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北宋群英录 > 第172章 战前戏闹,天凤肆意扰敌心;马失安稳,无畏刚强迎斧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2章 战前戏闹,天凤肆意扰敌心;马失安稳,无畏刚强迎斧威

萧天凤见柴无畏如此神勇,愈发得意忘形,朝着对面宋军,一会儿扮鬼脸,一会儿拍着屁股,肆意挑衅潘凤。

老和尚悟景满脸欣喜,赞道:“柴施主悟性超凡,竟只花一日便踏入《易筋经》的第一层境界,此乃我佛门之大幸,大宋之大幸!”

周侗亦双手合十,说道:“瞧柴无畏作战的模样,虽说功力尚未全然恢复,不过经脉的伤势想必已好得差不多了。”

张忠扯着嗓子大喊:“好样的,揍得漂亮!往死里收拾这个大黑胖子!”

李义也跟着叫嚷:“没错,好好教训这个不讲武德的家伙!”

武僧景慧双手合十,念了声:“阿弥陀佛,当真是佛祖庇佑啊,佛祖继续保佑吧。”

见柴无畏这般神勇,两军士气瞬间高涨,竟不约而同地齐声高呼:“威武!威武!” 那喊声如滚滚雷霆,震天动地,绵延十余里不绝。

士兵们闲暇之余,议论纷纷。

“瞧见没,这位便是西北剑神柴无畏!他祖籍可是咱河北的。”

“你这说的不对,他爷爷周世宗柴荣是河北的不假,但他本人却是出生在河南的,那妥妥应该算是咱河南人。”

“去去去,就算出生地在河南,但他在华山拜师学艺,理应算咱陕西人。”

“错啦错啦,他曾在宁夏抗击党项人,为咱宁夏出了力,怎么也该算宁夏人。”

“不对不对,他母亲是四川人,怎么着也得算半个四川人。”

“……”

无论是官军,还是僧兵,此刻都士气如虹。他们心里明白,柴无畏身为汉人,是能与他们并肩作战、抵御外敌的自己人 。

而此时的潘凤脸色却没那么好看起来了,自己打不过不说,自己手下的兵竟然也不支持自己。这也怪不了别人,自古以来人民群众只认英雄。而趁人之危的小人,就算侥幸获胜也不算是英雄。

然而,就在众人皆以为柴无畏胜券在握之际,柴无畏却陡然察觉,自己的马鞍似遭人暗中动了手脚,竟摇摇欲坠起来。他伸手一探,这才发现,固定马鞍的肚带早已被人提前用刀割得几近断裂。

马鞍于骑兵战斗力而言,影响堪称巨大。要知道,马背平滑,若无马鞍与马镫提供支撑,人在骑马作战的时候是很难保持身体平衡的。

古代战马的奔跑时速大约在40公里到60公里之间。在缺少马鞍与马镫的情况下,骑兵必须依靠双腿的力量夹住马背,(这需要特别强大的核心力量和腿部力量,作者曾经骑猪奔跑,仅仅是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就已经很难了)。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汉代之前,我们的祖先作战,大多时候依靠的是战车与步兵。前方数匹战马拉着一辆战车,车上有三人:一人负责驾驶马车,当司机;一人负责射箭,进行远程攻击;还有一人手持长戟,执行近距离拼杀。

不仅我们汉人是这样,在北境的游牧民族,在没有马鞍和马镫之前,作战方式也很简陋。

他们大多时候,只能是驱马疾驰,依靠速度优势,找一个有利地形,然后停下射箭,射完箭迅速撤离,再找机会再射箭。很少会有贴身肉搏的情形,因为在没有马鞍和马镫的年代,骑着马真的不好挥舞兵刃。若真的遭遇近身肉搏的情形,只能下马作战。打完再骑上马跑路。

