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 第372章 娘给俺妹妹找婆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过完年了,人们都没啥事,道班的周大挂来了,来了,说串个门。俺娘说串门串呗,现在,刚过完年,天还冷,你养路段也不能修路。周大挂说,大婶,我们不能修路,我们职工,是正式工人的也都有工资。俺娘说,咿,大挂,你是咱这山东人里熬的最好的了,一样一,都是从山东来这闯东北,都没你熬的好,周大挂说,大婶子,这人啊,就是命,我也没文化,我来这来,一开始也不认识谁,也就是瞎闯,后来遇到这政府招工的了,我就招上了。

你招上了,这养路段的工作就不错。“就是啊,大婶子,我这是一个人从关里家出来跑满流子的,我要不是招上工人,媳妇都不好说。我这是在这招上工人了,我攒了两个月的工资,拿着回咱关里家了,到关里家,我一说,我是工人了,我来说媳妇了,亲戚朋友有好几个都给二介绍对象,大婶子,你看找的媳妇,你侄媳妇,那大高个,多好。

俺娘说好,好好好。俺娘正和周大挂说话呢,俺妹妹从小卖店回来了。周大挂,看着俺妹妹说,大婶子,你家姑娘,我这个妹子,多大了,也快该找婆家了吧?

多大了,大挂,俺家闺女属啥的,也二十多了呗。

周大挂眼睛一亮,搓了搓手说:“大婶子,我门养路段我有个同事,他有个弟弟,是搁山东才来的,他来了,他会开脚轮车。他哥哥给养路段的领导说了,我们养路段,正好缺会开脚轮车的,就用他了,现在是我们养路段临时工,是临时工,他也下不来,这个人踏实肯干,有可能以后也能转正。俺娘一听是临时工,说临时工?那要是,养路段,哪天不用了,那不就下来没差事干了?周大挂说,大婶子,临时工是临时工,我们单位,有很多正式工人,一开始,也都是临时工,都是干着干着,转正的。

俺 娘听了,有点心动。笑着说:是啊?周大挂说:大婶子,要不我给找人,我们这道班的老张,老张和这个人的关系,比我还好,你要同意,我就找老张,叫他给联系一下,从中给撮合撮合?俺娘说,撮合,那也只能那样了。

俺妹妹一听,脸“唰”地红了,跺跺脚说:“娘,我还不想找对象呢。”俺娘拉着妹妹的手,说道:“闺女,你也不小了,也该找对象了。

周大挂在一旁劝着:“妹子,联系是那样,先叫中间人,给那边说说,看那边咋说。这找对象啊,现在不是一说就成了。现在早都是先了解了解。大挂,说着就对俺娘说,大婶,现在年轻人找对象,不像先前了。

俺娘说,是,现在找对象,有I的看吃供应粮,有的看工作,也有的看文化。我给俺闺女找啊,也不说那么多,主要是看小伙子,能不能有点差事干,能不能挣来点钱,把吃粮买回来就行了。

周大挂说着找个好婆家,一辈子的大事。我先给你们联系联系吧。

”妹妹低着头不说话,俺娘又说:“大挂,那你就给安你们单位那个姓张的说说吧。”周大挂拍着胸脯保证:“行嘞,大婶子,我这就去跟我同事老张说去,保证给安排得妥妥当当。”说完,周大挂又跟俺娘唠了几句家常,便起身告辞,说回去就就找老张。

时间又过去一个多星期了,学校都开学几天了,就要过元宵节了。俺妹妹在小卖店里卖元宵呢,周大哥找的老张两口子都来俺家来了。老张两口子来了,俺娘并不认识他们,这老张媳妇进屋就叫大婶,说这周大挂是他们的邻居。我们是来给姑娘说媒的。

俺娘赶紧招呼他们坐下,倒上茶水。老张媳妇接着说:“大婶子,俺给您说,那小伙子可好了,在我们养路段干临时工,手脚勤快,人也老实。他哥哥在我们单位养路段是生产组组长,也得算是领导了,为人呀不错。”老张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大婶子,这小伙子是块好料子,以后转正肯定有机会。”

