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嫁可没有想象的那样好,有些人家得了高门贵女下嫁,反而会自视甚高,婚后的日子苦不堪言,简直是一眼就能看到头,不等崔葭说什么,几位长辈就已经愁得不行了。
然而崔葭已经踏上修行之路,本就不欲再嫁。
她便顺势跟家里人说了,找个道观寄托做居士,从此不再嫁人,这样的事情本来也是不少见的,疼爱女孩的富贵人家多半如此。
武竣也在旁说和,大多数富贵人家都不喜欢儿女直接去做了道士、道姑,生怕从此就被那些道观握在了手里,但是居士却是不一样的,算是一只脚踏入道途,并没有完全离开世俗,就连想要回家也方便,想要嫁娶都比还俗容易,又可以借着修道的名义一辈子不婚。
就连皇家公主不想嫁人也是寄身寄名在道观里,那等痴心的就考了度牒,大多数只是穿着道家的衣裳,有少许忌讳,并不禁止太多事情。
只有小户人家才是女儿家大了只有出嫁一条路,富贵人家总能有个借口。
即使世俗观念总是希望女子嫁人,但是得知崔葭不愿出嫁后,亲人们也没有威逼她,当年他们已经逼着那黑心肝的母子俩写下了断亲书,又把自家的孩子都带回了家,如今便让崔葭自行决定去何处寄名,之后等见过另外几位舅舅舅母后,再回去挖开衣冠冢取走惯用的东西,再拿走她母亲的嫁妆。
此后的事情,自然不必赘言。
————————
在离开小舅舅家的时候,原本只有崔葭与武竣两个人轻车简行的队伍,已经扩大到了不小的规模。
原因很简单,每见一位舅舅,重复了抱头痛哭,诉说情状之后,儿子不在身边的舅舅就会送上两个护卫来陪同,有多余的表兄弟就同行陪着崔葭,路途遥远,多带几个男人肯定安全一些,舅母则是塞上两个粗使的丫鬟婆子以供暂时使唤,之后再看着添置或是长辈直接就把奴婢的身契送了来。
即使武竣与崔葭脚程快,之前来时骑马只用了几天时间,但是之后人多起来,免不得就要慢一些,又坐着车,等到了族地的时候,已经将近清明。
到了家之后,崔葭便跟着族人,一同祭拜过先祖,再为母亲和哥哥修整坟茔,磕过头后,才去挖了自己的衣冠冢。
之后便是收拾东西不提。
崔葭当年的小库房还是非常丰厚的,光是衣裳就有两箱,首饰又是一大箱,里头还有装着胭脂水粉的妆奁,抽开小抽屉里头放着一匣子的金饼银块,甚至连装着铜钱的小箱子都整个儿放在了大箱子里头,花树花钿都齐齐整整收拾在一个盒子里,铺开来珠光宝气,可见当年崔葭到底是过的什么日子,贵不可言。
另外就是一些笨重的物件了,惯用的花瓶摆设,就连窗上的竹帘都给收拾收拾放进来了,因为年岁日久有些陈旧,好在箱子都是驱虫的木料,即使埋在地下也没给蛀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