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100章 大秦!太子举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题目是《学术的开端》。不同学派当然有不同的理解和讲法。

张诚牵着赢弘毅的手,走进营地的时候,还是引起了无数人的瞩目。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太子的真容,也第一次看到太子与张诚如此亲密。

张诚将太子领到扶苏身边,太子在扶苏身边挨着坐下。张诚一步步走上台阶,站在讲台后。

“张村的学术是从数学、物理和机械开始的。数学是天地间不变的学问。一加一在长安等于二,到了洛阳一样等于二,就算是到了番禺桂林、月氏西海,一加一还是等于二,如果有一天人类能到达月亮上,那个时候,一加一仍然等于二,不会等于别的。张村的数学,包括数理逻辑、代数学、数学分析、几何学、概率论、统计学和运筹学等几个分类,在这几类基础上,数学还会有十几个主要的发展方向,我辈学人穷千年时光,也未必能完善这一学科。”

“张村的物理学,只涵盖了力学、电磁学的一部分。最近可能开始涉及到热力学的初步。物理学是我们研究物质和运动的一种学问,随着我们的探究,物理学之中更多的秘密会被我们的学人逐步了解。”

“张村的学术,并非自张诚始,而是无数先贤对世界的认知的结果,在张村我们以先贤的思考和洞见为基础,摸索了一条路,这条路并不到张诚为止,而是沿着这个方向,后面还有无数弟子探索追觅,最终会开花散叶。眼下的学问都只是种子和萌芽,我们的学术需要几百年上千年的事件才能真正成熟。这是张村学术和其他门派不同之处!”

张诚扫视着台下所有听众。

这个时代,很多典籍认为,一项学术从导师提出那一刻就已经完善和定型了。张诚从不这样想。一门学术的成熟,就是建立在这一门派无数贤者不断发现、不断推翻、不断改善的基础上的。

“在张村、在巩邑,我们尊重教师,尊重那些学术上拓荒者,但是我们更爱真理,在张村,推翻先贤所学所讲,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只要你观察中发现和先贤不一样的现象,利用学术工具你能够证明你的观察,你就可以推翻你的老师、推翻这一门派的先贤。先贤不会因为被你证伪而损伤其伟大和成就。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有局限,只有真理是永远不朽!”

“所以在张村、在巩邑,我们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的传统——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检验、实践、质疑、验证……巩邑的学术就是这样在不断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这是巩邑学术的原则。”

开宗明义,张诚讲了一个离经叛道的学术传统——所有开创者都会被不断检验,很多开创者很可能在某一天被打倒被否定,而这一个流派、这一个学科,就在这种尸山血海中不断成长。

台下来听讲的全天下的学者,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

“数学和物理学的学问,时间所限,今天我不讲。在学术大会期间,我们会在这些领域深入广泛的和天下的智者交流!今天我来讲一讲机械。”

韩信在台下展开了小本本,韩信 很遗憾自己没能选择工程专业,这十多年的征战,却始终以工程管理的原则来管理军队、战胜敌人,最终开拓了军事工程这个学科。今天张诚要当众讲机械,对韩信来说,当然相当有吸引力。

“张村的机械千变万化,可以移山开路,可以远致千里。那么这么多复杂的机器,看一眼图纸都会觉得非常辛苦。很多人觉得机械设计和制造是非常高深复杂的学术。实际上,我们这个学科也建立在一些非常简单的结构之上,千变万化的机械,成千上万的零件,基本上就是这么几张简单的东西,你理解了这几样,就能理解整个机械体系……”

赢弘毅也坐正了身体,开始拿出一根芦苇做到笔来记录。芦苇管只要用刀切削几下,就能蘸墨汁来写字,速度比毛笔写字更快。这个芦苇笔还是张启明最早发现的。

“我说一下,第一种最重要的机械是斜面!”张诚举起一块三角块。

“其次分别是杠杆、滑轮、齿轮。”

“很多学问在追求正道,有人说邪不胜正!但是在我们机械学的理论中,斜永远比正更省力、更有效果!”

张诚开始在黑板上展开斜面省力的原理,解说重力、压力、摩擦力在一个斜面上是如何静态分布的。为什么有了斜面用一点小力气就能拖曳起更重的物体。

“斜面有一个变形,就是螺旋。螺旋结构在我们机械学领域用途也相当广泛……”张诚示范了螺丝钉拧入木板的方法,自攻钉轻易穿透木板。

“看起来螺丝和斜面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这两者本身同一个东西!”张诚将一张三角形的纸缠裹在一根木棒上,就形成了螺旋曲线。

“有了这根螺旋棒,在张村我们制作出第一台车床!而后这个车床就帮我们制作出无数精细的设备。”

“至于杠杆,大秦最有名的杠杆是测量重量的天平……”张诚取过一个常见的天平,给大家解释何为动力臂,何为阻力臂。有讲述了随着力臂差的出现,其实你可以用一根无限长的力臂,来撬动地球。

“这里是两百斤的铜鼎,诸位力士谁能把他举起来?”台下鸦雀无声,倒是有几个力士跃跃欲试,却没有拿出赏格来,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

张诚找出了用作杠杆支点的一根圆木,又摆上一根杠杆,讲解了指点、中力臂、阻力臂的设置和关系,又对台下的赢弘毅说:“弘毅,你来试一下,举起这件铜鼎!”

“举鼎”在秦国王室之中,是一个不那么吉祥的话题。据说秦武王曾经和臣下比试举鼎,最后砸断了胫骨,就此不治而亡。

让年幼的太子举鼎,落在扶苏眼中,这个行为显然过于不吉。很多大臣也觉得张诚你是在找死。

年幼的赢弘毅却笑嘻嘻的跳跃着登上高台,站在杠杆的另一端,用力扳着动力臂的一端,长长的动力臂放大了赢弘毅的力量,大鼎居然颤巍巍的被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