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荒原谍影 > 第218章 邵慧澜“婚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军回干部学校第二天才知道,他走后的一个星期,干部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大调整。

八一农大的校长李重民不再兼任干部学校的校长。原干部学校的校长有两个人选,一个是主管学校教学和生产的副校长邵青山,另一个是主管学校生活和后勤的副校长秦国风。

干部学校师生们都认为,副校长邵青山会接李重民的班,出任新海湖干部学校的校长。

就在李重民调走的当天,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干部处的副处长项民亲自来干部学校宣布任命,任命秦国风为新海湖干部学校的校长。

副校长邵青山原地不动,另外把八一农大的党委办公室主任冯涛调到了干部学校,任干部学校的副校长,主管学校的生活和后勤,接秦国风的班。

杨军不知道为什么干部学校会做出这样的调整。

肯定是秦国风去北京找中央文革的杭深,在背后做了手脚。

另外,他还听说八一农大的领导班子也做了调整,于怀宝不再担任八一农大的书记,苏萍也从八一农大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

于怀宝回了北京,苏萍去了明山县政协,担任明山县政协副主席。

杨军不知道苏妈妈接到这个任命是喜还是忧。

他回干部学校的第二天。就去了明山县城,来看他的苏妈妈。

从八一农大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苏妈妈心情肯定不好。

有段时间没去苏妈妈家了,他很想念苏妈妈和大姨。

大姨是个坚强的老人,六十多岁的人了,腿疾恢复的很不错,上下楼梯和正常人一样。苏妈妈的气色也不错,没有因为退出领导岗位而伤心。

反而心情特别的好,见杨军来看她们。两个老人你一句我一句,和杨军聊个没完。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大衣提了个篮子,出门买菜去了。

剩下苏妈妈一个人详细的问起了杨军的学习和工作。

严厉的批评了杨军作为干部学校的优秀学生,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请假三天,一个星期都没有回校,问他这一个星期究竟干什么去了。

问完杨军后,苏萍用深邃的眼光紧紧的盯着杨军。

杨军很惊讶,他请假外出,苏妈妈怎么知道的这么快!

杨军当然不能把这一星期发生的事告诉苏妈妈,想了好一阵子才说:

“苏妈妈,我请假回了趟伊兰屯,回了趟我们27连。你不知道吧,我的指导员张海波在26连的伐木生产中,不幸溺水身亡!我以前和苏妈妈说过我的指导员,他是一位很优秀的知青干部,我这一年的成长,离不开指导员的关心和帮助。指导员去世后,我第一时间赶了回去。走的急,没有和您打招呼。对不起,苏妈妈”。

说完,杨军流露着真诚的眼神,看着苏萍。

苏萍听了杨军的话很惊讶。

向杨军问道:

“就是你经常和我提起过的张海波?哦,太不幸了,我也是前几天从兵团下发的通报上看到的,当时看到后,没当回事,以为是兵团的一般生产事故,没想到张海波就是你经常和我说的那个优秀指导员,太可惜了。那农七师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

杨军不知道苏妈妈对这件事是什么样的态度,他不想就这件事向苏妈妈讲的太多。

因为指导员的这件事涉及到了很多的人。

孙启民、王实秋、金富华、常红兵,这些人都是生产建设兵团有影响的人物。也许他们中间的哪个人和苏妈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说的轻了,说的重了都不合适。

正好苏妈妈问起他农7师如何处理这件事。

杨军心想,何不利用苏妈妈在生产建设兵团的上层关系?给指导员的牺牲要个公正的待遇。

想到这里,杨军就农7师如何认定指导员是在劳动生产中操作不慎,溺水身亡的处理结果,告诉了苏萍。

听了杨军的话。苏萍不动声色的看着杨军,向杨军问道:

“孩子,你是不是想就指导员的身亡,要个正确的处理结果!说白了,就是想给你的指导员定个牺牲,要个烈士,是不是这样的”?

