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左路纵队夺下桥头,正准备这第二天的夺桥战,而另一边的右路纵队自出发后,在瓦坝击溃敌人一个团,继续前进到瓦斯沟遇到阻碍,这里易守难攻,敌人第4旅的旅部就在这里。想要前往泸定,和左路纵队夹击泸定,就必须经过这里。】

【于是右纵队以其主力二团进行强攻,同时派出迂回部队沿着山脊迂回了十几里,从山上发起进攻。】

【二团进攻的同时,恰好我军一个教导营在河对岸朝泸定进发,看到这种情况,教导营就在河对面,用迫击炮和机枪进行支援。敌人守不住了后撤退,我军开始威胁敌第4旅部指挥所。瓦斯沟这边打响的同时,泸定桥的夺桥战斗也开始了。】

天幕下,唐朝。

李靖看得连连点头:“南北夹击,协同作战,此战法已臻化境。右路纵队在另一岸的进攻,恰似一把钳子,牢牢夹住了敌军援兵与指挥中枢,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泸定桥守军,已成孤军!”

【泸定桥,康熙年间建成,是大渡河上连接四川西藏的唯一桥梁,由13根铁索构成,长103。67米,宽3米,桥头的石碑上还有两句诗,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

【此时敌人为了防止我军过桥,已经提前把桥上的木板拆掉,只剩下13根铁索横江,并在桥头配置好的阻击火力。】

天幕下,所有朝代的观看者都倒吸一口凉气。十三条光溜溜的铁索横跨在咆哮翻滚的大渡河上,对岸是敌军严阵以待的机枪火力。这简直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肯定会有人问,敌人为什么不炸桥呢,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这座桥实在是太重要了,刘文辉的部队调动要用这座桥,西藏河四川的百姓交流做生意也要用这座桥,可以说,这座桥有着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如果炸掉,损失最大的是刘文辉自己。】

【我这个时代大部分人之所以无法理解,认为这不就是一座桥嘛,炸了重建就是了,主要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世界第一工业国和拥有最强基建能力称号的国家,修这样的桥以现代来看当然不难,但以当时的技术水平,13根铁链40多吨重,跨越百米的大渡河,刘文辉肯定没这个能力重建的。】

【虽然我军来了,但迟早是要走的,当地军阀和百姓的生活还要继续呢,而且拆掉木板,留下光溜溜的铁索,然后机枪一架谁过得来,效果和炸桥是一样的嘛,所以完全没必要炸桥。】

天幕下,汉朝。

刘邦看着刘文辉这精打细算的架势,乐得直拍大腿:“哎呦喂!这刘文辉可真是个‘省钱小能手’!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都快崩到朕脸上来了!”

他模仿着刘文辉的语气,捏着嗓子说:“‘桥可不能炸啊,炸了多可惜!那可是朕……啊不,是本司令的命根子!拆了木板不就得了?对面难不成是壁虎变的,能顺着光溜溜的铁索爬过来?’”

张良也忍俊不禁,摇头笑道:“陛下,此人可谓‘惜桥如命’。他这账算得明白,炸桥是伤筋动骨,拆木板不过是皮外之伤。只可惜啊,他这账本里,独独漏算了一项……”

刘邦抢着接话:“漏算了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天兵天将,不是他手底下那群听见枪响就腿软的货!哈哈哈,这下好了,省钱省出个大窟窿,这桥啊,马上就姓‘红’了!”

【左路纵队的四团进攻计划如下, 在己方桥头两侧分别布置一个营, 这两个营的第一个作用是压制对岸火力, 掩护突击队,。第二个作用是准备阻断敌军的支援,因为当时敌人想要增援他们那边的桥头,只有沿这岸边的路可走,我们即使在对岸,依靠那100多挺轻重机枪的猛烈火力,也能阻止其前往桥头。】

天幕下,汉朝。

刘邦看着天幕上显示的“100多挺轻重机枪”,惊讶地张大了嘴:“好家伙!这四团……他们不是刚跑完二百四十里山路吗?怎么还能扛着这么多‘铁家伙’?这群带着机枪跑完二百多里山路的汉子,是铁打的吧?!”他转向张良,“子房,这火力,听起来很猛啊!”

张良还未答话,旁边的陈平幽幽地插了一句:“我们居然有火力优势……这话说的,可真令人心酸,又令人敬佩。” 是啊,这“优势”,是战士们用超越极限的意志和双脚硬生生跑出来的!

【然后剩下的一个营分成三部分, 挑选出22名战士作为突击队, 攀爬铁索开路, 一个连跟在突击队后面往桥上铺设木板, 最后一个连作为生力军, 一旦桥面木板铺设完成, 他们就迅速投入战斗。】

天幕下,三国,蜀汉。

诸葛亮羽扇停在了胸前,神色无比凝重:“二十二勇士……此去,怕是九死一生。这可真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