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94章 以古非今,灭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帝丹墀之上,多了两只活灵活现的丹顶鹤。

在朝会的时候,两只鹤就喷出浓香的熏香和烟气,丹墀上的皇帝,就宛如半天的仙人一样,超凡脱俗。

三公九卿对这一对仙鹤真是赞叹不已。那造型、那色彩,那活灵活现的羽毛、熠熠发光的双眼!

这种被国务顾问张诚称作是“景泰蓝”的工艺,比绿松石错金银工艺还要华美!

据说这种工艺只在上郡张村的一个工坊有,既然工艺在张村而不是在寺工,就说明这种器物民间可以使用,不受到“逾制”的职责——当然你别玩大了,搞什么大鼎之类的就行。你配不上那种器型,就别动那个脑筋。

谁不想有一两件皇帝曾经用过的东西呢?同款也行啊!

就有很多人想散朝后找国务顾问巩侯拉拉手,打听一下自己要是定制这么一套,得花费几何。

却听一位侍御史走出来说话:“皇帝胸怀天下,理应克己复礼,这丹墀之上使用熏香无可厚非,只是此物名曰仙鹤,陛下莫非有寻仙长生之意?先皇帝始皇帝陛下,为求长生宠信方士,耗费糜巨,更三次东临沧海访求仙山,令天下军民离心。臣为大秦天下安危故,望我陛下能够克己复礼,远离奸佞,驱逐方士……”

“仙鹤只不过是民间对这种鹤的一个别称,不至于这样上纲上线吧?”张诚不乐意了。我拿这两只鸟就只是来跟皇帝显摆一把,借着朝堂打个广告的,一个鸟又怎么得罪你了?你不要一天借鸟生事!

“臣见微知着,昔年箕子佐政时,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箸,感纣甚奢,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今陛下席前陈设如此华美之物,精雕细绘,不知靡费几何,一对没有用处的鸟,只怕就会耗费民间百人万人的口粮……”侍御史引经据典,开始了谏言模式。

举别的例子,张诚文化水平低,可能不知道,但是箕子这个段子太有名了,前两年韩信又去把箕子所建的那个朝鲜国收复回来,这段什么用象牙筷子就要亡国灭种的罐头嗑,张诚是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

说的是皇帝你现在开始使用华美之物,以后一定会变得奢侈。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您就应该学着大禹那样的,光膀子穿短裤,跟臣下一起在工地上挖土。

这些大臣,自己都不愿意过那样的生活,却要用这样的标准要求皇帝,你不学大禹就是桀纣一样贪恋奢靡的昏君。

“你刚才说的箕子?莫非你要学箕子吗?”张诚问。

“孔子称颂:箕子乃是殷末三贤,正是我辈榜样!”侍御史韩朋朗声说,似乎这一刻自己的人格忽然高大了起来。

靠近皇帝的一根大殿柱子后面,叔孙通频频点头。这说法倒是符合儒家经典,此人乃是同道中人!

“你说的箕子,是不是那个国破之时不肯共赴国难,国破之后和周武王勾勾搭搭,远遁朝鲜开国割据,后人传承四十余代却始终不肯入中原拜见天子,见我大秦天兵其王居然不恭,保留人殉陋俗千年不改的那个箕子?”张诚问。

箕子嘛,最多算是个商末周初的清醒人、有点学问但是不多。说他是什么忠臣义士……那是万万算不上的!

“你说箕子是你的榜样,你欲效法箕子,海外封王吗?”张诚慢慢的说,一字一顿,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张苍那微阖的双眼都睁开了,精光直射。平时不读儒家书籍,以工匠之辈自诩的张诚,怎么谈起学问来了?讲起历史来了。

哦,是因为这个小御史矛头指向张村的那个景泰蓝了是吧?当庭指斥皇帝接受了这对仙鹤的礼品了是吧?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巩侯这个人平时好脾气,但是你别在人家发财的道路上下绊子啊!

这个景泰蓝,是巩侯亲自研制,据说是为了给他舅子解决大难题,最后要回报人家张村父老乡亲的东西!你碰这个东西,还想有好?

张苍又把眼睛闭上了。

“臣下之时比方。”

“比方?影射当朝皇帝是商纣王一样的荒淫昏君吗?”

扶苏都有点坐不住了:他倒是那么暗示的,但是秉直你是直接说出来了吧?

“臣下失言,请陛下恕罪。但是臣下想说的是,方士神仙之道,于国无益!始皇帝三十七年方士徐福以‘出海寻仙’为由,索要童男童女金银无数,本应奉先皇诏,渡海寻找东瀛仙山,却听说他最后卷款逃逸。据说此人眼下正藏在巩侯的封邑,仍在搞神仙方士之术!陛下,徐福乃是始皇帝时期的通缉罪犯,不能任由他逍遥法外,臣下请陛下将徐福捉拿归案,正法,以完成先皇遗愿,以正纲纪!恢复秦法威严。”

闭目养神对垃圾话一向不闻不问的赵杏儿都睁开了眼睛。对面这傻叉到底是冲着徐仙人来的还是冲着我家巩侯来的?他是要找死吗?

“先皇说的,我就要遵行吗?”扶苏在丹墀之上问。声音平淡,仙鹤的口中正喷吐着香烟,台下的群臣一时之间也看不清扶苏的表情。

“圣人说: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侍御史在台下引经据典。

“根据始皇帝三十四年李斯丞相所提《焚书令》,‘以古非今灭族’,韩御史,你觉得朕是应该遵守先皇的律令还是不遵从啊?”

韩朋已经吓到腿软。怎么就灭族了呢?扶苏陛下您当初不是反对焚书令的吗?怎么这会儿又想起来这事儿了呢?

扶苏看着面如土色的韩朋,不屑的哼了一声:“别老拿儒家那一套什么不改父之道之类的捆住朕的手脚,我们秦人是读吕氏春秋的!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这是《吕氏春秋·慎大览》第八篇《察今》的句子,是秦代法家的一个典型思想,提出“先王之成法不可法”,要根据环境变化来调整政策。

纣王不该用象牙筷子,难道今人就不用了吗?我有蒙恬从百越送回来上千对象牙,连双筷子我都用不起吗?

在庭前放一对儿仙鹤香炉怎么了?巩侯的景泰蓝好看又便宜!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物美价廉,还能刺激民间就业!我不该不带头用吗?

你个书呆子懂个屁?

至于徐福……

呸呸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