说到这儿,苏萍严肃的看了一眼杨军,然后又继续说道:

“孩子,你有什么话就和妈妈明说,妈妈一直把你当自己的孩子,你千万不要在妈妈面前遮遮掩掩”。

杨军被苏萍说的满脸通红,他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说:

“是,妈妈,您说的对,我这次回伊兰屯,就指导员的死亡做了些调查,事实是这样的。

“指导员,下淡水河拔木是不存在操作对和不对的问题,给指导员定性为操作不慎溺水而亡,事不公正的”。

苏萍听了杨军的话,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语重心长的对杨军说:“

“孩子,你别为这件事耿耿于怀,既然张海波是因公牺牲的,那妈妈就给你搞一下特殊,动用妈妈的社会关系给你把这件事处理好,正好妈妈在松江省妇联工作时。和松江省委宣传部在省委大楼同一楼层办公,妈妈的办公室紧挨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向东的办公室。平时就工作上的一些问题经常和郑部长交流,我们的关系相处的还比较不错。上次开省人大七次会议,我和郑部长分在同一个组,我们就松江省建设向人大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会后郑向东告诉我,他现在已经调到了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任政治部主任。

妈妈明天就给郑向东打电话,让郑向东代表组织把张海波牺牲的待遇问题给落实了。

杨军听了苏萍的话,高兴的像个孩子似的笑了。

大姨的腿真的好了!不到一个小时,一篮子新鲜的蔬菜就买了回来。

她一进门就高兴的冲杨军和苏萍说:

“阿萍,小军,你们快来看,多么新鲜的蔬菜,今天可真幸运。我一出门就碰上了新海湖公社湖江大队,给咱们八一农大送菜的车。赶车的是湖江大队的支书邓红林,他见我上街买菜,把我的篮子抢了过去。西红柿、豆角、青椒,满满的给装了一筐。我给邓书记钱,邓书记说什么也不要,还和我生气,说他敬佩苏书记的为人。知道苏书记要从八一农大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他这么做,是为了表达他的一番心意。我没有办法,谢过邓书记后,就把菜给提了回来。反正也不是多么值钱的东西”。

苏萍听了大姨的话,埋怨道:

“大姐,大队种点儿菜,也不容易,肥呀,水呀一样也少不了,风里来雨里去,他们也不容易,我们不能占集体的便宜。抽个时间,我把钱给邓书记送去”。

大姨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突然,大姨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冲杨军说道:

“小军,我刚才在楼下碰见慧澜了。好久没见,慧澜这孩子瘦了。我和慧澜说:

“扬军来了”。

慧澜听了很高兴,说一会儿过来看你。还说中午饭要在咱家吃。那你们娘俩聊,我去厨房做饭去”。

说完,大姨提着菜篮子进了厨房。

大姨进厨房后。苏萍苦笑的摇了摇头说:

“你大姨什么都好。就是爱占集体点便宜。集体和个人的概念拎的不是太清。我批评过她好几次。她人老了,封建社会等级观念一时改不掉,后来我就不再管她了。对了,小军,还有一件事忘和你说了。你是不是很长时间没见慧澜了!慧澜现在的情况不是太好。她这段时间正在闹离婚”。

杨军确实是很长时间没见邵慧澜了。听了苏妈妈的话,他还是吃了一惊!

“邵慧澜要离婚!为什么要离婚?

杨军预感到不好,他着急的向苏萍问道!

苏平叹了一口气说:

“这孩子命苦,和贾东顺结婚不到半年。就闹着要离婚。这也不全怪慧澜。怪就怪她的丈夫贾东顺。还有你领来的杏花”。

杨军听了苏平的话,已经猜出了其中的八九不离十。但他还是想从苏妈妈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苏萍轻轻的叹了口气,说:

“惠澜这孩子。从小在干部的大院里长大。我对她太了解了。这孩子要强。嫁给贾东顺后,就没有开心快乐过。当初惠澜的父亲邵校长和母亲林老师看中了贾东顺的三代贫农,根正苗红。据说贾东顺还有个叔叔。是龙江省农建兵团的革委会委员,很有权势,因此这才逼着邵慧澜嫁给了贾东顺。嫁给贾东顺后,邵慧澜发现贾东顺,心眼小,鬼点子多,事事都和她较真,爱耍心眼,邵慧澜看不起他,两人经常吵架,闹矛盾。邵慧澜三天两头的往娘家跑。

