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渡船几度就要撞上礁石,幸得船工们舍命下水,奋力将船推出,才使得渡船再度前行,历尽千辛万苦渡船终于抵达对岸,此时敌人也立即组织反冲锋,意图把我军消灭在河滩。】
刘邦看着那惊险的场面,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船工们也是好样的啊!”
【关键时刻,赵章成再度出手,通通两炮精确命中,把敌人的反击队伍送上了天,18名勇士猛扑敌人,一时间手榴弹横飞,伴随着冲锋枪的咆哮怒吼, 一个营的敌人被我军18名勇士打崩,只顾溃逃,渡口成功被我军攻克。】
天幕下,各朝各代,皆是一片寂静,而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惊叹!
汉朝。
刘邦霍然起身,目瞪口呆,良久才蹦出一句:“十八人……打崩一个营?!十八个项籍冲过去了?这……这简直是神话!”
唐朝。
李世民目光灼灼,激动得难以自持:“奇迹!这简直是奇迹!朕曾以为,当年玄武门之变,以精锐胜敌,已是难得。可这十八人破一营,这等战绩,已是闻所未闻!”
程咬金更是拍案叫绝:“好!打得好!这才是真正的虎狼之师!俺老程当年也曾以寡敌众,可也从未有过这般痛快淋漓的胜仗!”
【5月26日, 我红一主力的核心纵队到达安顺场,开始着手渡河,并尝试搭建浮桥,五军团到达安顺场附近的新场,三军团走的是大路,在海棠附近,大路先遣团能在大树堡迷惑敌人,九军团断后。】
天幕下,汉朝。
刘邦看着这庞大的兵力调动和部署,赞叹道:“好一个环环相扣!渡口既得,主力便迅速跟上,同时各部各司其职,断后、迷惑,层层推进。这才是真正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张良点头:“夺一渡口,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便是先遣团的意义所在。为主力铺平道路,争取时间。而敌军,却还蒙在鼓里。”
【当安顺场打响后,刘文辉向上报告这个方向有我军几百人渡河,战士还没有发现我军主力,微操大师依旧判断,这时我军的佯攻,我军主力肯定还在大路方向。】
“你看,他又判断上了”,李世民指着天幕,“这家伙怎么天天这么干啊”。
程咬金立刻接话:“要不怎么叫微操大师呢”。
【26日,薛岳的几个纵队还在西昌,他们这么慢是有原因的, 第一、薛岳部队从5月9号开始渡金沙江,直到23号才全部渡完,花了整整14天。】
天幕下,人们这才明白,当初我军在四面皆有敌军逼近的情况下,6天时间完成渡江,是多么令人惊叹的成绩。
【第二、之前说过,微操大师判断,如果我军渡河不成,要么往西边的康定走,要么会往南杀一个回马枪,重新渡过金沙江。】
“他还是那么怕这一招,多少次了?”
“不知道,反正很多次了,都应激了,每次渡河都防着这一手”。
【所以他要求薛岳稳扎稳打,并给了电报指挥薛岳:“由西昌前进时,需梯次交锋前进,例如第一日第一纵先由西昌到礼州,次日仍暂驻原地筑碉,掩护其第二纵队第二日向泸沽前进,及第二梯队到达泸沽时,则第三日令其暂驻泸沽筑碉,而掩护掩护第一或其他纵队向冕宁前进.....”】
天幕下,唐朝。
程咬金听得一头雾水,挠头道:“这……这....这,啊??”
李世民听完,戏谑的说道:“筑碉?一天修一个碉堡?你怎么不去修长城”
【简单来说就是交替前进,边修碉堡边推进,肯定是快不起来的。微操大师不仅发了这么一份电报,还远程手把手教薛岳如何行军,如组织慰劳队(慰劳以布、酒最宜)慰劳彝族,以方便军队后勤运输,至少要使其不干扰自己。】
天幕下,汉朝。
刘邦看着天幕上那密密麻麻的指挥细则,又听闻连“慰劳彝族”这种事都要“手把手教”,顿时乐不可支:“哈哈哈!他是不是还要教薛岳,睡觉前要不要洗脚,吃多少饭才算饱啊?当得可真够细致的!”
张良摇了摇头,苦笑道:“这已不是指挥,而是把主将当成了孩童。事无巨细,皆要过问,却又将大局判断得一塌糊涂。”
刘邦依旧一副看乐子的表情说道,“没办法,大局稀里糊涂想不明白,那就只能琢磨些琐碎小事了”。
【微操大师还特别交代了,行军要以一个师或两个师为单位,必须按照行军序列,必须怕派前、后、左、右侧卫,且每个单位前后相隔须用三十里之距离,但其间须派切实联络部队,及沿途警戒、掩护哨,并须构筑工事,无论大小部队行军,前进与宿营配备及途中联络警戒与搜索,皆必照手册规定执行,千万无忽。】
天幕下
三国-蜀汉。
诸葛亮摇着羽扇,慨叹道:“这哪里是行军打仗,分明是在进行一场繁琐的礼仪操练!我军飞速突进,他却要求部下亦步亦趋,三十里相隔,这若是遇敌突袭,首尾不能相顾,岂不自取灭亡?”
汉朝。
刘邦听得直翻白眼:“我当年带兵,哪有这许多规矩?微操大师之名,名不虚传,这微操程度,真是活久见啊!”
张良听的更是直敲脑壳,猛地甩了甩头说道:“这一条条的,听的我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