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清棠回北川带上火焰,又在李婆婆的坚持下,把夏荷也带上了。

主仆三人加上一只老虎,从禹城借道而过,到了赤城。

赤城是盘城前方的城池。

赤城和盘城中间的空地上,就是西蒙二十万驻军。

当然,经过几次交战,二十万驻军已经不足十五万人。

沈清棠虽是头一回到赤城,但是赤城已经有了沈记的铺子。

在这边开店的是天天。

天天年纪不大,却已经成了一名老成的掌柜。

天天看见沈清棠,十分惊讶。“东家,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们,顺便处理点儿事情。”

天天把沈清棠迎到二楼雅房中,安排下头的人端茶倒水,兴致勃勃道:“东家,我早就盼着你过来了。

我遇到点儿问题,就等着你过来教我。”

沈清棠含笑点头,“好。不急,慢慢说。”

天天摸摸头,“看我!能让您亲自过来办的得是大事。我的事不急,不急,都是小问题。东家,您来赤城做什么啊?”

沈清棠不答反问:“你在这里已经一年多了吧?了解这里吗?这里的县令是什么样的人?商人怎么样?心齐不齐?百姓的生活如何?”

天天想了想,捡着能回答的道:“我跟县令打交道不算多。不过他不是个好东西,很贪心!野心也大,压根不想在赤城留,一心想回西蒙都城。

在这里敛的钱财都用来打点了。

赤城的商人们倒是还行,跟北川的商人差不多,大家就是为了糊口。赤城也就比盘城人多点儿,地多一点儿。

不过赤城经商的人多,银钱流通性强。”

这也是当初天天选择在赤城开糖水铺子发展下线的原因。

“赤城的百姓日子不算好过。他们的苛捐杂税不比咱北川轻。我在赤城发展的下线大半都是普通老百姓。”

沈清棠眼睛一亮,“有多少下线?除了赤城,其他几座城池,比如盘城、阳城还有前头的安城等都有下线吗?”

天天点头,“有呢!还不少。西蒙地虽多,但是气候不占便宜,多数时候干旱,经常庄稼颗粒无收。”

沈清棠眸光微动,难怪在盘城时那些里正不见兔子不撒鹰,拿到租地银就痛快签了契约。

原来怕收成不好。

“老百姓多数是牧民。对他们来说种地的收成远远不如养马、养牛、养羊收成好。他们四处奔走最适合当咱们沈记的经销商。

当初我来的时候也很忐忑,没想到只三个月,附近大小十余个城镇都有了咱们的下线。

其他城镇也有咱们的经销商,不过你规定的有地域限制,我不能越界,对其他地方的经销商情况还不是很了解。”

沈清棠点头,“辛苦你们了!”

她很清楚,经销商也好,代理商也罢,都没那么好当。

当初在宁城只是为了赚一笔快钱,解决黄玉和自己的难题。

没想到一年过去,这些经销商已经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无处不在。

沈清棠对天天道:“你能不能尽快把你所有的下线集合起来?我找他们有事。”

沈清棠如今管的摊子过大,在通讯和交通都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放权。

她也清楚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

只要交到她手里的账目能对得上,利润符合常理,其余的她都睁只眼闭只眼。

几乎不管经销商怎么发展。

跟蜗牛一样发展缓慢也罢,像蜘蛛一样织网一样铺开也好。她都不干涉。

天天是最早一批跟着她的小乞丐,是她亲手挑出来的,人品和能力都不错。

集合起来的下线比沈清棠预料的还多些。

经销商的职业也是五花八门。

有专职卖沈记甜品的小摊贩,有代理沈记糖水的糖水铺子东家。

有牧民、有商人、有官太太还有穷书生等。

要是再给天天点儿时间,怕是能集齐三百六十行。

天天郑重跟大家介绍了沈清棠,言语间对沈清棠很敬重。

若把赤城的沈记比作是西蒙分公司的话,天天就是分公司的总经理,是这边的一把手。

一把手对集团来的女东家毕恭毕敬,下头的人也会对沈清棠很尊重。

沈清棠含笑朝天天颔首,承了他的好意。

“今天把大家找来,是有事相求。”

“说求太客气了!东家有事请吩咐。”赤城总经销商忙表态。

“倒也谈不上吩咐。”沈清棠浅笑着开口:“若是做好了,于你于我于所有人都算是好事一桩。是这样的,我打算在三角山建一所学院。规模比较大,需要一些强壮的劳力帮工。

工钱按照大乾货币计算,六十文一天。每天工作四个时辰,中午管饭。最起码会保证一荤一素两个菜……”

沈清棠着重强调了建筑工人的福利待遇。

经销商中的普通老百姓显然很有兴趣,纷纷跟沈清棠打问一些细节问题。

比如什么时候开工?什么时候结算工钱?工期有多长。

沈清棠一一回答之后,还补了一句:“去参与建学院的工人,家里有适龄孩子想上学的,免学费,包分配。包分配的意思是孩子若顺利从学院结业,会根据其特长分配相应的工作。”

这话一说,别说老百姓,连富商们都些心动。

不过让他们去学院干活,肯定是不行的。

一个个在乱世吃的腰肥肚圆,哪还干得了苦力活?

但商人普遍会来事,立刻有人笑嘻嘻的问沈清棠:“东家,有没有我们能出力的地方?”

沈清棠目光精准瞄向开口的商人,是个会说话的。

他不问怎么加入,不问沈清棠能给他什么,而是问能为沈清棠做什么。

图的不过就是付出了得要回报。

沈清棠收回目光笑着点头:“当然有。我此番过来,除了要召集工人盖学院之外,还需要跟咱们牧民和农民合作。

是这样的,我从海外带了一些番邦农作物回来,一种叫马铃薯一种叫番薯,还有一种叫玉米。

这三种农作物跟咱们平时种的麦子比起来,产量能翻两三倍。

可以让原来吃不饱肚子的人,吃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