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减免了不少,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乡绅财主都被抓了起来。他们日子好过了不少。
沈清棠继续道:“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上头必有一个爱民如子的统帅。既然如此,上头的人又怎会容许我来欺瞒你们?
你们要知道,国界对君主而言很重要,但是对百姓来说不重要。
谁让我们吃饱饭,过上好日子谁就是好君主。”
里正们总觉得哪里不对,又觉得沈清棠说的有道理。
裴鼎自然能听懂沈清棠是在偷换概念,张开嘴,又闭上,别过脸不想看沈清棠。
根据他之前跟沈清棠交手的经验,沈清棠这个人经商是一把好手,放在商人中她是个好的,放在普通人中她就是那个最坏的。
里正们交头接耳。
很快,推出一名里正作为代表问出新的疑惑:“为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去上学?我们是西蒙人,学的是西蒙文,去你们大乾上学做什么?”
“我知道你们是西蒙人。就像此刻,我们面对面交谈还需要人从中翻译。若是你们以后一直这样生活,难道说话做事一直要靠别人传话?
小孩子学习能力最强,他们能很快学会大乾的语言,同样也不会忘记你们西蒙的语言。这样,待他们长大就是精通两国语言的孩子。
纵使有一天,西蒙军队把盘城夺回去,会两国语言对你们是坏事吗?”
里正们纷纷摇头。
当然不是坏事。
艺多不压身,无论什么年代都适用。
“若是你们不放心,新的学校就盖在三角山原址。这样你们想孩子了随时可以去看。我的学院里不但教孩子们大乾文化,还能参加大乾的科举。
若是有不擅长念书的,我还可以教他们算术经商。
等他们将来顺利通过结业考试就能直接进沈记工作。
一会儿我会让人跟你们说一下沈记工人的福利待遇。
要是孩子也不擅长算数经商,我还可以让人教他们骑射、武术。
要是文武都不行,也可以学琴棋书画、吹拉弹唱。
这些要是也学不会,那抱歉!只能回家种地了。”
裴鼎再次忍不住看向沈清棠,满脸满眼的错愕。
他比这些农民知道沈清棠这番话以及她将要做的事的厉害之处。
在盘城百姓眼里,沈清棠要做的事,不管种地还是让孩子免费上学,对他们而言都是好事。
旱涝保收。
番薯、马铃薯种成了双赢,种不成沈清棠兜底。
孩子本身年幼不算劳动力,外出读书不影响家里的劳动力,相反还少了一张嘴吃饭。
如沈清棠所说,不论将来谁掌控盘城,孩子总归货真价实学到了本事。
而且,沈清棠许诺,孩子结业包有出路。
仕途、从戎、卖艺、经商、种地。
士农工商全占。
沈清棠是个商人,又怎么会做赔本的买卖?
她无偿教育盘城的孩子,从小就给他们灌输大乾的文化,淡化孩子的国家归属感,等他们长大不会再有自己是西蒙子民的觉悟。
最起码不会因此反了大乾。
而对如今的沈清棠而言,盖一栋学院,请几个夫子、教习轻而易举。
他们的月俸对沈清棠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将来若是有些学子走仕途,将会是宁王的助力。
若是从军,有秦家军兜底。
而且西蒙人善骑射,正好补足秦家军的骑兵短板。
若学技艺,可以当情报贩子。
若学经商可为沈清棠所用。
若只会种地……那就种吧!思想已经改了的百姓还是会拥护大乾。
裴鼎想,沈清棠把学院的地址选在三角山,要的恐怕也不止是盘城的学子,势必还会有禹城的以及北川的。
这些孩子,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学在一起,都是互相影响的。
将来,为敌的可能性无限小。
前提,宁王和秦家军要真的能攻下附近城池。
不过肚子里没有墨水,目光短浅的老百姓只能看得到眼前。
怎么盘算都觉得沈清棠此番提议,他们不亏。
于是凑到一起开了个小会。
没多久,就达成了统一,愿意跟沈清棠签契书。
几个里正跟裴鼎打过交道,相信裴鼎的为人。
其余的人却不信。
他们不信大乾人没关系,但是他们信银子。
沈清棠按照当前佃租的价格,支付了这些里正们半年的地租。
相当于租他们的土地,但是种地的还是他们。
在契约中约定好,盘城百姓要种一茬番薯和红薯。待到秋收时,倘若番薯和马铃薯售卖的价格超过地租,沈清棠再额外支付他们一笔购买番薯和马铃薯的银钱。
待到来年,再加大种植面积。
若是秋收时,番薯和马铃薯的收成没有地租高。
沈清棠只按市价收马铃薯和番薯,不再要回租地的银子。
银子是先付给村民们的,就算沈清棠反悔,村民们手握银子可以选择拒绝还。
“最多一个月,等我办好学院的手续就来三角山动工。到时候若是你们愿意可以来帮忙盖校舍赚工钱。”
里正们真的是受宠若惊,戒备全消,感激涕零的看着沈清棠千恩万谢。
一个村不过几百亩地,大点儿的村子上千亩地。
租地不比买地,租半年地的租金对沈清棠来说不多。
沈清棠总共付出了不到一千两银子,就租下了整个盘城半年的耕地。
平均每户也就几百文钱。
待这些里正感恩戴德的拿着银子、租契、收番薯、马铃薯的契约和孩童入学契书离开后,裴鼎看着沈清棠目光半钦佩,半防备,“沈东家好算计!”
沈清棠笑语晏晏的望向裴鼎,“裴大人如此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之人也没反对不是?”
裴鼎:“……”
沈清棠转身把墨迹才干的契书,一张张摞起来放进春杏抱着的木匣中,“许久不见,裴大人变化挺大。”
事实上早在北川,裴鼎已经在官场的磋磨中,变了不少。
如今只是变得更明显。
裴鼎:“……”
不吭声是觉得,沈清棠不是在夸他。
沈清棠转身离开县衙,“裴县令,不用送也不用谢!就当我送裴县令的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