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大家都在思考杨开的话。这时,负责财政的张主任开口了:“杨先生,您的想法很好,可是每一步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啊。就拿您说的文化艺术中心来说,前期的土地征收、基础建设就需要一大笔钱,更别说后续的运营和管理了。我们现在的资金有限,每一笔钱都得用在刀刃上。”
杨开点了点头,说道:“张主任,您说得没错。那我们可以先确定文化艺术中心的选址,把土地先预留出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先进行一些基础的场地平整工作,同时积极对外招商。先吸引一些有兴趣的外资或者国内的大型企业来参与项目的初步规划,这样既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资金,又能让项目先动起来。”
梁兴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倒是可行。就像我们现在的工厂建设一样,先确定好厂址,然后逐步引进设备和技术人员。那其他的项目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操作呢?”
杨开接着说:“是的,梁领导。比如城市照明系统,我们可以先规划好灯光景观的布局,在一些重点区域,像市中心广场或者主要的商业街,先安装一些基础的节能型灯光设备。这些设备虽然没有那些智能灯光系统那么先进,但也能满足基本的照明和一定的景观需求。等以后有了资金,再逐步进行升级改造。”
负责城市规划的李工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市民广场的建设,我们可以先把广场的大致框架规划出来,先铺设简单的地面,预留出那些互动式景观元素和商业配套的位置。然后在周边先建设一些临时的商业摊位,吸引小商贩入驻,这样既能活跃广场的氛围,又能有一些微薄的收入,这些收入可以再投入到广场的后续建设中。”
杨开补充道:“还有空中连廊系统,我们可以先规划好连廊的走向和连接的主要建筑。在初期建设中,先搭建起金属结构框架,然后随着资金的逐步到位,再安装玻璃和完善内部的设施。”
梁兴听了大家的讨论,脸上的忧虑渐渐消散,他站了起来,充满干劲地说:“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虽然深区的建设面临着资金困难,但只要我们有明确的方向和合理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要把深区建设成一个充满活力、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投资、生活。”
梁兴听了杨开的话,心中的希望之火越燃越旺,但他还是有些担忧地说:“杨先生,你说的这些循序渐进的办法确实不错,可我们在吸引外资方面还得加大力度啊。目前来洽谈的外资企业虽然有一些,但大多都还在观望,他们对深区的发展前景还是存在疑虑。”
杨开皱了皱眉头,思考片刻后说道:“梁领导,我觉得我们要向外展示深区独特的优势。除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们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做出一些样板工程。比如说,我们可以先打造一小段具有现代化照明系统、完善排水设施的示范街道,再建设一个小型的但功能齐全的花园式小区样板。让外资企业看到我们在建设方面的决心和能力。”
梁兴轻轻敲着桌子,点头表示赞同:“这是个好主意。不过,在土地政策方面,我们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目前我们的土地出让方式和价格,对于一些外资企业来说,可能还不够诱人。”
杨开回应道:“领导,我们可以在土地政策上更加灵活一些。比如对于那些投资大型项目,像建设综合性商业中心或者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外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年限的土地租金减免,或者在土地使用年限上适当放宽。但同时,我们也要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梁兴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杨先生,深区的人才储备也是个关键。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需要大量的各类专业人才。可目前深区的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如何吸引人才过来呢?”
杨开眼神坚定地说:“梁领导,这就需要我们在城市规划中把教育和医疗区域提前规划好。虽然现在资金紧张,但我们可以先和一些知名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签订合作意向书。比如,我们承诺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土地建设校区或者院区。同时,我们可以先建设一些临时性的人才公寓,以较低的租金提供给前来深区工作的人才居住。并且,深区要营造一种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让人才在这里能够感受到自由发展的空间。”
梁兴深以为然:“杨先生,你说得对。文化氛围的营造很重要。那在这方面,我们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杨开兴奋地说道:“我们可以先举办一些小型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国际艺术展览、科技文化节等。这些活动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但可以吸引国内外的文化、科技人才汇聚深区。另外,在城市的公共空间设置一些创意文化展示区,鼓励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员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科技创新成果。这样既能丰富深区的文化内涵,又能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才。”
梁兴笑着说:“杨先生,你真是满脑子的好点子啊。不过,深区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建设的推进,可能会带来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杨开严肃地回答:“领导,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环保标准。在工业区域,要建立完善的污染处理设施,并且要对企业的排污进行严格监管。在城市建设方面,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我们可以在每个建设项目中设定一定比例的绿化面积要求,确保深区在发展的同时,环境也能得到保护。”
梁兴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窗外正在建设的深区大地,说道:“杨先生,今天的讨论让我对深区的建设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按照这些规划一步步实施,深区的未来必定不可限量。”
杨开也站了起来,充满信心地说:“梁领导,我相信深区一定会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祖国的大地上。”
杨开接着说:“梁领导,咱们刚才说到医疗,如果我想在内地建医院和专业类学校,不知道上面政策允许吗?”
梁兴微微一怔,然后坐下来认真思考着说:“杨先生,这是个很有前瞻性的想法。目前国家大力支持深区的发展,也鼓励深区与内地进行资源的互动与共享。从政策大方向来说,只要是符合整体规划,有利于提升地区的综合实力,应该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的。不过,具体的操作还得详细研究相关的政策细则。”
杨开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说道:“梁领导,您看啊。深区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大量的人才涌入。但仅靠深区自身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在初期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如果我们能在内地建设一些专门为深区服务的医院和专业类学校,就可以形成一种资源互补的良好态势。”
梁兴点了点头,说:“杨先生,你这个想法确实不错。但内地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等和深区还是有区别的。在建设医院方面,内地的医疗市场已经有了自己的格局,我们要怎么去融入并且发挥优势呢?”
杨开回答道:“领导,我们可以从特色医疗入手。比如,针对深区可能会高发的一些职业病,像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脊椎问题、精神压力大引发的心理疾病等,在内地建设专门的康复医院。这些医院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康复技术和设备,同时结合中医的传统疗法,打造出独特的康复治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