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梦幻旅游者 > 第388章 虚银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尤氏从锦袋里倒出最后一把碎银,在红木桌上轻轻推散开来。烛光下,那些银块像被揉碎的月光,泛着冷硬的光泽。她纤细的手指在银两间游走,口中低声数着:“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窗外,秋意正浓。几片枯黄的梧桐叶飘落在庭院石阶上,悄无声息。

“少了十二两。”尤氏抬起头,目光落在对面那位衣着华贵的少妇身上。

王熙凤正端着一盏茶,闻言只是微微一笑,茶盏边缘在她唇边停留片刻,方才轻轻放下。

“怎么会少呢?我亲手封的银子,一分一厘都不曾少。”她的声音清脆如玉珠落盘,在这寂静的厅堂里格外悦耳。

尤氏也笑了,眼角细密的纹路里藏着几分了然:“凤丫头,你这张嘴啊,真是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李纨那十二两,你答应替她出,可这银子在哪儿呢?”

厅内一时寂静,只有烛火偶尔爆出细微的噼啪声。

---

三日前,贾母院中。

“咱们也学那小户人家,凑个份子,好生给凤丫头过个生日!”贾母坐在榻上,满面春风。满屋的丫鬟媳妇们都跟着笑,目光却不约而同地投向站在贾母身侧的王熙凤。

王熙凤忙笑道:“老祖宗这是要折煞我了。我一个晚辈,哪里当得起这样大的排场。”

“当得起,当得起!”贾母拉着她的手,“这些年你为这个家操劳,我们都看在眼里。这回定要好生乐一乐。”

当下便议定了凑份子的规矩。贾母出二十两,邢夫人、王夫人各十六两,往下依次递减。轮到李纨时,她温声道:“我出十二两。”

贾母连忙摆手:“你一个寡妇,拉扯着孩子不容易,这一份我替你出了。”

话音未落,王熙凤便接了口:“既然老太太疼她,不如我也疼疼她。这十二两,我替大嫂子出了!”

满堂顿时响起一片赞叹。探春悄悄对迎春道:“凤嫂子果然大方。”

李纬连连推辞,王熙凤却执意要替她出这份钱。众人只当她是真心体贴,唯独站在角落里的平儿低垂着眼,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帕子。

当晚,平儿伺候王熙凤卸妆时,轻声问道:“奶奶当真要替大奶奶出那十二两?”

王熙凤对镜自照,慢条斯理地取下耳坠:“话既出口,自然要出。”

平儿不敢再问,却见镜中王熙凤的唇角微微上扬,那笑容里藏着几分她再熟悉不过的狡黠。

---

“那十二两,我自然是封进去了的。”王熙凤面对尤氏的质问,面不改色,“许是你数错了,再数一遍便是。”

尤氏却不依不饶:“我虽不比你精明,银子还是数得清的。你若真要赖,我只得去回老太太了。”

这话一出,王熙凤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她站起身,走到尤氏身旁,伸手拨弄着桌上的银两:“好嫂子,何苦为这区区十二两较真?你当我不知道?这凑来的份子,最后能有一半用在生日宴上就不错了。余下的,不都是你的体己?”

尤氏脸色微变,随即又笑道:“好个凤丫头,倒打一耙的本事越发精进了。我虽管着这事,每一笔开销都记得清清楚楚,断不会昧下一分一毫。”

“是吗?”王熙凤挑眉,“那去年你替珍大哥办寿,光是采买山珍就报了一百两,可厨房的实际支出只有六十两。这四十两的差额,莫不是飞了?”

尤氏一时语塞,她没想到王熙凤连这等细账都一清二楚。

王熙凤趁势握住她的手:“好嫂子,咱们都是一家子,何必互相为难?你行个方便,我自然记你的好。日后你有难处,我还能不帮你?”

尤氏沉默片刻,终是叹了口气:“罢罢罢,不看你素日孝敬我,我才不依你呢。”她将银子重新装回锦袋,系好袋口,“只是凤丫头,有句话我不得不说。你这般精明,旁人未必看不出来。李纬那份子钱,黛玉、宝钗那些姑娘们,哪个不是心明眼亮的?”