马鞍、马镫的发明,也是后来匈奴骑兵军团难以抗衡大汉帝国骑兵军团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匈奴还在找机会下马射箭的时候,大汉骑兵军团的马刀和长枪已经怼到他们脸上了。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柴无畏只觉胯下马鞍晃的厉害,那马儿似被邪祟附体,受了莫大惊吓,前蹄高高扬起,后蹄奋力蹬踏,左蹦右跳,一心要将柴无畏甩落马背。

潘凤,戍边多年,历经无数腥风血雨,战场厮杀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他只一眼,便瞧出柴无畏马鞍被动了手脚。这一瞬,他心内如遭雷击,紧接着,狂喜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眼前这混乱局面,分明是天赐良机!此刻只要他催马冲过去,手中宣花大斧,不管是狠狠劈向那发狂的马,还是直接砍向柴无畏,这场争斗他都能稳赢。一旦获胜,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便如探囊取物,往后余生,尽可逍遥快活,享尽人间繁华。但这一切,需他放下心中坚守多年的 “仁义道德”,抛却那与生俱来的 “侠肝义胆”。

刹那间,往昔种种画面如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飞速闪现。边塞风沙漫天,他与战友们并肩而立,长枪如林,共同抵御外敌入侵,热血在胸膛中燃烧;家中温暖的小屋内,昏黄灯光下,他与家人紧紧依偎,虽日子清苦,却满是温馨。可画面一转,家中那破旧不堪、四处漏风的房子映入眼帘,屋内餐桌上,一年四季皆是粗茶淡饭,毫无油水;妻子与孩子身上,衣服打着层层补丁,破旧得不成样子。

潘凤在这艰难抉择间,不知不觉已将自己的嘴唇咬破,殷红的血顺着嘴角缓缓流下。他内心痛苦挣扎,低声怒吼,声音中满是不甘与绝望,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肆意流淌:“我是从最底层靠着军功才当上将军的!我是从最底层靠着军功才当上将军的!”

言罢,他的手剧烈颤抖着,缓缓举起那柄曾斩杀无数敌寇的宣花大斧,满脸泪痕,眼神中满是决绝,催马朝着柴无畏的方向冲了过去,身影在风沙中显得那般孤独又悲壮。

众人见此情景,心像是被揪着一样,担心起柴无畏的安危。

武僧满脸惊惶,失声叫道:“糟了,柴无畏有危险!”

张忠满脸不屑,轻哼一声道:“怎会如此,凭柴无畏那卓绝的轻功,避开这点状况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周侗面色却如乌云密布,阴沉得可怕,沉声道:“不,柴无畏不会躲避。”

张忠与李义满脸疑惑,齐声问道:“为何?”

周侗解释道:“即便是柴无畏躲开,潘凤也能顺势斩杀他的战马,如此一来,柴无畏一样会输。”

那老和尚双手合十,念了声 “阿弥陀佛”,忧心忡忡道:“柴施主难道真要将性命作为赌注么?”

周侗微微点头,应道:“不错,他便是这般性子。”

萧天凤柳眉倒竖,嗔怒道:“这个傻瓜!” 话刚出口,她便抄起自己的钢叉,心急火燎地要上前助战。却被周侗一把拦住。

周侗劝道:“柴无畏正与人单挑,此时你若上前帮忙,他定会恨你一辈子!”

萧天凤怒不可遏,放声大吼:“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被人砍死?”

周侗面色愈发阴沉,双唇紧闭,不再言语。

说话间,潘凤已如疾风骤雨般,策马冲到柴无畏跟前。柴无畏直面潘凤那呼啸而下的大斧,牙关紧咬,双腿死死夹紧马鞍,双手奋力持枪往上一架,试图硬接潘凤这雷霆万钧的一劈。

谁料,潘凤手中的宣花斧竟只是轻飘飘地落下,柴无畏这全力一挡,竟将宣花斧震飞出去三丈有余。

然而,潘凤后手不断,动作快若闪电,单手瞬间从腰间抽出一柄两尺三寸长的软剑,寒光一闪,对着柴无畏的马鞍狠狠刺去。

电光石火之间,潘凤连砍数剑,然而柴无畏却连一根汗毛都没有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