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黄巾霸业 > 第645章 沮授献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在袁绍的大营中,一种叫做“麻木”的情绪如瘟疫般蔓延开来。

与北方的太平天国交战的这段时间里,大多数战役都呈现出袁绍一方处于劣势的局面。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而是频繁发生,让人感到沮丧和无奈。

这些战役不仅让袁绍损兵折将,更严重的是,它们对士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士兵们开始对战争失去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袁绍自己也备受困扰,他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困惑。

袁绍的大脑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不停地思考着问题出在哪里。他原本认为北方的太平天国不过是一群泥腿子出身的废物,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然而,现实却给他当头一棒,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轻敌是多么愚蠢。

袁绍开始重新审视这些硬茬子,他发现他们并非如自己所想的那样不堪一击。相反,他们有着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战争嗅觉。这让袁绍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轻视对手,必须认真对待每一场战斗。

幸运的是,袁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老牌世家,拥有足够的资源来应对这样的局面。虽然损失惨重,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袁绍决定利用家族的优势,调整战略,重新振作起来。

战争的硝烟依旧弥漫,战火纷飞,尚未停歇。

在大帐内的会议尚未开始之际,沮授便向袁绍进言,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袁绍深思熟虑后,果断决定采纳沮授的建议。

会议正式召开,袁绍端坐于主位,目光扫视着帐内的众将以及谋士们。他面色凝重,声音低沉而坚定地宣布了这一重要策略:再次派遣一名勇猛的大将,率领精锐的士兵,火速前往攻占界桥。

袁绍深知,界桥乃是战略要地,只有将其攻克,己方才能真正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一旦界桥落入手中,便如同扼住了敌人的咽喉,进可攻,退可守,如此一来,便可在幽州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一时间,界桥成为了袁绍一方志在必得的首要目标。

然而,这其实并非什么新鲜话题,众人皆知,只要能够攻下界桥,便可以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般直捣幽州的其他郡县。

如此一来,袁绍便无需再与林北正面交锋,死磕到底。只需留下一队实力强横的兵马,拖住林北一方即可。而当幽州的各个郡县都被袁绍一方收入囊中之时,便是从林北后方发动攻击的绝佳时机。

届时,两面夹击,林北必败无疑。

沮授站在会议桌前,手指着挂在墙上的战略地图,详细地阐述着他的想法和计划。他的声音充满激情,仿佛这个计划已经在他脑海中反复演练过无数次。

然而,其他谋士们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们虽然表面上还在听着沮授的讲解,但实际上,他们的思绪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这些谋士们心里都很清楚,沮授的计划虽然看似完美,但实际上却存在着许多漏洞和风险。

他们之所以不敢直接指出沮授的错误,主要是因为他们害怕触怒袁绍。袁绍是一个非常自负和易怒的人,如果有人敢质疑他的决策,很可能会遭到他的严厉斥责甚至惩罚。

这些谋士们开始在脑海中胡思乱想,他们也知道要想打破目前的僵局,就必须采取一些冒险的策略。但是,如果这些策略失败了,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他们可能会像田丰一样,被关进地牢之中,甚至可能会被暴怒的袁绍斩首示众。

对于这些谋士们来说,他们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威胁,还要应对自己阵营内部的勾心斗角和派系之争。他们深知,一旦自己在这场战争中选择失败,那些原本与自己对立的人肯定会趁机落井下石,对自己进行攻击和排挤。

看着大帐内的谋士们一个个都心不在焉,袁绍的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怒气。他不明白这些谋士们为什么不能像沮授那样为自己多想想战略获得胜利,反而在这里神游天外。

其实,作为袁绍的谋士,许攸和郭图等人早就看穿了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他们在战争期间已经洞悉了一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并没有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而是选择了保持沉默。

许攸、郭图等人心知肚明,袁绍之所以尚未战败,仅仅是因为太平天国一方毫无作为而已。如果太平天国一方能够以雷霆万钧之势,借助其强大的铁骑强行渡过界桥南下,那么袁绍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然而,这些袁绍麾下的谋士们对沮授的激情演讲毫无兴趣,他们的心思早已飘到了别处。他们甚至开始幻想自己成为太平天国的谋士,若真如此,他们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犹豫不决、拖拖拉拉。以快刀斩乱麻之势迅速南下,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将袁绍围困起来,而且只要袁绍在这次围困中不幸战死,那么他所苦心经营的势力将会顷刻间土崩瓦解。

可惜的是,这一切都只是他们的空想罢了。要他们真的去投靠太平天国,那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据他们派出的探子反馈回来的消息,要想加入太平天国,就必须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其中不仅包括田产、家丁,甚至连家族的百年乃至更久的基业都要全部上交。

然而,对于这些世家大族来说,这些产业可是他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家族繁荣昌盛的根基所在,又怎能如此轻易地拱手让人?

毕竟,这些世家大族历经风雨,数代人苦心经营,才积累下如此丰厚的家底。这些基业不仅代表着家族的荣耀与地位,更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如果就这样将其交出去,无疑是自断生路,家族的未来也将变得黯淡无光。

因此,面对这样苛刻的条件,这些家大业大的世家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投靠太平天国。

毕竟,在大多数世家的心中,自私是一种天性,谁也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除非真的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否则,又有哪个世家会选择北上投靠太平天国?那样做只会招来其他世家的耻笑和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