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境不让热闹就不热闹了呗。
不用因为照顾她,就给杨家村,盘虎山搞特殊化。
她能理解。
既然外面不过春节,杨家村也可以不过,反正又不是永远不过了。
这几年大家不过春节,也能少往她这里上供一次。
天知道,她真的啥也不缺。
她盘虎山的信徒们都太热情了,她说了好几次过来不用送供品,但愣是没一个人听。
尤其每年春节,各家各户那真是恨不得把家底都全掏出来给她。
事后她还得想办法把这些东西都贴补回去。
以后不过节不过年,大家省心,她也省心,上面也能放心省心。
三全其美啊!
林安芝越想越觉得就这样按照大环境政策办事也挺好,但被她慈祥看着的袁卫民却是惊的半边身子都开始发凉。
“其实没必要这么热闹”,这句话听在袁卫民耳中,就如同最后的通牒般让他心肝发颤。
袁卫民觉得林安芝是真的生气了。
是明明白白地表示不满了!
这位小姑奶奶甚至连此刻嘴角的笑容都是看透一切的冰冷弧度,眼神也是如刺般直直看到了他心里。
对上面工作做出了明确的配合表态,正慈祥看着袁卫民,等对方回应,对方却傻看着自己好半天不吭气,导致自己慈祥笑容都慢慢开始僵硬的林安芝:???说话啊老铁!咋还聊着聊着还跑神了??
悄悄握了握发僵的手指,袁卫民不敢再看林安芝的眼睛,也不敢再辩解,微低下头,语气严肃且郑重地赶紧表明态度:“您放心!村里的这些情况,我们一定妥善处理,绝不会再让无关人员打扰您的清净!”
袁卫民说着说着忽然立正,过于郑重严肃的态度让林安芝小惊了一下,但紧接着就暗暗感叹起这时代人们时刻昂扬的精气神,还有袁卫民的说话艺术。
不愧是常和各方群众打交道的人才,还挺会说话。
明明是让大家都响应上面政策,最后还说成不让无关人员打扰她的清净……
喝了口茶水,缓了缓笑了好一会的嘴角,觉得自己达成“三全其美”成就的林安芝心里美滋滋,关爱地挥手也给袁卫民添了口热茶。
袁卫民绷紧的心弦猛地一松,获救般双手捧住了茶杯。
太好了!小姑奶奶她老人家没跟我们计较!
炉头不对马嘴的两个人最后成功地达成了统一意见,双方都松了一口气。
只不过一个是舒心地松了口气。
一个是劫后余生般松了口气。
喝完杯里的茶水,内心焦急恨不得立刻行动的袁卫民没有多留,匆匆告辞。
压根不知道自己和对面聊劈叉的林安芝则小跑着欢快窝回了躺椅。
*****
花国历,一九六八,一月二十八。
农历腊月二十九。
距离春节只剩两天。
上午。
离午饭时间还有两三个钟头的时候,杨家村村口忽然来了个骑着自行车的邮差。
周静雅,苏采薇,郑耀文,吴建军,冯春来,陈思源,六个住在不同村民家中的知青都分别收到了家中的来信和电报。
周静雅当时正在陈老四家帮忙打扫卫生,打开邮递员送来的电报,看到上面带着感叹号的“急事速归!”时,还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
她下乡离家才刚十几天,家中究竟出了什么大事,竟然会这么着急地发电报催促她回去?
苏采薇也收到了简短几个字的电报,且情况更加危急,是“父病速归。”
郑耀文的电报更简单,只有两个字,“速归”,发报人署名是郑家话语权最重的那位长辈。
吴建军和冯春来收到的是家人的来信。
来信内容相似,结尾也都是“家中有急事速回”。
收到电报最震惊的是陈思源。
这个一直认为自己已经被家人抛弃的青年,父亲发过来的电报写的是,“寻到名医速归!”
陈思源看着纸上的几个字,愣了许久。
……难道…他错怪父母了?
