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分手后:前女友仰望我登顶 > 第668章 常委会上默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市政府常委会会议室里,空调风带着凉意,吹不散桌面上文件的厚重感。

长条会议桌两侧坐满了人,每个人面前都摊着安梁县道路修缮方案,铅笔在纸页边缘划出细碎的痕迹。

张扬坐在主位右侧,指尖轻轻搭在方案封面上。

方案首页“安梁县石柳公路修缮计划”几个字格外醒目,下方附着的村民签字页,密密麻麻的红手印。

他抬眼扫过众人,目光最后落在对面的林振华身上。

林振华穿着深灰色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却掩不住眼底的疲态。

他手里捏着钢笔,笔尖悬在纸页上方,半天没落下一个字。

桌下的皮鞋尖轻轻点着地面,节奏有些杂乱——这在以往的常委会上,几乎从未出现过。

“先议安梁县的方案吧。”张扬开口,声音平稳:“李阳同志上周提交的修缮计划,涉及石桥镇到柳溪镇十五公里道路,覆盖五个行政村,直接受益群众八千余人。

财政部门初步测算,总预算一千二百万,市里承担四成,剩余由县财政和专项补助补足。”

话音刚落,财政局长李建国立刻点头:“资金筹措方案我们已经核对过,市里的四百八十万从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里划拨,不会影响其他民生项目。

安梁县那边也承诺,从今年的土地出让金里拿出三百万,剩下的缺口,李阳同志说能对接财政部的专项补助。”

“道路质量怎么保障?”分管交通的副市长插话,手指点了点方案里的施工标准:“安梁县之前修过两条村道,不到两年就出现裂缝,这次可不能再出问题。”

这是一次扩大会议,很多局长副市长都参加了。

对此林振华并没有说什么,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方案里写了,施工方必须具备二级以上资质,每公里设置一个监理点,竣工后还要有三个月的试运行期。”张扬把附件里的监理细则推到桌中央:“李阳同志还提了个要求,施工期间要请沿线村民当义务监督员,每天在工地轮岗,有问题直接向县交通局反馈。”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没人再提反对意见。

林振华终于抬起头,钢笔在方案末尾签上自己的名字,字迹比平时潦草些。

他放下笔,端起茶杯喝了口,热水没能驱散喉间的干涩——他想起半年前,为了保障房项目的容积率,他还跟张扬在这个会议室里争得面红耳赤,可现在,他连反驳的力气都没有了。

纪委的人找他谈过一次话,问的是前几年开发区土地出让的事。

他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后来才知道,是张扬在背后压了下来。

从那以后,他就明白,自己已经没有跟张扬抗衡的资本了。

张扬手里握着多少证据,他不清楚,但他清楚,只要对方想,随时能让他晚节不保。

试问这种情况下还怎么斗?

之所以张扬不想他离开,只不过是在为自己未来铺路,三年,只需要三年,张扬完全有资历坐上他现在的位置!

到时候张扬才33岁。

33岁的地市级市委书记,估计整个国内,独一家吧。

33岁的正厅级官员有不少,但33岁的市委书记至今还没听说过。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晓,张扬前途远大,得罪这样的人,很显然不明智。

况且他已经到了快要退休年龄,已经没有了争霸的雄心了,他只想多搞点钱退休!

可惜张扬不给他这个机会!

“我没意见。”林振华放下茶杯,声音有些沙哑:“安梁县是咱们市的短板,路修好了,能带动农产品运输,也能让李阳同志安心干事。就按方案来,尽快推进。”

这话一出,其他人更没了顾虑。

组织部长率先附和:“李阳同志是财政部下来的干部,有资源有能力,把路修好了,他后续搞产业也有基础。咱们得支持。”

“还有个事要同步推进。”张扬补充道:“道路修缮期间,安梁县要同步搞技能培训,针对施工队需要的钢筋工、水泥工,还有后续可能引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前储备劳动力。

人社局下周要派人去县里对接,把培训点设到乡镇上。”

“没问题,我们明天就安排人过去。”人社局长立刻应下。

会议继续推进,后面的几个议题也都顺利通过。

散会时,林振华收拾文件的动作慢了半拍,看着其他人陆续走出会议室,他抬头看向张扬,犹豫了几秒,还是开口了:“市长,晚上有空吗?想跟你聊聊。”

张扬停下脚步,看了眼手表:“七点有个夜市的调度会,六点半之前可以。”

说实话,张扬不是特别喜欢跟林振华单独待在一起。

对于他的人品,张扬不喜,只是政治需要妥协。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不对,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林振华面上点点头,心里却不怎么舒服,他相约,对方只给他半个小时时间?

他是市委书记。

对方只是市长。

事倒是这么回事,林振华敢怒不敢言。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市政府的小会客室,秘书泡了两杯茶就退了出去。

林振华坐在沙发上,手指摩挲着杯壁,半天没说话。

窗外的夕阳透过百叶窗,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他此刻的心情。

“开发区的事,谢谢你。”林振华终于开口,声音压得很低:“我知道,是你拦下来的。”

张扬端着茶杯,没接话。

他知道林振华指的是什么——前几年开发区违规出让三块工业用地,给的是林振华的远房亲戚,后来企业没搞起来,土地却闲置了,群众意见很大。

省纪委接到举报后,本想立案调查,是他以“先整改再追责”为由,把事情压了下来。

“再过几年我就到龄了。”林振华叹了口气,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之前是我糊涂,总想着在任上多做点‘政绩’,结果差点走了歪路。现在想通了,能安安稳稳退休,看着嘉和越来越好,比什么都强。”

很显然,林振华这话意思很明显了,以后他不会对嘉和市发展发声了。

对此张扬也很满意,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