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750章 麻田过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风起蟹脚黄,正是丰收好光景。

整个熊部落都在紧张的进行秋收,毫无疑问,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的年份,无论是粮食、牲口还是各种原料,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时期的水准。

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的收获远超去年。

“今日草村又送过来两千斤麻皮,熊雨大哥说,等粟田收割完毕,还会有不少的麻皮送过来,足够本部今年冬季纺织。”

熊角将记录着本月生产情况的册子递给了熊洪,熊洪细细地翻看了一眼,高兴的点了点头,

“不错,大半个月前从他那里回来,还担心他们收割的麻杆太多没办法处理,没想到这才过去多久,就送回来这么多。我还真怕他们那里堆积起来的麻杆,把他给压垮了,他现在还没有配偶呢。”

“回头从羊角那里,让他帮忙给草根介绍一个。”

“那族长,你准备成亲吗?”

熊巫笑呵呵地问道,看似开玩笑,但大家都知道,谁都希望熊洪族长能有一个配偶,再有个孩子。

“我?我要等昊天给我启示,才能做出决定。”

熊洪知道大家的想法,不过这几年他还没有找配偶的打算,主要是大家的审美标准还是有所差别的,对于这方面的需求,熊洪觉得自己还可以再等一等。

熊洪开草根玩笑的话,让在场的队长们都笑了起来,尤其是水草,在大家还是部落时代的时候,还请教过草根如何带领猎手们捕猎。

“要我说,草根村长最好还是找个配偶吧,有点事情做,不然最好还是控制一下麻田的亩数,这么多麻田,他们打理起来很是麻烦。”

草根手上也有一册从藏书院取过来的书册,这上面记载着这两年熊部落各个村子每年生产的物资产量,比如粮食收获、原材料收获,当然也包括消耗掉的数据。这些记录着详细信息的书册,越来越得到队长们,尤其是负责各个村子事务的队长们喜爱。

原先想不通的地方,对熊洪族长的安排不理解的地方,在看到这些数据之后,全部都明白了。

如果只是看一个村子这两年增长的粟田数量,以及秋季收获的粟籽总产量,最多只能看到这个村子增长的粮食变化,对这些队长们来说,除了知晓村子在发展之外,能够了解到的具体情况很少;

但如果能看到部落所有的村子数据呢?就能感受到整个部落的变化;而要是能看到这三年以来,每一年的收获数据呢?

甚至,要是这些村子里面,除了粟田粟籽之外,人口增长和死亡、畜力的变化、牲口的数量增减、各种资源的开采、“特产”的开发……这些数据如果都能了解到,那就能够清晰地看出熊部落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对部落的实力,就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而水草也正是看到了这两年草村以及部落种植麻田数量的增加,才发出的感慨。

在他看来,部落的麻田数量,尤其是草村的麻田数量,已经超过了族人剥麻的能力,这么多麻捆堆积在外面,风吹日晒的,总归是有一些损耗,而且剥皮不及时,以后生产出来的麻线质量也会受影响。

虽然纺织坊的效率提升了不少,不管是织布还是制作绳索,对麻皮的需求都非常大,但这么多麻要先剥下来之后,才能送到纺织坊进行处理,在它还是麻杆的时候,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我觉得只要能保证全年麻布的正常供应数量就行,太多了,反而会让草村的族人更加忙碌,没有空余的时日,对增加麻田的产量去想想办法。”

水草说的话也得到不少队长的赞同,像石雪、熊木、熊材等人,都有着熊洪的“技术”和“理论”指导,可以不断地去想办法提升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以及各种“科技树”的水平。

不过像麻田这种需要长时间耕耘才能累积种植经验的庄稼——没错,麻籽现在也深受部落族人的喜爱——因为熊洪也没有多少种植经验,只能让草根自己想办法,去试验哪一种种植方式以及栽植密度,能够达到产量、劳动付出以及种植成本的最优比。

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势必要付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一方面,要尽快确定当前的情况,以及麻田的种植经验,另一方面,在试验的过程中,还不能影响部落的产量。故而当熊部落将草村确定为麻田的种植、培育基地时,着实让草根有些头大。

不过这个烦恼并不是草根一个人的,熊洪也在帮着分担烦恼。虽然熊洪的大脑里没有对麻田如何种植、如何培育的数据,但种植庄稼的思路几乎是大同小异的,无非就是选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以及不同麻株间的杂交。