六个知青家中传达过来的信息都带着股刻不容缓的意味,六人也都慌了神,匆匆去找大队长杨国安说明情况。
提早得到消息的杨国安没有半分拖延,当即就给六人开了回城的证明信,还贴心地安排地村里的拖拉机送他们去镇上坐车。
六人各自匆忙收拾行李一起聚到村口等车时,才慢半拍地互相惊讶对视。
……你…你们家里也出事了??
*********
对林安芝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整理成册,方便专家深入分析研究的特殊行动组光速把村中引起林安芝动怒的“热闹”紧急清除掉的时候,压根不知道村里又多了六个新知青的林安芝正在家中思索雪人的鼻子是用萝卜还是辣椒。
雪花在除夕夜里伴随着欢声笑语又小飘了一场。
然后就来到了大年初一。
清晨,林安芝刚吃完饺子在院里溜达着消失,就见大管家来福领着杨国安和杨三太爷走了过来。
两人穿着熨得很是挺括的旧棉袄,恭敬地拱手来请林安芝去神殿。
“小姑奶奶,新年好,大伙儿都在神殿等着给您拜年呢。”常年不苟言笑的杨三太爷对上林安芝,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不少。
本打算等会就回屋继续躺着的林安芝愣了一下。
她那天不是和袁卫民都达成统一意见了吗?
上面这两天没行动??
三全其美的事情,按理说上面应该已经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今天不会再有集体拜年祭礼这种“封建迷信”活动了才对。
……难道是时间太紧没来得及?
又或者是觉得反正村民们年货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就让大家伙最后再过个老的传统年?
纳闷了几秒,林安芝也没继续纠结。
喊她去神殿,她就去呗。
上面没管这事,想必自是有深意。
她这个以前看新闻联播都要加一集复盘解读的脑子,分析也分析不明白,省心点直接跟着后边走就行。
“走吧。”林安芝冲两人点了点头,接着伸手接过从屋里飞过来的挎包。
幸好她早有准备。
谢秀兰和林大平前几天去供销社购置年货时,林安芝让爹娘帮自己买了不少红纸。
现在她的挎包里鼓囊囊装的都是红纸包好的红包。
三人离神殿还有一段距离时,就看到院里已经黑压压站满了人。
今天是大年初一的大日子,杨家村所有村民,无论男女老少,一个没少,都早早聚到了这里等待。
林安芝没有继续跟着杨国安两人,而是浑身闪烁了一下金光,然后下一秒直接闪现到了殿内,站在了自己盖着红布的神像前。
看到自家的小姑奶奶出现,殿里殿外,众人齐刷刷都跪了下去。
“给小姑奶奶拜年!”
“小姑奶奶新年吉祥!”
“小姑奶奶新年好!”
“祝小姑奶奶仙福永享!香火永旺!!\"(这句是祝咏志喊的。)
众人的拜年声此起彼伏,每个人脸上都无比虔诚,大片金色光点更是如秋日麦浪般朝林安芝涌来。
林安芝静静站在神台之上,被面前满眼金光包围地都有些看不清底下的人影。
感受到体内能量池的刻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上攀升,林安芝看着台下还在持续朝她真上供的村民,嘴角笑意无比温和慈祥。
不错不错,都是好孩子。
都是有信仰就真大方给能量的好孩子们!
“都起来吧。”
林安芝说着,还扬起阵阵柔和的暖风,托扶着众人身体起来。
被林安芝神力亲自扶起来众村民很是激动,站稳后一个个暗暗准备了好多天的拜年吉祥话更是你一句我一句喊的超大声。
“小姑奶奶,祝您冬不冷,夏不热,晚上做梦也全都是好梦!”
“小姑奶奶,祝您越长越俊俏,个头跟地里麦苗一样,越长越高!”
“小姑奶奶,俺祝您咬口窝头都是甜的,喝口稀粥都能长劲儿!”
“小姑奶奶,祝您福如所有的海,寿比天地加一起还多!”
“祝小姑奶奶的身板比盘虎山顶的石头还硬朗!”
“小姑奶奶,祝您永远当神仙!”
