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满春之所以对这件事这么激动,因为金岭收费站,算是他拍板通过的方案。

袁斌调过来之前,市长的有些工作,由他代劳,其中就包括这个收费站。

结果袁斌先是重拳砸向采矿厂,被叫停后,又来找收费站的麻烦。

此外这个收费站还有另外一个意思。

金岭收费站算是一个试点,一旦老百姓接受了这种模式,他们会陆续在其他乡镇也都设立专门的收费站。

只要能充盈财政的方法,他们都愿意积极去尝试。

可惜如今却有袁斌这么个绊脚石。

当天晚上,王满春特意告诉袁斌:“明天上午九点,咱们开一个书记办公会。我知道袁市长是大忙人,这次可别再迟到了。”

面对王满春言语的挑衅,袁斌也没有丝毫的示弱,进行了适度的反击。

“王书记总算对会议有了一定的计划性,既然你提前通知我,我就一定不会迟到。”

隔天上午九点,书记办公会如期召开。

参会的本来有五人,但今天早上王满春临时接到通知,纪委书记路正男以身体不适为由请假了。

袁斌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心想今天参会的另外三个人都是蛇鼠一窝,估计这三人一定会在会上起幺蛾子。

不过面对这样对手,袁斌并不慌乱。

这三人都把对袁斌的敌意写在脸上,等于在明确告诉袁斌:“我就是你的敌人。”

这样的对手没什么可怕的,你可以进行有效的防范和部署,进行精准的反击。

真正可怕的敌人,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他们表面上人畜无害,甚至表现得好像和你是一个阵营的战友,然而等你出现破绽时,他伺机而动,对你做出致命的一击。

会议开始之后,王满春先是讲了很多和党务有关的通知。

接着他假借关心政府财政的名义,提到了金岭收费站的事。

“袁市长,听说咱们市政府那边的财政一直吃紧?”

袁斌心想,开始了。

在他看来,金岭收费站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如果不是上面开口,金岭镇的镇长顾海山绝对不敢轻易这么干。

所以他让顾海山取消那个收费站以后,王满春很快就宣布要召开书记办公会。

前后两次书记办公会离得这么近,很不寻常。

袁斌昨晚接到通知的时候,就大概猜到,这个收费站是王满春搞的鬼。他至少是参与者。

袁斌回答时故意回避这个话题,打算让王满春亲自提出来。

“感谢王书记关心,财政的确有些吃紧,我会小心的协调好一些花钱的地方。”

王满春冠冕堂皇地说道:“政府的钱袋子和个人的钱袋子都是一样的,想要钱袋子充盈,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咱们石桥政府在节流方面一直都做的不错,我觉得袁市长应该在如何开源的问题上动动脑筋。”

袁斌心想,开源?设立收费站么?

他没有说出口,而是询问王满春:“这方面,我需要和王书记请教请教。”

王满春也丝毫不谦虚地说:“我在做石桥的市委书记之前,也做过几年的市长工作。这方面还真的可以传授经验给你。”

袁斌做出一副学习的姿态说道:“愿闻其详。”

王满春接着果然就提到了金岭收费站。

“我之前代理市长的时候,付元军和我提过这个金岭收费站,我觉得提议很不错。这样做能为咱们市里创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财政捉襟见肘的窘境。我也给予他一定的支持。不过我昨天听他说,袁市长好像要取消这个收费站,我就不太能理解了。”

副书记岳剑锋听完,也故意把眉头皱的很夸张,说道:“那个收费站不是运营得挺好的么?为什么要取消?”

组织部长刘书临不吭声,偷偷观察袁斌的反应。

不能袁斌对这句话做出反应,王满春又追加了一句:“袁市长,我刚才讲到了开源的问题,这个收费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源方式,这也是为袁市长分忧解难。

袁市长应该也听说了,前市长池云峰出了点事。说不出来也不怕你笑话,那是个败家子,财政都被他败得差不多了,市里的财政现在应该是一穷二白。我当初同意设立这个收费站,可全都是为后来人考虑的。”

袁斌一直等王满春说完,才对这个观点做出反击。

“我先感谢王书记的良苦用心。财政开源的提议很好,可我觉得,咱们开源的方式,不应该是伸手问老百姓要钱。”

此话一出,王满春立刻变了脸色。

“咱们把路修好了,老百姓既是使用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咱们只是适当的收取一些使用费,这怎么就成了问老百姓要钱了呢?”

袁斌表情平静的回复道:“王书记,虽然说国道的收费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都是区域自治,受地方政府的政策影响,但我们石桥近些年的经济萎靡不振,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很低,在这个关口突然问他们要钱,更是大大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这对政府的公信力是一种极大的破坏。

我们的行为,在当地的百姓看来属于是拦路收费,加重他们的生活负担是其一,还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我认为这个收费站应该立刻予以取缔。”

袁斌话音刚落,副书记岳剑锋就不屑地笑笑:“袁市长说的也太夸张了,我们收费的标准很低,小车十块,大车二十,老百姓的日子再不好过,也不差这十块八块的。”

袁斌直接反驳道:“岳书记此言差矣,如果按一人一次路过计算,钱数是不多,但很多人长期往返于金岭和石桥市里,这笔钱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我做过相关的统计,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在金岭和石桥跑动的人数,大概有几百人,这背后就是几百个家庭。这些人每周往返的次数大概是六次,按小车计算,一周就是六十,一个月就是一百八,一年下来光是过路费就要拿出二千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