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鸿儒这样的牛人,在巩邑二院还有很多。二院汇聚了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工程师团队和科学家团队。在人才密集度上,只有荟萃了各行业大匠的寺工可以相提并论。
寺工的工程师工作经验更丰富,而二院的工程师更年轻、理论素质更高。
在已知产品领域,寺工的匠师们技艺精湛。但是二院的工程师们可以根据一份简单的设计要求,创造出很多人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产品。
火箭所用的陀螺仪就是如此。
机械陀螺仪是一种三轴结构设备,xYZ三个轴互相垂直,并且通过重力作用,令陀螺仪中心部件始终保持平衡。
这种三轴结构的设施,在大秦时代已经有类似原理的东西,就是贵人使用的香熏球。点燃的熏香装在这个香熏球中心半球中,可以保证无论怎样旋转,炭火和熏香永远不会翻倒。确保贵人享受熏香的同时,身上不会起火。
香熏球只是利用了三轴结构和重力的平衡,而机械陀螺仪要同时实现对飞行姿态进行控制。虽然也是三轴结构,但要求精度更高、结构更复杂。
就原理而言,寺工的匠人并不难理解陀螺仪的原理。但是需要用陀螺仪来操控和校正火箭的尾翼,以确保火箭能准确抵达目标。
在没有集成电路和逻辑电路的时代,这种纯机械结构的自动操控能力,一样能让火箭轨迹和目标偏差不大。
陀螺仪提供惯性制导,燃气舵实现在飞行过程中的姿态和方向校正。除了陀螺仪要精准、机械控制系统要精密之外,负责发射的工程师还要具有极强大的数学能力,能够在发射前精确设定各种发射要素。
事实证明,只要目标清晰,哪怕缺少一种两种关键技术(此处指的是计算机和集成电路技术),工程师们总能找到替代方案。
沉重的陀螺仪终究还是在韩七虎的带领下,最终设计完成。包括火箭姿态控制系统,也大差不差的完成了设计。
在实际模拟中,这一系统通过了二院各个学科的苛刻验证。
发动机系统是张诚亲自设计的。
这个基于早期型号原型进行重新设计的液体发动机。充分考虑了火箭发射原理、系统目标和大秦的冶金工业水平。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被装在两个不同的燃料箱里。通过各自的导流管,最终在火箭燃烧室相遇。
第一次试射,是在二院一块空白场地、四层楼高的火箭,矗立在发射场的中央。张诚快速跑到火箭地步,打开燃料开关,迅速弯腰离开现场。
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从不同的燃料箱流出,在火箭燃烧室相遇。
偏二甲肼是燃料。四氧化二氮是氧化剂。
这两种材料相遇,不需要额外点火。
这是一个特别独特的现象,两者相遇。立即发生自燃,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快速膨胀的气体和火焰自火箭尾部喷出。火焰极为明亮。
燃料迅速膨胀,形成反推的力量。这座四层楼高、五万斤重的庞然大物,就离地而起,并且向着某个方向飞跃出去。
“翅膀这么短小,也能飞行啊?”巩侯的助理、诚记商行的副掌柜,这样轻声对张诚说。
“力大砖飞!”张诚说了一句李灵不懂的话。
只要你的动力足够大,那么有没有完美的外观设计,它是一定能飞起来的!
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快速反应,棕黄色的烟雾从火箭尾部喷射出来。
火箭立即就离开地面,似乎犹豫了一下,然后直接向东北方向飞去,此刻再没有人嘲笑这个巨大的金属柱子是蠢笨的无稽之谈。
这个动力如此强劲,飞行速度如此之快,须臾之间,这个张村1型火箭就很自然的消失在人们视野之中。
“有这么快?”韩七虎也惊讶。
这个燃料虽然有剧毒,但是很好用。
张诚已经戴上了呼吸面罩。这个尾喷的浓烟是有毒的!
这条大火箭,重量足足5万斤,就这样轻松离地,拖起一条棕黄色的烟迹。就向着北方而去了!
虽然已经有工程师测算过这个大火箭的轨迹和目的地,但是大家对这些数据并不十分确认。
落点在 700里之外的一块荒原上,已经有一个观测小组等在那面,支起了电报天线等着发射结果。
一座四层楼高的巨大柱子就那样从天而降,斜斜的插在地上。撞成了一堆废铁。
电报讯号立即发射出去。二院的发射场上,一名工程师抱着记录册跑到张诚面前,将译电文递到张诚手上。
张诚只去看这份电文的接收时间。
三分半!
这根大火箭飞行700里,只需要三分半的时间!
火箭配重4000斤!意味着可以携带4000斤的高爆炸药,3分多钟时间,就可以到达七百里之外的目标。时速几乎达到6000公里!
从洛阳前来参观发射的蒙恬蒙恬,看到这组数据,面色惨白:
“秉直,你这弄出来的是他娘的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