王熙凤不以为意地笑笑:“她们知道又如何?这府上谁不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我王熙凤行事,但求问心无愧便是。”

尤氏摇摇头,不再多说。

出了尤氏院子,王熙凤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她快步穿过回廊,裙裾在青石板上扫出沙沙的声响。

“奶奶慢些走。”平儿跟在身后,小心翼翼地说道。

王熙凤突然停住脚步,转身盯着平儿:“你是不是也觉得我不该赖这十二两?”

平儿低头:“奶奶做事,自然有奶奶的道理。”

“道理?”王熙凤冷笑一声,“我这些年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哪一桩事不是办得妥妥帖帖?省下的银子,难道都进了我自己的腰包?还不是都贴补了家用?如今倒好,为这十二两,倒要我背个吝啬的名声!”

平儿不敢接话。她心里明白,王熙凤这些年确实为府里省下不少开销,可私下里也没少捞油水。这十二两银子,不过是她一贯行事的缩影罢了。

回到房中,王熙凤余怒未消,坐在窗前生闷气。窗外,几个小丫鬟正在踢毽子,笑声阵阵传来。

“去,让她们到别处玩去。”王熙凤不耐烦地挥手。

平儿应声而去,不一会儿,院中便安静下来。

王熙凤独自坐着,忽然想起昨日在园中遇见黛玉的情景。那丫头站在芙蓉花下,远远看见她,竟转身避开了。当时她只当黛玉是性子孤僻,现在想来,莫非也是看穿了她那日的“慷慨”不过是做戏?

“奶奶,薛姨娘来了。”平儿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王熙凤忙收敛心神,换上笑脸:“快请进来。”

薛姨妈提着一个小食盒进来,笑道:“我新做了些玫瑰糕,送来给你尝尝。”

王熙凤连忙让座,又命平儿沏茶。

薛姨妈打量着她的脸色:“怎么,有什么事烦心?可是为生日宴的事?”

“没什么,”王熙凤笑道,“不过是些家务事,劳姨妈挂心了。”

薛姨妈拍拍她的手:“你呀,就是太好强。府里上下下都靠你打点,难免有不如意的地方。若是有什么难处,尽管跟我说。”

王熙凤心中一动,试探着问道:“姨妈觉得,我替大嫂子出份子钱,可做得对?”

薛姨妈笑了:“这是好事啊,可见你体贴她孤儿寡母的不容易。府上谁不夸你大方得体?”

王熙凤仔细观察她的表情,却看不出任何异样。她忽然觉得有些疲惫,连薛姨妈这样亲近的人,她也要揣度话中的真意。

送走薛姨妈后,王熙凤独自站在廊下。秋风拂过,带来几片落叶。她伸手接住一片梧桐叶,看着叶脉在掌心交错,忽然想起小时候在娘家,父亲曾说过的话:“凤儿,你聪明过人,这是好事。可切记,聪明反被聪明误。”

那时她不过十岁,不明白父亲话中的深意。如今想来,竟是字字珠玑。

“奶奶,二爷回来了。”平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王熙凤忙收敛心神,转身迎向从外面回来的贾琏。

“怎么站在风口里?”贾琏见她站在廊下,随口问道。

“屋里闷,出来透透气。”王熙凤跟着他进屋,帮他脱下外衣,“今日怎么回来得这么早?”

贾琏在榻上坐下,揉着太阳穴:“还不是为那桩盐引的事。说起来,你手上可有余钱?我需要打点一下。”

王熙凤心头一紧,面上却笑道:“前儿不是刚给了你五十两?怎么又没了?”

“那点银子够做什么?”贾琏不耐烦地道,“你是不知道外头那些人的胃口。”

王熙凤在心底冷笑,她如何不知?贾琏所谓的“打点”,多半是花在了那些不三不四的地方。但她也不戳破,只道:“我明日看看账上还有多少,若有余的,再给你一些。”

贾琏这才满意,又问道:“听说你生日,老太太要大家凑份子给你过?”

“是啊,难得老太太高兴。”

贾琏忽然笑了:“我听说你要替大嫂子出那十二两?这可不像是你的作风。”

王熙凤脸色微变:“你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贾琏端起茶盏,“只是觉得,你既然能替别人出份子钱,不如也替我出了那十六两?”

