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婉凝按下键盘上的“保存”键时,窗外的天刚蒙蒙亮。晨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在屏幕上,照亮了文档里密密麻麻的文字——那是她正在写的小说第五章,主角林晚星正被班级里的同学起哄,说她和新同桌“关系不一般”。这段情节写得格外顺畅,仿佛那些被起哄的尴尬、被造谣的委屈,都顺着指尖流淌到了字里行间。
她端起桌边凉透的咖啡喝了一口,嘴角勾起一抹带着锋芒的笑。“不是爱磕cp吗?不是爱添油加醋吗?”她对着空荡的房间轻声说,“现在我把你们都写进书里,让你们在文字里当主角,慢慢磕,慢慢看,看个够。”
成为网文作者,最初只是抑郁症康复期的偶然尝试。心理医生建议她把积压的情绪写出来,她便在深夜里打开文档,絮絮叨叨地记录那些无人可说的心事。没想到写着写着,那些破碎的片段渐渐连成了故事,那些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可感。当她把第一篇短篇小说发到网上,收到读者“写得好真实”“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评论时,突然意识到:文字或许不能改变过去,但能让那些被掩埋的真相,有机会被看见。
于是她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一部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的小说。她给主角起名“林晚星”,取“黑夜过去,星光会来”的意思;给那些爱磕cp的同学起了形形色色的名字,把他们当年编过的谣言、传过的纸条、起哄的嘴脸,都原汁原味地搬进了故事里。
写小学那段“橡皮定情”的情节时,她停在电脑前笑出了声。当年那个被传成“定情信物”的橡皮,其实是她不小心把同桌的橡皮摔成了两半,心里过意不去,攒了三天零花钱买了块新的赔给他。可到了同学们嘴里,就变成了“夏婉凝送橡皮表白被拒”。她在小说里把这段添油加醋地写得更戏剧化:主角送橡皮时被全班围观,有人故意大声喊“求婚啦”,吓得主角把橡皮扔到了同桌脸上,结果橡皮弹回来砸中了起哄最欢的女生的脑袋。
“当年没敢做的事,让主角替我做了。”她边写边乐,敲键盘的声音都带着轻快的节奏。那些曾经让她面红耳赤的尴尬瞬间,在文字里变成了带着喜剧色彩的情节,那些憋在心里十几年的闷气,仿佛也随着笑声消散了大半。
但小说里不只有这些轻松的吐槽,更多的是那些沉甸甸的伤痛。写到主角被孤立、被欺负的段落时,她常常要停下来平复情绪。小学时被撕烂的童话书,她写进书里,变成主角最珍爱的画册被扔进泥坑;初中时课桌里的死蟑螂,她写成主角的书包里被塞进癞蛤蟆,吓得她在教室后排大哭;高中时那些匿名的“同人文”,她写成有人在学校论坛发主角的谣言,配上恶意p图,让主角成了全校的笑柄。
她没有刻意美化自己,也没有完全照搬现实。她给主角加了点“反杀”的勇气:面对起哄的同学,主角会直接站起来说“你们再乱说话我就告诉老师”;被人塞癞蛤蟆时,主角没有哭,而是把癞蛤蟆装进盒子,放回了那个同学的抽屉;看到论坛谣言时,主角截图保存证据,直接找了班主任和校长。
“这是我当年不敢做的反抗。”夏婉凝摸着键盘上的水渍——那是她写这些情节时掉的眼泪,“现在我让林晚星替我勇敢一次,也让那些人看看,被欺负的人不是不会痛,只是当时没力气喊出声。”
她把那些说过“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老师写进书里,让他们在主角家长找上门时哑口无言;把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同学写进去,让他们在谣言成真后自食恶果;把那些带头欺负人的“小团体”写进去,让他们的虚伪和恶意在文字里无所遁形。她确实“添油加醋”了,但加的不是污蔑,而是那些被现实里的“面子”和“人情”掩盖的真相,是那些受害者不敢说出口的细节和感受。
小说连载到一半时,已经有了不少读者。有人在评论区说:“主角的经历好让人心疼,我小时候也被同学起过外号。”有人说:“那些磕cp的情节太真实了,被人乱造谣的感觉真的很窒息。”还有人说:“看到主角反击的时候好解气,希望现实里的受害者也能这么勇敢。”
夏婉凝看着这些评论,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她想起小学时那个带头撕她书的女生,听说后来嫁了个脾气不好的丈夫,每天在家长群里抱怨生活;想起初中时传她谣言最欢的男生,高中没毕业就辍学打工,前阵子在同学群里借钱被无视;想起高中时那个p图造谣的同学,据说现在在小公司做文员,每天被领导呼来喝去。他们或许早就忘了当年对她做过什么,或许觉得那些只是“小孩子不懂事的玩笑”,可那些玩笑留下的伤口,她用了十几年才慢慢愈合。
她没有在书里指名道姓,却在细节里埋下了无数“密码”——那个总爱穿粉色外套的女生,那个说话漏风的男生,那个总把“我这是为你好”挂在嘴边的老师。她知道,只要是当年的同学看到,就一定能认出这些角色的原型。她就是要让他们看到,那些他们以为早已过去的事情,那些他们不以为意的伤害,一直有人记在心里,并且用一种他们想不到的方式,被永远地记录了下来。
有次她在同学群里看到有人讨论:“最近网上有本小说好火,里面的情节跟咱们小学时候好像啊!”下面有人接话:“是啊是啊,尤其是磕cp那段,简直一模一样!”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不会是咱们班谁写的吧?也太真实了!”夏婉凝看着这些消息,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退了群。
她不需要他们的道歉,也不想听他们的解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她的“仇”不是要让他们身败名裂,而是要让那些被掩盖的真相见光,让那些被忽视的感受被看见,让自己从过去的阴影里彻底走出来。当她把那些伤痛写成文字,被陌生的读者理解和共情时,那些曾经压得她喘不过气的重量,就已经变得轻飘飘的了。
如今小说快要完结了,夏婉凝在最后一章里写:林晚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了一名作家,她在新书发布会上说:“我写这些故事,不是为了记恨谁,而是为了告诉所有和我一样的人,你的痛苦不是幻觉,你的委屈值得被看见,你不需要原谅那些伤害过你的人,但你要学会和自己和解,然后带着伤疤,继续往前走。”
敲完最后一个字,夏婉凝关掉文档,走到窗边拉开窗帘。清晨的阳光洒满房间,暖洋洋地落在她身上。她想起十五年前那个被撕烂童话书的小女孩,十二年前那个在教室后排哭泣的少女,九年前那个在深夜里绝望的姑娘,突然觉得眼眶一热。
那些人或许永远不会知道,当年那个被他们欺负、被他们造谣的夏婉凝,如今用他们最看不起的“写东西”,把那些上不了台面的往事摊开在阳光下。她没有变成他们那样充满恶意的人,也没有被抑郁症彻底打垮,她只是拿起了笔,把岁月的伤痕变成了文字的力量,把过去的黑暗写成了未来的星光。
“慢慢磕吧,慢慢看。”她对着阳光扬起下巴,笑容明亮又坦荡,“我的故事写完了,但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而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早已被她甩在了身后,连同那些不堪的过往,都成了她笔下的注脚,再也无法左右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