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火锅店的铜锅已经烧开,牛油翻滚着泛起细密的气泡,红亮的汤汁裹挟着花椒、辣椒的香气,漫过桌面飘向门口。

江涵韵坐在张扬身侧,指尖拈着公筷,把刚涮好的毛肚放进张扬碗里,眼角带着笑意看他和李阳斗嘴。

“记得高二冬天,你妈给你带的腊肉,藏在枕头底下,半夜被我摸走半块。”

李阳夹起一筷子鸭肠,在锅里七上八下涮得卷曲:“你第二天发现少了,硬是在寝室翻了一早上,最后怀疑是隔壁宿舍老王干的,追着人家跑了三条走廊。”

张扬刚喝进嘴里的啤酒差点喷出来,放下杯子笑出声:“那能怪我?你藏东西藏得严实,枕头套都油了还嘴硬,说是什么‘防蛀油’。后来还是宿管阿姨查卫生,从你床板缝里掏出腊肉油渣,我们才知道真相。”

江涵韵听得新奇,托着下巴追问:“还有这种事?那李阳当时怎么说的?”

“他倒好,” 张扬往李阳碗里舀了勺红油锅底:“当场就认了,还说‘腊肉配馒头,越吃越香’,转头就把家里带的酱牛肉分了我一半,堵我的嘴。”

李阳挠挠头,脸上带着几分怀念:“那时候你每周就带两罐咸菜,馒头就着开水吃,我看着都难受。我妈每星期给我带的菜,除了腊肉就是卤味,分你一半正好,省得我吃不完浪费。”

这话让张扬的动作顿了顿,低头看着碗里的毛肚,语气轻了些:“那时候家里条件差,家种几亩地,供我上学不容易。

每次你分我吃的,我都想着,以后要是有本事了,一定得请你吃顿好的。”

“现在这不就吃上了?” 李阳举起啤酒杯,和张扬碰了一下:“铜锅火锅,毛肚鸭肠管够,比当年的酱牛肉强多了。”

说道这里,两人都笑了。

杯子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泡沫顺着杯壁滑落。

江涵韵看着两人眼角的笑意,想起张扬偶尔提起的高中时光 —— 冬天没有暖气,两人挤在一张床上取暖;考试前一起在教室熬夜,李阳把复习资料抄两份,一份给张扬;张扬没钱买辅导书,李阳就借口 “多买了一本”,偷偷塞给他。

这份感情她都羡慕。

“你们俩一个寝室住了三年,感情是真深。” 江涵韵给两人续上啤酒:“我听张扬说,当年高考前,你还帮他补了三个月的英语?”

“别提了,” 李阳摆摆手:“他英语底子差,完形填空十个错八个,我硬是把历年真题拆开来,一道一道讲给他听。

结果高考成绩出来,他英语比我还高五分,气得我当场就把词典扔了。”

张扬哈哈大笑,拍着李阳的肩膀:“那是我自己努力,你讲的只是皮毛。不过说真的,当年要不是你逼着我背单词,我可能连江宁大学都考不上。”

高中时的宿舍是十人间,上下铺的铁架子床,墙上贴满了明星海报和复习计划表。

张扬的床铺在靠窗的上铺,李阳睡在他对面。

每天早上,李阳都会提前十分钟叫醒张扬,一起去操场跑步;晚上熄灯后,两人就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看辅导书,有时候聊到半夜,畅想未来的日子。

“那时候你说,以后想回咱们省,做点实事。” 李阳看着张扬,眼神里带着几分感慨:“我以为你就是随口说说,没想到真的做到了。跨河大桥、东方电子、夜市,还有安梁县的路,每一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

“你也不差啊,” 张扬放下筷子,语气认真:“在财政部工作,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张扬这么说也没错。

那可是财政部啊,哪怕是他想进入,都未必能成。

财政部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入来着。

铜锅咕嘟作响,蒸汽模糊了玻璃,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

火锅店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邻桌的欢声笑语传来,却不影响三人的氛围。

江涵韵安静地听着,偶尔给两人添菜,看着他们从高中的糗事聊到现在的工作,从当年的梦想聊到如今的责任。

“说起来,” 张扬话锋一转,目光落在李阳脸上,带着几分郑重:“我觉得你入常能更好的开展工作一些。”

李阳夹菜的动作顿住了,抬起头看向张扬,眼里闪过一丝意外。

他从财政部下挂到安梁县,一直是普通副县长,没有进入县委常委班子。

平时工作中,虽然赵德山书记很支持,但有些涉及全局的决策,他还是没有话语权。

张扬看着他的反应,继续说道:“安梁县现在正是发展的关键期,修路只是第一步,后续的产业引进、项目落地,都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

