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看到董翳送来的汇报,说匈奴袭边,已经被张村的团练解决了,又说张村在长城外有一个万人的村落,有上百万亩新开垦的农田,放养了十万牛羊。张村派出蒙恬扶苏亲率三千人驰援,大破匈奴八千骑兵,斩首过千,俘获数百。
萧何皱起了眉头。
楚汉争夺天下,无暇顾及草原上的匈奴人,就让匈奴发展了起来。冒顿单于横扫草原,吞并东胡等数十个部落,目前号称有控弦之士三十万人,已经成为北方最大一股势力,尤其是匈奴人生在马背上,三十万骑兵,放到这个天下都是一股大势力。
匈奴还不强大的时候,都可以袭扰秦、赵、燕三国,匈奴统一,兵强马壮,眼下已经是项羽之后又一个祸患。
而蒙恬扶苏靠着3000民兵,就能击溃8000匈奴骑士,并且斩首上千,这份战绩、这份战力,确实让人无法小觑。
董翳报告了张村死伤情况,这么一场大战,死伤只有几十人?怎么打的?董翳也没说清楚。
自己上次去张村,亲眼见到了张村的繁荣和富足,也见到了张村的城主、村长傲慢不臣之心。他们说,为什么不能和张村开战,要自己问问董翳和韩信。韩信不在自己身边,回来的路上问过董翳,董翳只有摇头苦笑,说自己数万人是没有能力和张村开战的,张村城防体系很严谨很强大,就算是十倍包围,也无法战胜,而且张村粮食财货积存丰富,就算是围困三年五年,都无法影响到这个小城的生计。
按董翳的说法,韩信也没有把握以十万大军攻克张村,一旦开战,必然是我军伤亡惨重,得不偿失。
但是现在天下已经一统了,所谓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张村还要挂着秦国的旗子,要在这个天下独善其身,哪有这个道理?
自己也曾经问过张苍,如果攻打张村,有什么好办法,张苍只是说,张村情况特殊,只能安抚不可动武,否则天下动荡,后果不堪想象。不过张村的诸位,村长张诚只想发展产业经商挣点钱让张村村民丰衣足食,公孙尼子只想安心教学吸引远来的求学之士,而扶苏蒙恬因为二世而心灰意冷,并没有复兴大秦的企图。希望丞相不要太为难张村,慢慢合作就好。
这是什么屁话!张苍就不是自己这班从沛县起兵的人的同道之人,一点都不知道如今的天下是尸山血海中搏杀得到的。怎么能容许张村这样富足的宝地,安然的在大汉旗帜覆盖之外?
不过,如果一个城的人,抵死反抗,想夺下来也确实要付出巨大代价……荥阳的先例就不说了,那是陈胜吴广和项羽都不曾夺下的城池。就算是鲁县,在大汉数十万军队陈兵齐楚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坚守自保,抵死不肯降汉。
打下张村要付出的代价,显然比打下鲁县要大得多。
不过也确实如董翳张苍所说,张村并没有依仗战力向外扩张的意图和行为。他们看起来确实是认真在工商农事方面努力的。所占据的土地也都是张村周边的荒地,长城之外的那片农田和牧场,也不是帝国所辖的区域,这么一看,张村似乎也没有和大汉为敌的意图?也许张村的人也畏惧战争带来的损失,没有在战场上正面对战的勇气?
董翳送过来八百多匈奴战俘。拷问了这些战俘,确认了董翳所说的真实性,就更让萧何头疼。这些战俘打散作为役夫,送到咸阳各处的工地上服劳役,想必也不能起什么乱子,这些匈奴人体力很好,是好劳动力,如果放到战场上去,也会是很好的士兵,若是有战事,这些匈奴人可以第一时间编到部队里,送到刘邦手中。
但是啊,张村到底怎么实现那么小的伤亡比的?没有在张村的部队里安插这样的细作啊!
不过张村的问题,还不是萧何眼下最关切的问题。眼下最大的事情,是刘邦已经在雒阳登基成为皇帝了,韩信带领群臣上的皇帝尊号,韩信还挺能搞事情,年纪轻轻怎么做事这么油滑。皇帝登基的时候自己不在现场,现在想想怎么都不太妥当……
萧何安排人绘制了一份咸阳宫室和城池的平面图,这份平面图采用了张村出品的白麻纸绘制,特地从张村请来一位高手工匠进行绘制,把宫室的宏伟、城池的防御都精确的标识出来,叫做《大汉皇都图》,萧何亲自撰文写了大汉皇都图说,送往雒阳刘邦的行在,又附上自己送给汉王登基的贺礼,以及送给吕皇后的贺礼,一并快马驿传送到雒阳。
也没忘记给皇后身边得力的轰人审食其一份厚礼,陈明自己身在咸阳公务在身,不能亲自前往朝贺皇后殿下,请审食其先生代为表达自己对皇后陛下的敬仰。
给皇后的私信里,则回顾了自己在沛县的时候和吕太公交往的经历,以及这些年身在后方支持汉王的辛劳,请皇后殿下对萧家多多顾念,更提出自己在咸阳正在为皇后修建宫室,恭候皇后回鸾,能够对新的居所满意。
咸阳虽然在战火中被摧毁,人口散失严重,但是旧有的大秦工匠还有保留,萧何请高明匠人给皇帝陛下、皇后殿下制作的大礼服和皇后殿下的一份华丽无比的头面首饰,也精致无比,希望这份厚礼能打动皇后殿下,能够看到这份厚礼念想起这份沛县故人之情吧。
虽然本人不在洛阳,但是这些年自己和吕氏兄弟们的交往很是密切,也应该有不少人能够帮助自己在皇后面前说些自己的好话吧?
交好官员这事儿,萧何并不陌生。毕竟在沛县自己就已经是经验丰富的吏员,和权贵交往本就是自己熟悉的事务……
远离刘邦,之前觉得可以远离战争前线,身家性命能够更安全一些,但是刘邦在雒阳登基以后,萧何觉得自己不能身在刘邦身边,实在是太不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