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104章 “子不闻父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蒙恬并不这样认为。蒙铠在张诚身边学习,还是颇有成效的,蒙铠带着团队穿越南越丛林,跟着大军横穿荒漠直抵里海,蒙铠的表现相当不错,比很多军中的老卒、久在行伍的军司马表现都要好得多。

面对复杂环境的时候,蒙铠表现出相当的条理和能力,颇有张诚的风格。当然,张诚在处置军中后勤事务的手法,也是蒙恬亲手调教过的。

“师傅教导是一方面,父亲也不能把孩子全推到师傅身边,自己也得教一点,尤其是我们兵家的事情,和做皇帝的知识技巧,只能父子相传吧?”蒙恬劝谏很是委婉。

“你说的也有道理,以后休沐和假日把孩子接回来陪我抄奏折……”

扶苏的碎碎念,外人并不知晓,商山四老的公开课如约进行,皇帝携带着儿子,满朝文武,天下名士又济济一堂,在未央宫广场听了一场道家的学问。

未央宫广场讲课,规格是够高了,但是在这么大的空场下,讲课的又是八十岁的老者,这声音就提不上去,所以其实只有前排的一些人能听得清。商山的老人家们暗道:“麻蛋大意了,巩侯他有扬声器,我们没有,老人和年轻人拼嗓门拼体力?太不明智。”

公开课的题目是《学术之始》,经过这一段沉淀,诸家也都明白,这堂课要讲清楚自己本门学问的基础和本源,从何处开始修行,最终达到什么目标,本门学问的体系构成如何。张诚的一堂机械课,虽然讲述的内容和天下各门派的都不一样,也涉及到很多数学物理学的原理,但是张诚用一堂课构建一门学术的方法,是很有优势的。

夏黄公崔广的开宗明义,也是引用了道德经的内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引领自己学术的基础。说天下一切都从一个最本源的东西开始,只要弄清楚这个本源,最终就可以演化出万事万物。

“和巩侯师傅讲的很像啊,巩侯说杠杆和斜面是机械的基础,不断变化就有了无数种机械。上面这个老爷爷说的也是一两样东西演化成无数东西。那么他是怎么演化的呢?”赢弘毅稚童的声音在扶苏耳边响起。

扶苏苦笑,道家这句话传承也确实很久了。但是他们这个一二三到底是个啥,那是从来没有人说清楚的,哪里又像张诚那样,能清楚的指出复杂机械每一个部分的原理和原型呢?

坐在前排的弘毅的声音传到台上,台上的几位老者也脸红了一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排比递进,气势雄浑,但是这一二三到底指的是啥,一二三之间是怎么变化的,老子他老人家也没说过啊!这么些年学者们也没有解释过。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黄石公转向了“无为”的政治态度和生活态度。

张诚贼笑了一声。张苍瞟了他一眼,也捋了捋胡须。蒙恬会心的点了点头。

赢弘毅对这句话并不理解,看向父亲。扶苏给讲解了这句话的道理:当我们没有欲望的时候,才能观察到事物的奥妙。当我们有欲望的时候,才能观察到事物的边界和外在表现。这事告诉我们治学和处事的方法和态度,以无欲之心去探索事物,就能公正客观,以有为之心去做事,才能解决问题。

说完这个,扶苏又撇了一眼张诚张苍蒙恬,你们这几个油腻的中老年,一天到晚想的都是什么?

“陛下解读精到!”张苍点头表示欣赏。又冲张诚摆摆手:“电灯是个好发明!”

“对,张诚是个没文化的,他就会望文生义。”蒙恬也点头。

被泼了污水的张诚不以为意——你们清高?你们清高你们能知道我想的是啥?万一我想的也是清高的呢?你们这些龌龊的男人啊!

夏黄公崔广哪里想到台下几个老不正经小不正经正在望文生义,接下来就转入了政治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说真正的治国之学,其开端是效法自然。上古之世,圣王垂拱而治,不设繁复法令,不兴庞大工程,百姓却安居乐业。

君王清静,不扰民,不耗民力,百姓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休养生息,天下自然太平。如果君王丹墀之上陈设华美仙鹤,就开启了奢靡之心,此乃“有为”之始。上行下效举国奢靡,则天下难安。

扶苏的脸色很难看:你不如直接点我的名!

“你那个参加学术会议的佩饰,有没有不是景泰蓝。就是光板铜皮的?”扶苏微微侧头,问身后的张诚。

“有的陛下。”

“给他们四个发那种。他们不喜欢华美的东西,铜皮就可以了。”

“陛下,您这是区别对待,这是晏子二桃三士的故技,这样不好吧?他们四个会不会羞愧而死啊?”张诚低声问。

“他们要是懂得羞愧,就活不到八十岁了。要想死早就死无数次了。放心,他们是不会羞愧的,更不会致死!”扶苏低低的声音。

张诚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心里却说陛下你真狠啊!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天下失道,人们才追求仁德;

仁德不存,才强调律法;

律法无效,才依赖机巧。

真正的大学问,是让人心返璞归真,而非依赖外物。机巧越盛,人心越诈,依赖越深,离道的淳朴就越远。

学习机巧之术,无异于舍本逐末。君子应学的,是驾驭这些“术”的“道”,是清静无为的治国根本,而非亲自去做一个工匠。

张诚也变了脸色,图穷匕见,原来你们的落点在这里。是冲着我来的!

这种皮里阳秋的说话方式,果然是老先生们所擅长的。张诚侧头去看公孙尼子,却见到公孙尼子脸色发青,皱着眉毛盯着夏黄公,胸脯一起一伏,显然也怒气勃发。

哦,对了,台上那个老东西说了,天下失道人才追求仁德!嘿嘿,果然道家的嘴贱,连儒家都不放过!

“父皇,台上这几个白胡子老爷爷他们好像瞧不上仁德、律法和机巧。父皇您做律法教授制定律法,巩侯叔叔开创机械学造福天下,这四个老爷爷好像看不起你们两个啊?巩侯叔叔教导我,说子不闻父过,谁故意在我面前说我父亲的过失,这样的人不能交往……父皇,我听人说这几位是您给我请的老师?儿子觉得,他们的品行不适合做儿子的老师。”赢弘毅奶声奶气的声音在满堂静寂中响起。

因为未央宫广场不拢音,因为台上的讲者年迈力衰声音小,所以满院子的听者都屏住呼吸努力听台上的声音,整个广场说得上是落针可闻,赢弘毅小朋友的一句话,满院子都听到,台上四个老头更是听得清清楚楚。这一瞬间,夏黄公就变成了夏白公,面色苍白,如同死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