没错,熊洪没有忘记,部落最早发现的麻,只是荒野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草,也就是这几年经过选种和繁育,才有了现在亩产小一百斤的产量。

相比较一开始野生40斤以内的干纤维产量,现在的亩产100斤,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尤其是对种麻比较多的草村来说,光是这些产量的提升,就已经让族人们很是欣喜了。

但熊洪知道,这点产量,远远达不到后世动不动就三四百斤的产量。

不过也不能苛求这么多,毕竟部落种麻才四五年时间,能够有如今的成果,已经称得上是“突飞猛进”了。

而且正如水草所说,产量的“急剧”增加,的确给草根等族人带来不少的困扰:这么多麻田需要收割,一不留神,后面收割的麻,就会错过最佳的收割时机,造成麻纤维质量的下降;

况且现在部落种植的麻,跟后世熊洪接触的麻,还是有些不同的。后世的麻,差不多在农历的八月份以后收割,而现在部落种植的,快要到九月份了,相差了近一个月。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大的影响,可关键是,收割之后,需要及时沤泡,但沤泡的时间段就只有一个多月,一下子这么多捆麻同时沤泡,不说来不来得及,光是观察这些麻的状态,就足以让草根无法忍受了。

“产量既然已经到现在的亩产百斤左右,难道还要让它像以前那样,降低亩产吗?”

水草的话虽然很有道理,但对于之前“穷怕”了的族人来说,好不容易部落的纺织业有了起色,逐渐成为熊部落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哪能因为种了太多粟田这种“荒唐”的理由,从而减产呢?

“要是没有这些麻,大家身上穿着的衣服、帽子,盖着的被子、床单,甚至渔网、绳索、麻袋……这些东西,都不可能会存在,而这些麻一旦减少产量,那相应的麻制品也会减少,这对部落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况且,现在我们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流,布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交换物资,如果减少产量,那对于我们跟这些部落交流,很是不便。”

熊角严肃地说道,虽然她也明白水草的话并不是对着纺织坊的,但作为最依赖麻的部门,她必须要跟大家讲明白麻的重要性。

“我可不是要让大家降低麻的亩产,我是说,在保证部落有充足麻纤维可用的情况下,合理地种植一定数量的麻田,这样草根他们能管理的过来,也能有时间想办法去提升麻的产量。”

水草不得不又将这个原因拿出来说了一遍,同时无奈地摇了摇头,有些事情,说出来是一个意思,别人理解成另外一个意思,就很令人头疼。

“唔,你们说的都有道理,照我看,麻很是重要,部落绝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不过水草说的也没错,麻田太多,超出了草村的种植、管理能力,此时种的越多,麻田产量越低,效果反而越差。”

“就像一个人很饿,他可以吃三碗粟米饭,吃完三碗继续吃的话,那就会撑,麻田的道理也是一样,以我们部落现在处理麻的方法来说,并不是种的越多越好。”

熊洪说的话让众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过不等族人反应,他便继续说道,“之前不是让草根去尝试着多搞几片麻田,进行对比试验的吗?经过我们的总结,可以从其他几个方面来提升产量。”

“第一,就是跟粟籽一样,挑选合适的种子,这一点从部落近些年收获的麻皮数量以及亩产量就可以证明,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众人点了点头,虽然本部这里今年种植了一些,但收获之后,平均亩产干纤维在100斤左右,还是非常“高产”的,正常情况下,制作一匹布,差不多需要20-30斤左右。

“其次,就是合理的植株密度,粟田摸索了四五年,已经颇具成效,当然目前还在继续摸索中。想来麻田要更加复杂,应该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些结果迟早会被试出来的。”

田间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间苗以及控制种植密度,麻的种植和粟田还不一样,麻的种子是直接撒出去的,在它发芽之后,会进行间苗,控制它们的密度。

但现在族人虽然对一亩地种多少麻杆有了个大概,但这个大概还不是很准确,需要不断地去尝试。

“还有,就是这些麻在生长中,我们要想办法去掉这些麻杆的侧枝,防止麻的养料都被侧枝给抢过去,不长个子。”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众人也很清楚,就像是栽种的果树一样,每年都要对那些侧枝进行修剪,防止它们只顾着长枝条,不注重结果子。所以每年夏季,在麻快速生长的时候,都会有族人手持细竹竿,将麻的侧枝给去掉一些。

不过一亩地中,正常会密植2万株左右,正常情况下,只要在前期除掉杂草,这些麻就不用怎么管理,自己就能直直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