王熙凤气得浑身发抖,却强忍着没有发作。她终于明白,连自己的丈夫,也是这样看待她的。

当晚,王熙凤辗转难眠。她想起日间尤氏的话,想起黛玉躲避的身影,想起薛姨妈看似真诚的夸奖,想起贾琏讥讽的笑容。这些画面在她脑海中交织,令她心烦意乱。

她起身点亮烛火,打开妆奁,取出一本小账册。这是她的私账,记录着这些年来她省下和积攒的银两。一页页翻过去,数目可观,足够她舒舒服服地过上好几年。

可看着这些数字,她忽然觉得无比空虚。

“奶奶怎么起来了?”平儿被惊醒,披衣过来。

王熙凤合上账册,轻声道:“平儿,你说我这些年来,处处算计,到底是为了什么?”

平儿怔住了,她从没见王熙凤如此迷茫过。

“奶奶自然是为了这个家...”

“为了这个家?”王熙凤苦笑,“可如今,连琏二爷都觉得我吝啬小气,旁人更是把我当成笑柄。”

平儿不知如何接话,只得道:“夜深了,奶奶还是歇息吧。”

王熙凤吹熄烛火,重新躺下。黑暗中,她想起小时候在娘家,有一次父亲生病,她偷偷把自己的首饰当掉,给父亲买药。那时她什么也没想,只是单纯地希望父亲快点好起来。

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变得如此斤斤计较,连十二两银子都要算计?

---

次日,王熙凤去找尤氏,将十二两银子补上。

尤氏惊讶地看着她:“这是怎么了?”

王熙凤笑道:“昨日是我糊涂了。既然答应替大嫂子出,自然要说到做到。”

尤氏接过银子,意味深长地道:“你能想通就好。”

从尤氏处出来,王熙凤在园中遇见了黛玉。这次黛玉没有避开,反而迎上前来。

“凤姐姐,”黛玉轻声道,“我新作了首诗,想请姐姐指点。”

王熙凤有些意外,接过诗稿,只见上面写着:“虚名浮利两如何,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她抬头看向黛玉,黛玉对她微微一笑,那笑容清澈见底,没有丝毫讥讽。

王熙凤忽然明白了什么。她握住黛玉的手:“好妹妹,谢谢你。”

黛玉轻声道:“姐姐聪明过人,只是有时太过聪明,反而看不清简单的事理。”

王熙凤点头,心中豁然开朗。

生日宴那日,王熙凤穿着盛装,接受众人的祝福。酒过三巡,她起身举杯:“今日蒙大家厚爱,为我凑份子过生日。我想了想,这些银子,不如拿去在城外设个粥棚,救济那些穷苦人家。也算是我们贾家积德行善了。”

满座皆惊,随即爆发出阵阵赞叹。贾母更是拉着她的手道:“好孩子,难得你有这份心。”

王熙凤笑着看向众人,目光最后落在黛玉身上。黛玉对她轻轻点头,眼中满是赞许。

那一刻,王熙凤忽然明白,真正的聪明,不是算计得失,而是懂得何时该放下算计。

宴席散后,平儿扶着微醺的王熙凤回房。

“奶奶今日为何要这样做?”平儿轻声问,“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王熙凤望着天边那轮明月,缓缓道:“平儿,你可知道,有些东西,比银子更重要。”

“是什么?”

王熙凤没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

月光下,她的笑容不再有往日的精明算计,多了几分从容与坦然。

那晚,王熙凤睡得很沉,很香。梦中,她不再是那个处处算计的琏二奶奶,而是多年前那个单纯善良的小姑娘,在花园里追逐着蝴蝶,笑声清脆如铃。

醒来时,天已大亮。王熙凤推开窗,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

从那天起,王熙凤依然是那个精明能干的琏二奶奶,但有些东西,已经在悄然改变。府上的人渐渐发现,凤丫头还是那个凤丫头,只是偶尔,会在她眼中看到一丝从前没有的温和。

而那十二两银子的故事,也成了贾府中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随着岁月慢慢沉淀,最终淹没在时光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