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丐帝 > 第353章 布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琼岛平原。

这一次我终于见到什么叫做粮仓的意思?

比我们原来国度里的东北平原要大得多,现在有很多人正在插秧,边插边在聊天,欢声笑语的农村景象,一下就展现在眼前。

我没有去打扰他们,只是静静的在周围看了几下,在中午的时候找到这儿的镇长,了解了他们需要的情况。

镇长做梦就没有想到,我一个堂堂的神龙天子竟然会到这儿来。

“先生,现在的情况一切良好,有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向上反映的,都得到了满意的回答,不过,如果插秧机还有收割机下来的话,能不能到我们这儿试试。”

“你不知道,一个产品出来之后,要做很多试验,最后才能定型,临川郡还有龙湖郡离帝都最近,离制造局也很近,如果有什么需要整改的,他能很快作出决定,在这儿你发封电报,他不知道实际情况怎么能改正呢。”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这位镇长还以为造出来,拿出来就能用,原来还有这么多事儿。

我沿着平原周围的几个乡镇,走访下来发现了一个奇特的问题,那就是这些人的精神面貌特别的好,甚至有的老大爷很骄傲的向我展示,他刚刚学会不久自己的名字,而且还折下旁边的树枝,在地上写了起来,虽然写得很丑陋,谈不上书写工整,但是一笔一画,写得很有力。

“这就是我家小孙子,读书回来教我们写的,我们一家人都会写自己的名字。”

“那想来你家小孙子,读书很努力哦。”

“那是肯定的,先生,你不知道,我家小孙子在学校拿有奖状的。”

“那你们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希望政府方面还需要什么样的改革?”这句话我是经常问他,但是得到的却是出奇的一致答案。

“先生,你怎么会这么问呢?你觉得我们现在生活还不够好吗?那你说说什么样的生活是最好的?不就是吃饱穿暖?”

“除了吃饱穿暖之外,还有其他的理想,比如说住好一点,要出去走走,老有所依,病有所治,我一下一下的给他们数数。”

“先生,那这么说的话,暂时还没有。”

我看着这些露出满脸笑容的百姓,但是身上的衣服却不是很好,看来以后穿暖的事情必须提上日程,幸好现在的人口基数不是很大,可以用原来实行布票来解决。

因为现在还造不出聚酯纤维,尼龙等布料,只好大力发展,苎麻,亚麻还有棉花来解决这些事情。

我又来到了这儿的县城,竟然没有城墙,就是比镇大一点而已,人多还有商户多一点。

现在最新式的建筑就是供销社,还有学校,供销社简直人满为患,我们两个挤了很久才进去,却看见货架上很多地方是空的。

由于这儿是平原地区,所以农具比较多,我查看了一下,还比较齐全。

供销社的负责人是一位年龄稍大的姑娘,一副雷厉风行的样子,在那儿时刻盯着人群,甚至让很多人走一些人少的通道,再转过来,到你所买东西的地方。

不得不说,这供销社四面透风的样子还挺好,毕竟这儿温度最低的时候好像不下10度,没有必要像北方修的那样密不透风。

“先生,你怎么想起来这儿?”这位姑娘叫龙珠,名字挺吉祥的。

“我就是下来看看,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布料很少,至于新式的衣服,很多人都没见过。”

“新式的衣服?好卖吗?”

“由于款式比较少?当然好卖,我们快一个月,架上都没有这个货。”

“这个一般是比较富裕的人才买吧,农村的人很少买吧?”

“先生,你真还说得对,农村人觉得只要能穿暖就行,对样式这方面不太讲究,城里面的人要讲究一些。”

我听到这儿,心里不由己想起市场经济的意识出来,连马摸出笔记本,在手中记载了一些心得。

……

万越荣看着我的模样,一下也笑了起来。

“先生,你看看,千山群岛虽然看着太阳不大,但是挺毒辣的,你现在比来的时候黑得多。”

我听到还有些怀疑,回头看了一下周星辰,心中一下也就释然,他也晒得黑不溜秋的,不过显得更加健康。

“先生,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方越荣知道,这个把月下来,先生在外面肯定了解的比较深刻,毕竟先生知道的东西比自己多得多。

我又把布票的事情拿出来说了一下。

“这样我们既能保证百姓的穿衣问题,又能把其他的市场经济融入进来。”

方越荣听到这儿,一下就沉寂下来,很久很久才说了一句话。

“这个设计,简直是个天才,百姓有了保障,城里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先富裕起来的人可以穿的好一点,毋庸置疑。”

“今年,我准备在一大百姓代表大会上提出来,但是我们必须现在开始运作。”

“谢谢先生,我代表百姓谢谢你。”

“谢什么呢?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还有一个问题,原来一些渔民是没有土地的,现在呢?”

“这个先是你放心,我们把政策说下去之后,所有的渔民都上岸,都有自己的土地,在种完自己的土地之后,再出海打鱼创造收入。”

“现在看见这些渔民很多有了两头的收入,原来不想打鱼的也想出海,但是我们已经登记好,这些出海的风险太大都是知道的。”

“这些出海打鱼的渔民,都是在近海吗?”

“这肯定的呀,你不知道,有时候这个大风暴来临的时候,周围海浪是很厉害的。”

“海上不是说无风三尺浪吗?”

“那是远一点的,近一点的没有那么高,原来的时候,这些渔民,一家人全靠运气活下来的,打上来的鱼被渔霸收刮一道,所剩无几,不像现在直接交给供销社,供销社直接封装好送往帝都。”

方越荣把本地的经济大致的说了一下,最后他自己总结。

千山群岛的经济,就靠海鲜,水果还有水稻。

“方大人,我问一下,粮食储存的库房修好没有?”

“先生,这个你放心,我亲自监督的,按照他们所有的粮食一半库存来修的,我们还给他们出了主意,叫自家修的粮仓,粮食至少一半能藏于民。”

“这个问题,你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抓好,防火防鼠防盗防潮不要做到最好,其他的问题最好解决,如果一旦发生灾荒年,为什么以往的朝代,容易造反都在灾荒年呢,饭都没有吃的了,还不如搏一把,是不是这个道理。”

方越荣这才明白,先生为什么苦心要把粮食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