入了常,你说话更有分量,开展工作也能少些阻碍。”

李阳沉默了片刻,低头喝了口啤酒。

他心里清楚,张扬的提议是为他好。

入常对他来说,确实能带来更多便利,也能更好地推进安梁县的发展。

但他也有自己的考量,三年挂职期满,他就要回财政部,到时候自然会更进一步,成为正处级干部。

现在入不入常,对他的长远发展来说,影响并不大。

“无所谓了。” 李阳抬起头,看着张扬笑了笑:“你要是为难的话,不用运作。安梁县现在的情况挺好,赵书记支持我,各部门也配合,有没有常委的头衔,我都能把该做的事做好。”

张扬看着他,眼里带着几分赞许。

他知道李阳的性格,向来不喜欢搞这些弯弯绕绕,更看重实际效果。

但作为老同学,他还是想为李阳多考虑一些:“不为难,我跟市里和省里都能沟通。

入常之后,你能接触到更多决策层面的事,对安梁县的发展也更有利。”

按理说,哪怕李阳入常了也只是县委常委,用不着跟省里打招呼。

但他身份特殊啊,从财政部下挂,在省委组织部里要挂名来着,张扬必须要跟省委组织部打招呼才行。

“再说吧,” 李阳夹起一块肥牛,放进锅里涮了涮:“现在修路的事还没彻底结束,技能培训班也刚起步,我没心思考虑这些。

等安梁县的产业走上正轨,老百姓的日子真正好起来,再说入常的事也不迟。”

江涵韵看着两人,轻声说道:“李阳说得对,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安梁县的事做好。不过张扬也是一片好意,你要是有需要,随时跟他说,他肯定会帮你。”

李阳点点头,看向张扬:“我知道你是为我好,谢谢。不过我还是那句话,顺其自然就好。咱们当年在宿舍里说,以后要做实事,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我正在做这件事,这就够了。”

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张扬心里明白了他的想法,也不再坚持,举起啤酒杯:“好,听你的。不管怎么样,安梁县的事,就是我的事,有任何需要,随时开口。”

“放心吧,” 李阳也举起杯子,和他碰了一下:“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肯定不会跟你客气。当年你吃了我那么多腊肉和酱牛肉,现在也该轮到你回报我了。”

三人相视一笑,杯子再次碰撞在一起。

铜锅的热气升腾,模糊了彼此的脸庞,却挡不住眼里的真诚。

十二年的时光,改变了他们的身份,改变了他们的境遇,却没有改变彼此之间的情谊。

张扬看着对面的李阳,心里满是感慨。

高中时的宿舍,四人间的铁架子床,冬天的寒夜,夏天的蝉鸣,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却成了彼此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如今,他成了嘉和市的市长,李阳成了安梁县的副县长,两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对了,” 李阳忽然想起什么,看着张扬说道:“上次你说的农产品展销会,我已经准备好了,带了小米、竹编、剪纸,还有咱们安梁县的红薯干。到时候你可得去给我站台,帮我多吆喝几句。”

“没问题,” 张扬笑着答应:“到时候我不仅去站台,还会让市里的各大商超去对接,保证让你的产品供不应求。”

“那可太好了,” 李阳高兴地说道:“有你帮忙,这次展销会肯定能大获成功。等回去之后,我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乡亲们,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火锅店的灯光暖黄,映在三人脸上,带着温馨的笑意。

铜锅的汤汁还在咕嘟作响,毛肚、鸭肠、肥牛、青菜,一盘盘端上来,又一盘盘吃下去。

他们聊着高中时的趣事,聊着现在的工作,聊着未来的规划,不知不觉间,夜色已经深了。

临走时,李阳拍着张扬的肩膀:“下次再聚,我来请。”

“好啊,” 张扬笑着答应。

看着李阳的车消失在夜色中,江涵韵靠在张扬怀里:“你们俩的感情真好,十二年了,还跟当年一样。”

张扬搂住她,目光望向远处的灯火:“是啊,十二年了。当年在宿舍里,我们说要一起做实事,现在我们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有他在安梁县,我也放心。”

晚风轻轻吹过,带着火锅的香气和淡淡的夜色。

张扬知道,不管未来有多少挑战,不管工作有多忙碌,他和李阳之间的这份情谊,都会像当年宿舍里的手电筒光一样,照亮彼此前行的路。

而安梁县的发展,嘉和市的未来,也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