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北宋群英录 > 第174章 燕云遗恨,叹往昔军功难复;文墨倾轧,辩今朝冗政沉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4章 燕云遗恨,叹往昔军功难复;文墨倾轧,辩今朝冗政沉疴

周侗却在此时,微微摇头,长叹一声:“唉,倘若真如这般发展,我大宋朝的土地上,怕是往后就只盛产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儒生地主阶级了。长此以往,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啊!” 众人听闻,原本欢快的氛围瞬间一滞,皆陷入了沉默,心中满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

柴无畏嘴角含笑,悠然道:“你这问题,实则不难。倘若大宋朝能效仿汉唐军制,让立有军功的将士得以分得土地,那我大宋百万禁军,怕是早就如汹涌潮水般,直扑燕云十六州了。如此一来,还愁没有像李广、霍去病、苏定方、李靖那般开疆拓土的名将涌现吗?”

李义听了,忙不迭摆手,连声道:“唉,不可能,绝无可能。土地就这么些,若分给我们这些穷苦百姓,那帮权贵老爷们,打死也不会答应。”

柴无畏神色一黯,苦笑道:“是啊,身为既得利益者的文官集团,他们一心只想兼并更多土地,获取更多的财富。他们怎会允许旁人更改他们定下的秩序?若有人胆敢尝试,他们定会想尽办法,给这些妄图打破规则之人。他们读书多,善于诡辩,又懂得律法,一定会罗织各种罪名,不仅会让损害他们利益的人死无葬身之地,还一定要让他们遗臭万年!比如岳飞和王安石,一个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另外一个以‘与民争利’罪名,污蔑他,打压他,搞臭他。”

至于岳飞和王安石的故事,暂且按下不表。待我写完这本书,后续自会另起一本详述。

众人疑惑的问:“王安石和岳飞是谁?”

柴无畏笑而不语。

萧天凤若有所思,突然高声道:“哦!我好像懂了,为何大宋开国时,大宋的禁军不过十几万,却能横扫天下;如今宋军多达一百多万,却老是吃败仗。为何太祖赵匡胤掌权时,大宋虽穷,疆域也不广,却朝气蓬勃,潜力无限;而到了太宗、真宗年间,虽然国家表面上看是富裕繁荣了,像是一个巨人。但实际上却更像是一个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胖汉,虚弱不堪。”

柴无畏面露笑意,问道:“你的感觉很正确,那你且说说,这是为何?”

萧天凤思索片刻,无奈道:“哎呀,我就是有这感觉,可真要说,还真说不上来,还是柴大哥你来讲讲吧。”

柴无畏神色忧郁,缓缓道:“归根结底,都是大宋朝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所致。太宗、真宗陛下为压制武将,不断拉拢文官集团,给予他们极为丰厚的待遇,既不用交税,也无需服役。他们的特权使得他们可以肆意掠夺土地,而不用承担代价,致使有大量流民产生。无数流民背叛被朝廷收编为禁军,导致大宋军队数量愈发庞大。国家又不得不征收更多赋税以供养军队。然而,拥有大量土地的文臣不用交税,朝廷只能向土地本就不多的百姓征税,老百姓没钱就不得不变卖土地给那些乡绅豪门,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兼并,产生更多流民。如此一来,便形成了这般局面:老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乡绅豪门的土地越来越多,能交税的土地越来越少。没有土地的流民越来越多,被迫参军的宋军越来越多,当大官的文臣越来越多,需要供养官员和军队支出越来越多。这便导致了冗兵、冗费、冗官的困境。虽说国家总体财富不少,可朝廷能拿到手的钱却寥寥无几,因为大部分都进了那些文官老爷们的腰包!长此以往,再富足的国家恐怕最后也会陷入财政崩溃的地步!”

周侗脸色阴沉,沉声道:“照您这么说,若长此以往,我大宋朝的实际掌权者,岂不成了那些文官老爷们了?他们有土地,不交税,不服兵役,岂不是成了国中之国?

老和尚悟景双手合十道:“是啊,长此以往,恐怕又会陷入历代王朝的困局:皇权旁落,军力衰退,百姓遭殃。”

柴无畏苦笑着点头:“当土地归人民所有时,人民自然愿意保卫自己的土地与家乡;可当土地都落入那些老爷们手中,人民抵抗外族入侵的义愿,自然就没那么强烈了。汉唐时期,土地兼并虽也严重,但当时掌握土地的多是门阀大族,其中不乏能征善战的武将。所以,即便到了乱世,比如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或是西晋灭亡后的五胡乱华,乃至唐王朝覆灭后的五代十国,异族也无法征服我们汉人。可如今,掌握土地的竟是些舞文弄墨的文人墨客,他们无论是抵御外族入侵的意愿,亦或是对抗侵略的能力,都大不如前代。照此情形,大宋朝这个经历过五代十国洗礼,历经郭威,柴荣,赵匡胤两朝三代英主毕生心血所建立的朝代,终将会毁于一旦。”

李义嘴角一勾,露出一抹嘲讽的笑意,说道:“他们哪有抵抗的心思?这帮人,空有万贯家财,却毫无军事才能,也就只能充作那纸上谈兵的公知,整日将礼仪仁智孝挂在嘴边,堆砌些漂亮话,逢迎拍马罢了。一旦战事突起,他们十有八九会裹挟着金银细软,慌不择路地往南逃窜;又或是就地屈膝投降,毫不犹豫地把大宋官家当作筹码,转投新主。”

张忠点点头道:“怪不得现在很多人都说,薄情寡义读书人,慷慨仗义屠狗辈。”

萧天凤焦急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都是当代武将,守土安民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是啊!”

柴无畏长叹一声,苦笑道:“作为封建时代的农业大国,最重要的有两件事。第一清查土地,第二整顿税制。若真宗陛下,能够在澶渊之战后,趁着外患平定的窗口期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把这两件事做好,那大宋朝的未来恐怕又将会是另外一番光景,而他的历史地位也会高一两个等级。可现如今木已成舟,覆水难收,文官地主阶级的势力已然做大,而官家的身体却是一天不如一天,恐怕已经无力回天了。我等身为武将,所能做的,或许也只有默默承受了。这,便是我们的命运啊!”

众人正讨论得热火朝天之际,忽听阵中传来一声憨厚且洪亮的呼喊。

潘凤扯着嗓子大声喝道:“你们几个,别在那儿唠起没完,这儿既没烧热乎的火炕,也没花生瓜子、黄酒小菜,有啥好唠的?柴无畏,赶紧换匹战马,咱俩再战三百回合,可别耽搁了我的军务!”

经他这么一吼,众人才猛地想起,还有个黑大汉正等着和柴无畏单挑呢。

柴无畏当即朝着潘凤高声回应:“潘大哥,让您久等了,我这就换马,与您再战!”

潘凤一听柴无畏喊自己 “潘大哥”,顿时又神气起来,下意识地昂起头、挺起腰,哈哈大笑道:“哈哈,柴兄弟别急,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你且仔细挑匹上好的战马,今日咱们定要战个酣畅淋漓!”

萧天凤见状,赶忙上前接过马缰绳,对柴无畏说道:“柴大哥,这匹马交给我打理,您去挑选合意的战马便是。”

柴无畏点头示意,旋即转身走进营寨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