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凤听宣御使说要见前天抓到的喀喇汗王子,哪敢轻慢,忙喝令手下:“速将那贼子押上来。”
两名军士领命而去。
宣御使笑容可掬地转向柴无畏:“柴将军你的威名我早就听说过,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比我想象中还要威风凛凛。”
柴无畏急忙起身施礼:“末将何德何能,不敢当,不敢当,大人谬赞了。”
宣御使摆手笑道:“哎,柴将军莫要过谦,我不喜过度谦虚之人,显得底气不足,容易叫上官疑心办事能力!年轻人嘛,尤其在军旅之中,正该有敢为人先的气势!”
柴无畏尴尬一笑:“大人训示甚是。”
他心中却暗叹:“话虽如此,可是官场比战场还可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我还是懂的。若显狂态,不知何时便要遭人暗箭。”
宣御使见柴无畏神色变幻,早猜出几分心思,仍是笑意吟吟:“柴将军怕是在想,这宣御使究竟是性情中人,还是表里不一的腐败官吏?看他富态雍容,又贪酒肉歌舞,一副浊官做派,未必值得托付。官场深似海,若遭此人暗算,恐有灾祸,不如谦抑为上?”
言毕,宣御使含笑凝眸,打量柴无畏良久,直看得他浑身不自在。
柴无畏涨红了脸,垂首道:“卑职岂敢,岂敢!”
宣御使忽然摇摇头,大笑起来:“哈哈哈,我身在宦海,身不由己,难免染些俗务啊!哈哈哈。可是老夫绝非只会逢迎、不通实务的鼠辈!不然也不会做到如今的位置!”
众人闻听宣御使此言,一时之间皆默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接话。
宣御使忽然正了正坐姿,正色问柴无畏:柴将军,圣上拨下十万两白银充作西征军费,你且直言,可够支用?
柴无畏垂眸沉吟,眉间微蹙,一时未语。堂中诸人皆低首敛目,唯闻烛花爆响之声。
宣御使见状忽然抚掌大笑:哈哈!柴将军勇冠三军,连刘皇后与太子殿下都交口举荐,某原以为是个铁骨铮铮的豪迈儿郎,却不想这般束手束脚,倒像个扭捏书生!
柴无畏苦笑道:大人有所不知,常言道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十万两看似丰厚,然大人久居中枢,或不知行兵打仗的耗度......
宣御使听罢,面容陡然一肃,缓缓起身走到柴无畏面前,沉声道:孙子有云: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你此次西征,沿途戈壁荒滩,少说要行军三月有余,粮草辎重兵械转运,补给线长达数千里。若求速战速决,算上粮秣转运、器械修缮、犒赏士卒诸项,没有二百万两白银如何开拔?
这番话如重锤落地,柴无畏身躯微震,抬眼望向宣御使时已满是惊诧 —— 原以为这肥硕的文官不过是个酒肉之徒,不想竟对行伍之事如此熟稔,当真是人不可貌相。
他脱口道:大人竟......
宣御使抬手止住他的话头,目中闪过一丝怅惘:某早年曾随安西军西征,亲历大漠风沙,岂会不知其中艰辛?
此言一出,堂中诸将皆面面相觑,随即纷纷肃然拱手:大人明见,我等拜服!
宣御使却冷笑一声:十万两?哼!剿匪尚可,若要平定西域,怕是连大军开拔的脚钱都不够!
柴无畏点点头道:“是啊,我们这支部队本来是民间自发的,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想着保卫佛国即便身死他乡也无所谓。但如今圣旨降临,我们代表的就是大宋朝。虽然有了必死的决心,但还是希望能够打赢战争,省的让那些小国看扁了我们!因此,我希望您能帮我像皇帝陛下反应一下,十万两白银,军饷确实是不够,能不能让他再下拨一些军饷!”
张忠、李义等人也纷纷附和道:“是啊,十万两太少了,根本招募不到多少士兵。”
宣御使大人肃然起身,双手抱拳当胸,朗声道:“列位英雄,请听本使一言!” 声如洪钟,震得帐中烛火摇曳,嘈杂之声渐息。“某深知诸位征战艰辛,军需浩大。然官家亦有难言之隐啊!我大宋朝是在残唐五代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北有契丹,西有吐蕃和党项。戍边之资,靡费百万,每年更需输送数十万岁币以安北疆。黄河水患频发,三载两决,良田化为泽国,颗粒无收。朝廷内外,文武官吏数万都等着发工资,汴梁城中,百万禁军需发粮饷。每日开销何止千金?又遇上这两年的旱灾和蝗灾,官家实在是抽不出多少银两来供应你们出征了.......”
听完宣御使大人的话,张忠第一个听不下去了:“百万大军?百万禁军有什么用?毫无战力!”
周侗也认同的点点头说:“是啊,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人数越多,越难以管理,若上了战场不能统一协调。有的往左,有的往右,有的前进,有的后退。士兵越多越难以形成战斗力。”
李义点点头说:“是啊,比如秦朝时期的巨鹿之战,项羽5万楚军大破40万秦军。东汉时期昆阳之战,刘秀2万绿林军大胜王寻的40万新军。”
萧天凤说:“对还有三国的官渡之战曹操七万大军战胜了号称70万大军的袁绍。”武僧景慧说:“对,还有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破曹操的83万大军。”
老和尚悟景也双手合十道:“还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淝水之战,东晋8万兵力大胜前秦97万大军。”
萧天凤冷笑道:“所以在下实在不知道,大宋朝廷为什么要养这么多素质不高的流民做禁军。百万禁军不过是一百万个只会在军营里操练的拖油瓶而已。为何不效仿我契丹 ‘十五为丁,五十免役”,战时 “家家有兵,户户出丁’,自备战马、兵器和粮草,胜则论功行赏,战利品各分其成。若如此,方能激励出这百万男儿战斗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出能征善战的虎狼之师。”
听完萧天凤的话,宣御使大人摸着胡子大笑道:“你这胡人哪里懂得我华夏传承千年的智慧?军事制度怎么能脱离国家的根本经济基础和治理框架呢?我们大宋要是真的想强化军队战力,哪里会有什么困难?但秦朝灭亡的前车之鉴,我们怎么敢忘记呢?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军队的威势强大到从古至今都少见,可秦朝传到第二代就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秦朝)只知道一味依靠武力扩张,却轻视了经济基础,和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导致民力财力被完全耗尽,国家政权也就崩溃了。我们大宋推行以文治国的理念,表面上看是重视内部治理、相对放缓对外军事扩张,并非没有能力打仗,实际上是不想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啊!”
萧天凤面露不屑,挑眉问道:“大宋养着百万禁军却不事征伐,难道真以为这般养尊处优便能消弭隐患?”
既然养兵百万如同背负巨石,为何朝廷始终束手难解?这看似荒诞的困局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历史逻辑?欲知其中玄机,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