纫机了。】

……

罗青英看向镜头,眼神亮得惊人:“深渊想拉你下去的时候,你就抓住点什么,哪怕是根草。抓着抓着,就成了绳,再后来,就成了桥。”

……

直播间弹幕:

【罗青英那句“深渊凝视你时别眨眼”太有力量了!她到底经历过什么啊?】

【“自救者天救”!英姐真是人间清醒!原生家庭不是终点!】

【武教授说的社会支持系统太重要了!学校心理老师请配备到位好吗?!】

【英子按时纳税,还没有混乱的男女关系,不就爱演小女孩嘛,我原谅她了。】

【现在我宣布英子永远16岁,谁来说也不好使。】

【你们现在是不是有点太惯着她了?】

【惯着她怎么了?我们英子才16岁,惯着点孩子怎么了?】

【要不然再演两部吧,英子,那个鬼畜剪辑素材已经不够了,大家都有点看腻了。】

【亲眼见证网友对英子演少女的嫌弃—玩梗—无视—溺爱—兴奋……】

【网友身体力行验证英子说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会帮你阻拦很多闲言碎语】

……

企鹅哥眼角余光瞥见前排有位母亲悄悄抹了把泪,另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却皱着眉,像是有话想说。

他清了清嗓子,身体微微前倾,接过话头时,语气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和与引导:“刚才武教授点出的问题,像根细针挑破了很多家庭藏着的脓疮,疼,但必须面对。”

“不过刚看到那位年轻朋友的表情,突然想到——咱们是不是也该转个角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现在超市货架堆得满满当当,电商App一点就能送货上门,物质确实比过去丰富太多了。”

“可我也常听家长念叨,说孩子像是填不满的‘无底洞’:刚买了普通遥控车,转头就想要带摄像头的限量款;手机才用了一年,就盯着新款发布会说‘同学都换了’。”

“这种‘要了还想要’的劲儿,有时候不光让家长头疼,孩子自己是不是也挺累?”

他看向武华教授,“您说,这会不会也是亲子关系拧巴的另一头?”

“光说父母没做好,是不是也得想想,怎么帮孩子把‘欲望’这匹野马牵牵缰绳?”

武华教授推眼镜的动作顿了顿,像是被这话勾出了更深的思考,随即点头:“企鹅哥这话问到了点子上。”

“其实我接触的案例里,‘爱的缺失’和‘欲望泛滥’常常是缠在一起的——你缺了这块,就想用那块补,补着补着就成了死结。”

武华教授抬眼望向观众,声音沉了些:“去年有个初三的孩子,我跟他聊了三个月,他家是做建材生意的,父母常年在外地跑,一年见不了几次面。”

“每次回家,父母就往他卡里打钱,说‘想要啥自己买’。”

他停顿片刻,像是在还原当时的场景:“那孩子第一次跟我见面,背着最新款的书包,脚上是炒到五位数的球鞋,可说话时总低着头。”

“他说一开始挺开心的,觉得‘爸妈虽然不在,但还是疼我的’。”

“可后来就变了——新球鞋穿了没两周,看到同学有另一款联名的,心里就发慌;游戏机买了顶配,玩了三天就觉得‘没劲’,总想着‘是不是再买个配件就好了’。”

“最让我心疼的是,”武华教授的语气软了些,“他跟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就是觉得,要是我要的东西越贵,爸妈给我买的时候犹豫越少,就证明他们越在乎我。’”

“直到有次期中没考好,他爸在电话里吼他‘我们给你花的钱够买半套房子了,你就考这点分?’他挂了电话就把自己锁在屋里,后来跟我说,当时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原来在他们眼里,我还不如那半套房子的钱值钱。’”

这话刚落,台下就有了哗然声。

“确实……”

罗青英接过话茬时,眼神里带着一丝冷峭的锐利,像是能穿透那些光鲜的表象:“这事儿太常见了。”

“父母总觉得‘我没陪你,但我给你最好的物质,够意思了’;孩子呢,接不到‘陪伴’的信号,就把‘物质’当成了‘爱’的度量衡——你给我的越多,就越爱我。”

“可这度量衡是会变的啊,今天是球鞋,明天是手表,后天可能就是车了。”

她忽然笑了笑,带着点自嘲的意味:“我前阵子去中学做调研,有个女生跟我说,她攒了三个月零花钱买了支限量版钢笔,就为了在同桌面前‘抬得起头’。”

“可没过两周,同桌换了支更高档的,她又开始失眠。”

“你看,欲望这东西,被人牵着走的时候,就成了追影子的游戏——永远追不上,还累得要死。”

“但话说回来,”罗青英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真能全怪孩子吗?你打开短视频,十个里有八个在炫‘新款’。”

“去学校门口转一圈,小卖部的海报全是‘孩子不买这个,会被同学笑话’。”

“就连动画片里的主角,都在变着法儿地推销周边,目之所及,接触到的一切都是消费的陷阱。”

罗青英往前探了探身,语气里带着点逼问的意味:“这个社会就像个大磁场,天天在孩子耳边念叨‘你拥有的就是你的价值’,他们那么小,心智还没长结实,能不被吸过去吗?”

武华教授在一旁点头,接过话头时,语气里带着学者的理性:“青英老师说的‘外部磁场’确实厉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富养,是精神富养,而不是物质富养。”

“所以解决这事儿,得双方面使劲,对父母来说,首先得明白‘爱’不是‘快递’——你不能把‘陪伴’‘倾听’打包成‘物质’丢给孩子,那是两码事。”

武华教授举了个例子:“有次在家长课堂,有位妈妈说孩子非要买两千块的运动鞋。”

“我问她‘你跟孩子聊过为啥想要吗?’”

“她说‘聊啥?不就是攀比嘛,直接拒了’。”

“后来我建议她试试坐下来问孩子:‘是觉得这双鞋好看,还是同学有你也想有?”

“咱们这个月的预算里,留了五百块买鞋,要是想要贵的,能不能等过年的压岁钱凑一凑?’”

武华笑了笑,“后来那妈妈反馈,孩子虽然没立刻答应,但没像以前那样撒泼了,还跟她算‘还差多少’。”

“——你看,这就是在教他‘欲望得跟现实搭着来’,比硬邦邦的‘行’或‘不行’有用多了。”

“那对孩子来说呢?”企鹅哥追问。

“得学着跟‘不满足’打交道。”

武华教授的语气认真起来:“我常跟青少年说,‘得不到’不是坏事。”

“就像小时候玩积木,你想要那个红色方块,可手里只有蓝色的,说不定搭着搭着就想出个新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