俺娘笑着说:“那就好,那就好。就是不知道俺闺女啥想法。”正说着,俺妹妹卖完元宵回来了。看到老张两口子,脸又红了。老张媳妇拉过俺妹妹的手,上下打量着说:“妹子,你长得真俊俏,跟俺家说的那小伙子可般配了。”俺妹妹低着头,小声说:“嫂子,我还想再等等。”老张媳妇忙说:“妹子,这找对象可不能拖,这小伙子错过可就没啦。”俺娘也在一旁劝着,俺妹妹犹豫了一会儿,轻轻点了点头。老张两口子一看有戏,笑得合不拢嘴,说回去就跟那小伙子说,找个时间让俩人见个面。

老张两口子走后,俺娘喜滋滋地对俺妹妹说:“闺女,你就听娘的,见见那小伙子,说不定就成了呢。”俺妹妹还是有些扭捏,小声嘟囔着:“娘,我也不知道该咋办。”俺娘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别担心,见个面又没啥,不合适就算了。”

没过几天,老张媳妇就来传话了,说那小伙子愿意见面,定在元宵节过后,正月十六上午九点,地点就在供销社门口。俺娘说这是怎么定啊?正月十六,还是九点。老张媳妇说,大婶子,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他们选正月十六,一是借着正月十五这个节日的喜气,再一个十六吗?那是六六大顺;选择九点,九前面是八,后面是十,这就是说,咱这门亲事八九不离十。俺娘听了笑,说,这人选的是真有文化。俺妹妹一听,又紧张又羞涩,开始翻箱倒柜找衣服。俺娘也帮着她挑,最后选了件蓝色的碎花棉袄,配上条黑色的裤子,整个人显得格外精神。

到了见面那天,俺妹妹早早地就出了门,俺娘不放心,让俺偷偷跟在后面看看。俺远远地瞧见妹妹站在供销社门口,紧张地搓着手。不一会儿,一个小伙子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模样倒也周正。两人见了面,都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开始搭话。俺看这情形,觉得有戏,便悄悄地回去跟俺娘报信去了。

正月十六晚上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很多年轻人 ,都在西河冰面上滑冰,有的滑冰刀,有的滑爬犁,还有的打尜。热闹非凡。玩耍的人们都说,这河面的冰再不玩,过几天,开化了,就完不成了。

我们朋友们正玩的在兴头上呢,小弟弟来找,说爹叫回去开会。我说好吧,咱爹这老八路的作风还没变,有事就开会。

爹叫回去,我和小弟弟往回跑,我们到家了,俺爹说,有个事,开个会,大家看,什么意见,事是家荣找对象的事,家军,道班老张两口子不是给你妹妹介绍对象吗?上午,你妹妹也和人家男方见面了,刚才,我在小卖店呢,老张和周大挂去了,说男方的哥哥从县里给老张来电话问咱这面的意见呢?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大家看看,商量一下。

我听了,我在考虑。俺爹催着,说,大家说个意见呀。我笑了,我说爹,你叫我们说意见,这得叫家荣说说情况,把见面的了解的基本情况,包括感觉说说,我一说,妹妹脸有些羞涩。说:见面,面是见了,个不高,挺黑的,说话山东味,看样子,挺老实的,我问一句,他说一句,像审犯人似的。我见到的,就这些。我听了,觉得妹妹是没看好。想想,我们的视野中又没有合适的。我说,你看他的优点是什么,缺点在哪里?妹妹说,优点就是老实,优点文化似的,会用词吗,还会开那个小胶轮子,他有驾驶证。缺点,就是个子矮,看那样挺老的,岁数不小了,还倔不呲的。俺娘听了说,你问没问他吃不吃供应粮,他岁数到底多大?有文化是啥文化?

