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泽的这场直播在粉丝们意犹未尽的不舍之情中,缓缓落下了帷幕。
然而,直播的热度并未就此消散,反而如同水中的涟漪一般,在网络世界里不断扩散开来。
一部分嗅觉敏锐的营销号,比俞泽还要迅速地截取了直播中的精彩片段,迫不及待地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上。
没错,随着俞记杂货铺名气如日中天,与之相关的营销号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这些营销号各有特色,有的专注于分享俞记杂货铺的点点滴滴,有的则将其与其他内容穿插在一起。
他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营销俞记杂货铺,原因很简单——通过这个途径,他们收获了大量热度,进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钱凌春便是其中一员。
她是一名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一个月前,经济学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项暑期实践作业,要求在任意平台运营一个公众账号。
开学后,老师会依据账号的粉丝数量给予指导,并且在一学期结束时,根据粉丝数给出不同的分数。
起初,钱凌春拍摄的是自己暑假打工的vlog。
然而,视频的反响却平淡如水,没有激起多少水花。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知晓了俞记杂货铺。
她亲眼见证着俞记杂货铺的粉丝数从寥寥无几,一路飙升,从几千、几万,到几十万、几百万,直至如今的三千万。
在这个过程中,她敏锐地察觉到了商机,果断搭上了俞记杂货铺这趟“火箭”。
早在俞记杂货铺粉丝数仅有几十万的时候,她就开始精心剪辑与之相关的视频。
刚开始,她的视频点赞数只有区区几百,但随着俞记杂货铺的热度不断攀升,她的视频点赞数也逐渐增长,从几万涨到了几十万。
粉丝数更是从0一路增长到现在的十几万。
不仅如此,她还从中获得了颇为可观的收益。
这一系列的变化,让钱凌春的心态发生了巨大转变。
她不再仅仅把这个账号当作完成作业的任务,而是将其视为一项值得全身心投入的事业。
毕竟,仅仅半个多月的时间,她的收入就已经高达两万多元。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如今正值暑假,钱凌春几乎全天候密切关注着俞记杂货铺的动态,每天都要剪辑好几条相关视频。
她心里清楚,只要其中有一两条能够成为爆款,那她就赚大了。
今天也不例外,她早早准备好了好几个素材,正打算大展身手。
刚刚俞泽的整个直播过程,她自然也没有错过,还全程录制了下来。
直播结束的瞬间,她脑海中的灵感如泉涌般迸发。
她觉得俞泽与村民们对话的场景格外动人,若是剪辑得当,必定会成为一个爆点。
于是,她迅速投入到剪辑工作中。
做营销号和做新闻一样,讲究的就是快、准、狠。
所幸,她脑海中早已构思好了剪辑思路,只需删去一些不必要的场景,再配上简洁明了的说明文字即可。
终于,在一番精心剪辑后,钱凌春将这条视频发布了出去。
发布之后,她便满心期待地等待着反馈。
没过多久,只见她的手机屏幕突然一亮,短视频的消息栏上多了一个醒目的小红点,而且小红点上的数字还在飞速攀升。
评论区也瞬间热闹起来。
“主播速度一如既往的快啊!”
“剪辑一下,果然更感人了。”
“啊啊啊!俞记杂货铺yyds!”
“果然,俞记杂货铺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主播,继续继续,不要停。”
“呜呜呜,看完好感动。”
“……”
评论里既有对她剪辑技术的夸赞,也有对俞记杂货铺的由衷赞美。
看着这热烈的反响,钱凌春嘴角微微上扬,眉眼间满是笑意。
她就知道,自己的粉丝一定会喜欢这一期视频。
而且,她相信除了粉丝之外,肯定还会有许多路人也会被吸引。
钱凌春成功吃到了第一波流量红利,很快,更多类似的视频新鲜出炉。
剪辑得好的,自然能收获大量流量。
即便剪辑得稍逊一筹,也能吸引一些关注。
再加上今天俞记杂货铺本就处在热搜榜上,在这些视频的推波助澜下,俞记杂货铺的热搜榜排名开始一路飙升,直接攀升至top3的位置。
进入热搜top3所带来的流量,与之前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俞记杂货铺还与振兴农村这一热门话题紧密相连。
随着热度的不断发酵,俞记杂货铺在各个平台的流量大幅增长,商品销售量也随之水涨船高。
“这俞记杂货铺,怎么感觉到处都能看到它。”
“毕竟人家商品种类丰富,话题度又高。”
“而且他们的师傅也都很厉害,粉丝众多。”
“什么不专业杂货铺,这说法太片面了。”
“哪里不专业了,既然叫杂货铺,卖的东西又多又杂不是很正常吗?”
“我只觉得俞记杂货铺的营销手段很厉害。”
“可不是吗?都上了多少次热搜了。”
“人家实实在在做了那么多事,上热搜不是很正常吗?你们这些酸的人,不妨看看自己为家乡投资了多少钱。”
“就是,我还盼着我的家乡能出个大老板来投资呢!这样我父母就不用背井离乡去打工了。”
“我们家也是啊!我爸头发都花白了,还在工地上辛苦劳作,如果家乡有这样的工作机会,他在家就能赚钱,那该多好啊!”
“……”
关于俞记杂货铺的讨论在网络上愈演愈烈,不少家在农村的网友纷纷感同身受,忍不住产生共鸣。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他们与老家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那个曾经熟悉的家乡,仿佛已经成了永远回不去的地方。
而就在这些视频在网络上持续火热的时候,却是有不少人从这个视频中看到了“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