贾东顺知道邵慧澜人长得俊,文化又高,父亲又是生产建设兵团的高干,瞧不起他。正好你把杏花领来了,让杏花跟着贾东顺学绘画。两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一来二去,就有了感情。两人经常借着外出写生的机会,好几天不回家。后来贾东顺和杏花搞婚外恋的事,让邵慧澜知道了。邵慧澜听后,很平静,没有和贾东顺大吵大闹。心平气和的和贾东顺提出了离婚。

贾东顺知道他们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再过下去已经没意义了,他也同意离婚。但贾东顺提出了个条件。不能处分杏花,不能让杏花退学。这件事学校正在研究处理。对了,邵慧澜一会来了,你问慧澜吧,我知道只是个大概”。

听了苏萍的话,杨军很内疚,那杏花是他介绍给贾东顺学绘画的。没想到两人日久生情,竟搞到了一起。当初他把那杏花推荐给贾东顺时,预感到要有问题发生。那杏花会给他带来麻烦,让他没想到的是,那杏花竟然插足人家的家庭”。

杨军内疚的低下了头!

邵慧澜敲门从外面走了进来。

邵慧澜自从嫁给贾东顺后。

杨军只见过邵慧澜一次,邵慧澜虽然刚刚经历了丈夫贾东顺在情感上对她的背叛。

但她并没有颓废,并没有消沉下去。无论是容妆还是气质,显得更有风韵,更加迷人了。浑身散发着成熟女人的浪漫和温婉。

也许是邵慧澜即将摆脱和贾东顺婚姻的束缚,即将从围城中走出来。

她的一双漂亮有神的大眼,闪动着灼热和妩媚。

杨军不由得多看了邵慧澜一眼。

认识邵慧澜这么长时间了。杨军还是第一次这么认认真真的看邵慧澜。

邵慧澜还是那样的娇俏,虽然她现在已经嫁人了,见着杨军。又和杨军连讽带侃的掐了起来:

见杨军目不转睛的在看着她,莞尔一笑说:

“这不是我们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年轻营长杨军吗。听说你回了趟伊兰屯?是不是回去看你的梅排长去了?我还听说你乐不思蜀。和干部学校请了三天假。结果是一个星期以后才回来。扬营长是干部学校的优秀学生,干部中的干部,学生中的佼佼者。没想到你会犯这样单纯的错误”。

杨军也是很长时间没有和邵慧澜掐了。

在杨军的印象中,邵慧澜嫁人以后,应该成熟、稳重、内敛。

何况她还是八一农大的教师。

据说马上就要评副教授了,刚刚25岁就有了评副教授的资格。

邵慧澜应该是八一农大人气最好旺的女教师。俩人刚刚见面,就露出了她的青春和顽劣,迫不及待的和杨军砍上了。

杨军好奇不羁的劲也上来了。他笑着和邵慧澜调侃道:

“邵老师,我是犯了低级庸俗的错误。我回来后也听到了一条关于邵老师不好的消息,说我们八一农大风姿卓越的化学老师邵慧澜同志,快要从失败的婚姻中走了出来。还听说邵老师离婚的热情比结婚的热情都高。我现在不知道是该送上祝福,还是送同情!弄得我左右为难”。

邵慧澜每次见到杨军,总是先跟杨军要掐上几句,然后再谈正事。

他喜欢和杨军这样,在相互调侃中,两人在语言中少了几分尴尬和拘谨。多了几分亲切和自然,

俩人当初在干部学校时就是这样。在调侃和互掐中建立起的真情实感,让邵慧澜始终忘怀不了。

邵慧澜也是很长时间没见杨军了。

杨军的稳重,俊朗。一股青春大男孩身上的阳刚之气,冲着她扑面而来。

让她这个即将走出婚姻危机的少妇怦然心动。

闲下来的时候,邵慧澜总爱拿她的丈夫贾东顺和杨军相比。

杨军的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让她总是在内心的深处着迷。

她的丈夫贾东顺人细心细。

凡事都爱和她较真。

邵慧澜想一次伤心一次。见杨军一次,痛苦一次。

这也是邵慧澜嫁给贾东顺以后,半年多的时间没来干部学校的原因。

他怕见着杨军,又渴望见到杨军。想到自己快要从自己龌龊的婚姻走出来,邵慧澜的心情一下子又愉悦了起来。

她今天上午本来有课。刚才听大姨说,杨军来了,她和其他教师的课换了一下,从学校回来后,连自己的家都没回,就直接来了苏萍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