妹妹说:“我问了,他不吃供应粮,工作是临时工,可在养路段开脚轮车,他下不去。岁数,他说他二十五了,文化嘛,他说他是高中。”俺爹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说:“这小伙子有文化,是个临时工,不吃供应粮。虽然个子不高,看着显老,但老实本分,有个手艺,以后过日子也踏实。”俺娘也点点头说:“是啊,咱也不能要求太高,现在这社会,干个临时工也行。”我看着妹妹说:“妹,你自己啥想法,这可是你一辈子的大事。”妹妹犹豫了一下说:“我也说不好,反正第一印象不太好。”俺爹说:“印象不好,你是第一次见面,去,就带着挑剔的眼光。妹妹说,爹,要不我再和他接触接触。俺爹说,就是嘞,你再接触接触看看,成不成的以后再说。”俺娘赶紧说:“对对对,先处处看。”

又过了两天,老张媳妇又来传话了,说男方对俺妹妹挺满意,想接着处。俺娘笑着应下,让老张媳妇回去给男方带个话,就说俺家姑娘也愿意再接触接触。一家人商量完,这事儿就算暂时定下来了。

时间过得快,天一天比一天暖和了,谷雨都到了,大河大江都开了,养路段已经开始上道上修路了。妹妹和人家处对象也快两个月了,对象的哥哥着急了,想给弟弟完婚,开始催没人了。一天晚上了,媒人来了,说男方的哥哥和嫂子想给弟弟把婚结了。给弟弟结婚的房子从养路段要来了。房子就安排在浓阳道班。想征求这边的意见,如果婚事能定下来,哥哥和嫂子就给张罗着装修新房。房子修好,就认亲,准备在五一前后就结婚。

俺娘听了,说,这事有点太急了吧?媒人老张媳妇说,大婶子是这样,这男方的哥哥和弟弟不是都在养路段上班吗?现在,养路段都已经开始上道干活了。现在还不太忙。这不快到五一了吗,等着过了五一,养路段就开始正式生产了。那就更忙了,修涵洞啊,修桥啊,铺路啊。那一忙起来,就没空张罗结婚的事了。

俺爹听了,犹豫不决,就问俺妹妹家荣。妹妹说,我也说不好。媒人老张说,叔,你看行吧?这一开江,鱼就有了,大鱼小鱼有的是,你家我妹子结婚,在这个时候,置办酒席也好办置。我爹说,家军你看呢。我想想,人家是哥哥和嫂子给操办,给弟弟结婚的新房还给要到了。也算行了。我结婚时连个房子都没有。我说行吧,爹,人家张罗结婚,考虑的比好全面的,俺爹听我 同意了,说,老张,就按俺儿子家军的意见办。你回去,就叫男方做准备吧。

老张媳妇一听乐开了花,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把男方那边安排妥当。可妹妹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毕竟相处时间不算长。

男方一家接到媒人给的信后,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装修新房,买办结婚用品。俺家也开始准备陪嫁,一家人都忙碌起来。又过了几天,媒人就来征求认亲的日子,俺爹看日历,说,农历三月初一是谷雨,初二是星期天。初二不好,下一个星期天是初九,这一天好。媒人说好,叔叔选的这认亲的日子好,三六九都是好日子,这初九还是星期天,最好了。

初九了,男方开着公家养路段的小胶轮子来认亲了,来,媒人老张两口子坐车上给指挥着,有大挂,有妹妹的对象,对象的哥哥和嫂子。来了,媒人给介绍着,两家满是欢喜。我家请厨师做了一桌酒席。酒席间相互敬酒,又商量着结婚的日子,一开始,大家说了几个日子,最后还是俺爹说5月5号是立夏,是农历三月十六,还是星期天。周大挂说,我叔选的这个日子好,媒人呀喊着好,说星期天,到那天,道班的人都能来参加婚宴。

新婚的日子定下了,我家开始准备酒席了。我家提前找了厨师,厨师就是俺家邻居,董哥,这人会做菜。我让他给拉出个菜单了,多少肉,猪肉买不着,他叫上抚远买两个猪头,买软虾水,买鱼,买青菜。准备餐具。餐具那个时代社会很进步了,不是像我小时候挨家借了,有出租的了。我和小弟弟赶着牛车,去巴彦点,一下子就租一百五十套。

婚礼那天,阳光明媚。养路段的司机开着小脚轮来接亲了。小脚轮扎上了红绸子,迎亲队伍跟着后面来,看热闹的,有很多人,喊,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人家,接亲用大胶轮子,不用马车了。妹妹穿着红嫁衣,迎亲的鞭炮声响起,热闹非凡,妹妹坐上小脚轮,在鞭炮声中开启了她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