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大夏国中部的深秋来得比往年早一些。秋雨连绵,天色沉重,潇湘省委办公楼却灯火通明,省长李一凡正在主持一场不公开的小型闭门会议,会议内容关乎未来十年——
“关于潇湘主导成立中部五省协作机制的提案讨论”
参会人员不多,但个个分量不轻:
?\t潇湘省发改委主任张廷山;
?\t省商务厅副厅长林志远;
?\t外事办主任陈明远;
?\t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永中;
?\t省委宣传部一名特别调研员;
?\t以及来自国家发改委派驻潇湘的联络员。
会议之初,李一凡先让陈明远发言。
“李省长,”陈明远开口声音平稳,“去年江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陶铭泽提出建立‘中部协调发展机制’,得到了中央政研室与国家发改委部分支持。但因为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牵头省,机制迟迟未能实质化。现在赵书记离开潇湘,您主政地方,中央那边认为我们具备挑起这个大梁的基础。”
李一凡轻轻点头:“你说的基础,指什么?”
陈明远面无表情地一字一句回答:“政绩、路径、班子,还有……政治能量。”
会议室里空气一紧。
李一凡没有回应,而是转头看向张廷山:“张主任,你说。”
张廷山是李一凡的坚定支持者,此刻拿起准备的材料,简明扼要:
“潇湘具备成为中部核心的五个支撑点:
1.\t经济总量稳中提质:2020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1%,排名中部五省第二,仅次于江淮,但我们产业结构更健康;
2.\t科技产业链基本成型:中微、长鑫、凡星科技三足鼎立,初步具备‘芯片-装备-平台’三位一体能力;
3.\t财政体系改革成效显着:‘星城模式’已在五个地市复制推广;
4.\t民生改革响应最广:教育医疗文旅三位一体改革被政务院内网全文推送;
5.\t国际窗口布局有前瞻性:潇南新区引入8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注册,今年对外投资增长率全国第六。”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道:“中央有人希望‘十四五’期间,有一个中部典范。潇湘是候选之一。”
李一凡闭目数秒,缓缓开口:“我同意主导。但不能做空壳平台,我们要从政策、财政和数据三个维度,真正‘协作’起来。”
—
十月中旬,潇湘省政府正式提出“中部五省协同发展倡议书”,分别向江淮、楚川、赣东、豫南四省发出合作邀请,建议设立中部协调发展联席会机制,每季度轮值召开一次。
作为第一轮东道主,潇湘省直接定下第一届会议时间:11月18日,星城市。
李一凡亲自督办会议准备,特设“中部事务工作小组”,由张廷山任组长,陈明远为副组长,统筹涉及中央部委的协调接口。
—
而在暗面,政治风也开始流转。
赵建国赴任江西后,并未全然退居二线,反而在江西提出“新赣战略”,试图通过赣港经济走廊复制潇湘路径。江淮的陶铭泽依旧强势,提出“合肥—蚌埠—芜湖芯片轴线”,在中部芯片大战中试图领先。
11月初,一则内部消息引起政务圈震动——国家发改委将批复“中部战略协同发展试点示范区”方案,争夺的就是这五省。
谁是领头羊,谁就拥有下一轮资源配置与改革试验优先权。
—
为了确保会议含金量,李一凡亲自过问议题设置。
“我们不能讲虚的,也不能全讲自己,得讲‘共同体’。”
他亲自圈定五个关键议题:
1.\t中部高铁互联互通规划图修订;
2.\t产业互补地图构建与数据平台共建;
3.\t财政激励互认制度试点;
4.\t中部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落地建议案;
5.\t政务服务标准互通互认协议草案
张廷山建议:“我们能否提出主张,由潇湘牵头建立‘中部经济数字地图’?”
李一凡点头:“这个你来写,我批。”
随后,他又找到凡星智库,调动一批数据架构与平台工程师,协助星h城市数据中心准备一套“中部产业图谱demo版”,以便会议现场演示。
—
与此同时,林建国在政务院常务会议上力挺潇湘:“中部要协作,不是喊口号,要拿出实际平台、数据互认和标准衔接。潇湘准备得最充分,应该给予试点权。”
政务院最终圈定了“中部五省试点计划”,将在年底前下发红头文件,潇湘被点名“牵头推动”。
—
11月18日,首届“中部五省发展协同机制会议”在星城市隆重召开。
江淮、楚川、赣东、豫南四省副省长或常委亲自率队而来。国家发改委主任姜承远亦到场。
星城市政府会议厅内,李一凡站在讲台上,打开投影,演示了“中部产业数据一张图”:
?\t上千个项目标点;
?\t不同颜色代表产业聚集度;
?\t涉及土地、人才、资金、物流、研发能力等维度;
?\t一键导出互补指数与协同建议。
这是凡星智库与潇湘大数据局连续熬夜七日完成的成果,一经亮相,全场肃然。
江淮代表陶铭泽点评:“这才是新型政务合作平台,不是纸上联盟,是基于现实能力的结构化协作。”
会议最终通过五项共识,三项协议,潇湘正式成为中部五省协作机制的牵头省份。
—
晚上,李一凡独自站在星城市府的阳台上,看着远方灯火阑珊。
他知道,今天不过是一个开始。
这场“中部之战”,刚刚打响。
但他也清楚,一旦牵头成功,潇湘将从中部高原的一座“山”,变成一条“龙骨”。
那是权力更高维度的试炼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