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于禁今晚负责守夜,他站在曹军营地的了望塔上,目光如炬,冷静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当他发现吕布率领的并州铁骑前来夜袭时,他并没有丝毫慌乱,而是立刻有条不紊地下达命令,让士兵们做好应对准备。
\"放箭!\"吕布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这是他下达的最后一轮箭雨命令。只见并州铁骑们纷纷张弓搭箭,箭矢如雨点般密集地射向曹军的营地。与第一轮箭雨相比,这一次的箭雨不仅更加密集,而且威力也更大一些。
由于距离较近,箭矢的威力自然不俗。然而,当漫天的箭雨在第二轮落下时,却只能造成很小的伤亡。这是因为于禁早有应对之策,他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守夜大军,迅速展开了大盾进行防御。
士兵们将盾牌高高举起,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箭矢射中盾牌,发出阵阵\"嗒嗒嗒\"的声响,仿佛是一场激烈的鼓点。于禁站在了望塔上,密切关注着战场上的情况,他的指挥让士兵们紧密协作,成功地抵挡住了吕布的箭雨攻击。
与此同时,吕布眼见箭雨无法对曹军造成太大威胁,果断下令全军舍弃弓箭攻击,切换为近战模式。他亲自率领大军,如猛虎下山一般,气势汹汹地冲向曹军营地。
吕布身骑赤兔马,手持方天画戟,一马当先,如同一颗燃烧的流星般疾驰而过。他的速度极快,眨眼间便来到了横栏在路上的拒马台前。只见他手臂一挥,方天画戟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狠狠地劈在拒马台上。只听“咔嚓”一声,拒马台瞬间被劈成两半,木屑四溅。
吕布毫不停留,率领着身后的大军继续向前冲锋。他们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势不可挡。然而,就在他们即将冲入曹操大营的时候,迎面而来的却是于禁所指挥的部队。这些士兵们毫不畏惧,誓死顽抗,决心挡住吕布的进攻。
面对这些步卒,并州铁骑们并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在吕布的一声令下,迅速切换近战模式。所有人的长枪都微微朝下,与地面形成一个锐角。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要与敌人斗将厮杀,而是因为在冲锋时,长枪尖头微微朝下是必要的姿势。
由于马匹的加持,并州铁骑们的人均高度都偏高。如果长枪不往下边一点,就无法贯穿敌人的胸膛,无法造成穿刺的效果。所以,他们必须调整长枪的角度,以确保在冲锋时能够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带着势不可挡的信念,以及对吕布的充分信任,并州铁骑们如同一群凶猛的野狼,义无反顾地向着曹操大营冲锋而去。他们的马蹄声如同雷鸣,震耳欲聋,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之颤抖。
作为一名于禁麾下的士卒,当他亲眼目睹并州铁骑那如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的壮观景象时,心中涌起的唯有深深的恐惧和绝望。
尽管有些意志稍显坚定的士卒,在看到敌人逼近时,会强忍着内心的恐惧,紧握手中的长枪,试图做出一些抵抗。然而,这一切都不过是徒劳罢了。
他们每个人都手持长枪和盾牌,稳稳地站在原地,周围是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但在他们的前方,正冲锋而来的,却是那威震天下的吕布麾下的并州铁骑!
或许是因为他们这些普通士卒,大多都是些没什么文化、大字不识几个的升斗小民,面对如此恐怖的敌人,心中的恐惧早已占据了主导。但那如汹涌波涛般席卷而来的骑兵队伍,却如同一堵坚不可摧的城墙一般,直直地向着他们冲撞而来。
随着吕布的并州铁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并州铁骑在他们的瞳孔中也变得越来越大,仿佛要将他们吞噬。而且,这些骑兵的速度快如闪电,当他们的震惊还未完全消散之时,并州铁骑就已经如狂风暴雨般冲到了他们的面前。
此时此刻,即便他们想要做出一些反抗,也已经太晚了。
在前方的士卒们用自己的身体作为肉盾,承受着敌人的攻击时,后方的士卒们即使反应再迟钝,也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相应的反击。
并州铁骑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手中的长枪在战马的奔腾带动下,起起落落,每一次的挥舞都带着巨大的力量。然而,要想洞穿敌人的胸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次成功的一击都需要耗费他们不少的力气才能将长枪从敌人的身体中拔出,然后再次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之中。
原本锋利无比、闪烁着冷芒的长枪,在这次冲锋中,由于不断地刺穿曹军士卒的身体,沾染了他们炙热的鲜血,使得长枪的尖部被染成了一片猩红。
而吕布,则宛如一个人形杀戮机器一般,在曹军的营地中肆意舞动着他那巨大的方天画戟。方天画戟每一次的落下,都如同死神的镰刀一般,无情地收割着曹军士卒的生命。
于禁心中虽然焦急万分,但他深知此时的自己只能尽可能地拖延吕布进攻的步伐,为的就是给曹营后方的曹军争取足够的时间来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吕布的猛烈攻击。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吕布死死地拖住,绝不能让他轻易逃脱,务必让他在曹营中耗尽体力,最终被消灭。
吕布招呼着身边的并州铁骑尽可能的用长枪挑翻距离较近的火盆,只为了让曹军烧起来,给予曹军制造恐慌,夜晚的搭档火盆成为了并州铁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挑飞的火盆所带的火源开始灼烧不少的帐篷之上,熊熊烈火开始燃烧,不少不明事理的曹军开始四处乱窜,生怕被火焰所波及到。
曹军大营中陷入了一片混乱,有的人在和吕布军誓死拼命;有的曹军在四处乱窜;有的曹军在找寻水源灭火。
真的是要多乱有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