“小姑奶奶,祝您当全天上最厉害的神仙!”
“小姑奶奶,您是我的神!我永远的神!俺唯一的神!!”(这句是上头的祝咏志喊的,还是撕心裂肺版。)
林安芝靠坐在神像前的太师椅上,听下边村民们越祝越夸张,笑地眼睛都眯了起来。
最后是杨国安和杨三太爷扒拉到最前面,用眼神扫射了一大片人后,众人才慢慢冷静下来。
趁着众人情绪的短暂冷却期,林安芝连人带椅把自己移到了神台下,打开挎包,开始给她的这些小辈们发放红包。
因为是春节这种大日子,再加上自己是真被人家写到一本族谱上的真长辈,林安芝没有选择更方便快捷地直接把红一起集中投放,而是逐个分发给了每个人。
最前面的是村里的真小孩们。
“小苹果,姑奶奶给你红包,长大了记得让你娘给你买花头绳戴。”林安芝轻轻蹭了蹭一个还在母亲怀里的女婴脸蛋,给出了第一个红包。
“狗蛋,又长高了,好好读书。”摸了摸六岁男孩的脑袋,林安芝给出第二个红包。
“泥蛋,期末考试得大红花了,不错,继续努力。”第三个。
“四妹,今年考试又是第一啊,真不错……”第四个。
“栓子,镇上初中没放假吧,等会吃完饭早点回去,别耽误学习。”第五个……
村里孩子们接过红包,都是又磕个头才欢天喜地地跑开。
有些胆大的还会多说几句吉祥话,例如祝小姑奶奶越来越漂亮,祝小姑奶奶天天开心之类的。
林安芝也会笑着给这些胆大嘴甜的孩子多塞上两颗糖果。
实在怪不得大部分长辈们都喜欢嘴甜的小辈,听着小辈们甜滋滋夸你,一般人真顶不住。
小孩们哄完,是村里的老小孩们。
“三水啊,咱年纪大了,就要少操心啊,儿孙自有儿孙福……”
“铁牛啊,又当爷爷了啊,不错不错……”
“小草,又年轻了……”
“三妮,抱的是你外孙吧,长的挺俊……”
“国安,继续好好带着大家……”
“水生,大过年的还咳嗽,该少抽点旱烟了……”
“嘉妹,给你两个,肚里娃娃也有……”
村里男女老少的小辈们都关爱到位后,林安芝把远远站在殿门边的秦建国四人也叫了过来。
“在村里还习惯吗?”长辈身份已经深入灵魂的林安芝照常温和关心,边说边递红包。
秦建国没想到他们也有红包,有些激动地接过红包,赶紧应道,“习惯,都很习惯,谢谢小姑奶奶关心。”
同样没想到自己能和村民们一个待遇的于学武接过红包时兴奋地差点没拿住。
李文娟和肖婉柔则是小脸红扑扑地恭敬行礼道谢。
林安芝看着四个知青,透过他们,突然看到了些别的,有些疑惑地挑了挑眉,“不是来了几个新知青吗,怎么没见着人?”
一旁的杨国安闻言连忙上前一步,“小姑奶奶,他们几个家里都有急事,回去过年了。”
林安芝“嗯”了一声,没多想,也没多“看”。
更是压根不知道,那六个知青是被她一句话就连夜打包送走的。
而那六个已经注定不会再回来的知青,更是不知道他们到底错过了什么。
******
初二开始,盘虎山其他村子的人也开始陆续来杨家村给林安芝拜年。
因为林安芝这两年有意控制自己信众们的热情,盘虎山其他村子的很多村民每年能正儿八经,正大光明见到林安芝的时间就只剩春节。
所以,难得等到这个大日子,盘虎山每个村子,每家每户的人,都比赛似地一波一波往杨家村冲。
纵使杨国安已经提前给这些村子排好了前后来访顺序,也尽量控制了人数,但林安芝还是一连去神殿上了五六天的班。
虽然杨家人内心都很不满意,但排在杨家村后面,第二个给林安芝拜年的最终定的还是姚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