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越1960四合院钓鱼又打猎 > 第346章 砖瓦厂地基开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记工员周庆福凑上前,仔细端详图纸:“富贵叔,要是砖瓦厂真办起来,销路能有保障不?咱们这穷乡僻壤的,附近也没几个大工地。”

周富贵心里也犯嘀咕,但还是咬咬牙道:“先干起来再说!周边公社、县城都要搞建设,砖瓦哪能没销路?只要质量过硬,还怕没人买?再说了,旺财肯定也考虑过这些,咱们听他的准没错。”

民兵队长说道:“行,富贵叔,你都这么说了,我肯定支持,我们民兵队保证不拖后腿!”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愈发热烈,个个信心十足。

周富贵看看时间,站起身拍板道:“这事就这么定了,德才,你负责把申请书写出来,明天一早我就去公社。大伙都加把劲,争取让这砖瓦厂早日开工!”

散会后,周富贵怀揣着满心的期待和一丝紧张,回了家。

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眼前总是浮现出村里办起砖瓦厂、人人都能吃饱穿暖的景象。

第二天一大早,周富贵就揣上申请书和图纸,匆匆往公社赶去。

到了公社大院,今天公社也收假上班了。

他直奔分管工业的副社长办公室,好在副社长刚到,正准备泡茶。

“张副社长,新年好啊!”周富贵满脸堆笑,“我有点急事找您。”

张副社长放下暖瓶,抬眼打量他:“富贵,大过年的,什么事这么着急?坐,慢慢说。”

周富贵一屁股坐下,把村里想办砖瓦厂的事一五一十说了,又递上图纸和申请书:“张副社长,您看看,这是图纸和申请。咱们队里想自己找点出路,不花公社一分钱,就盼着您能批准。”

张副社长接过图纸,认真看起来,时不时点点头,这个轮窑技术还是比较先进的。

看完后,他靠在椅背上,沉思片刻:“富贵,办砖瓦厂是好事,可也不是小事。资金、技术、销路,哪一环出问题都不行。你们真考虑清楚了?”

周富贵胸脯一挺:“书记,我们都想好了!资金的事,我们自己解决;技术上,咱们可以请师傅来教;销路嘛,周边肯定有需求。再说了,我们这也是为了让社员们过上好日子,还望您能支持!”

张副社长笑了笑:“看你这心急火燎的样子,我也能理解。不过,这申请我得先研究研究,再拿到会上讨论讨论。你先回去等消息,要是有问题,我再找你。”

周富贵一听有戏,忙不迭起身道谢:“谢谢张副社长!您放心,只要能批下来,我们保证把砖瓦厂办好,不给公社丢脸!”

……

从公社出来,周富贵脚步轻快,像年轻了十岁。

他一路哼着小曲骑着自行车往回走,心里盘算着也不必硬等审批下来了,现在就立刻组织人手开工挖地基,等到开春土地解冻了就开始建窑,这样不耽误时间。

周富贵骑着自行车刚进村子,就见记工员周庆福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张望,见了他忙迎上来:“富贵叔,公社那边咋说?批了没?”

“还没准信,张副社长说要开会研究研究。”周富贵停下车笑着说道,“但我瞅着没问题!他没直接驳回,还仔细看了图纸问了不少细节。”

周庆福眼睛一亮:“那太好了,咱们生产队总算有了盼头!”

周富贵说道,“咱们先开始挖地基,你和我分头去挨家挨户喊人,现在地里没什么活,男人们都在家歇着,正好动工!”

“好嘞!”周庆福撒腿就往村里跑,不多时,队部门口就聚起一大群男人,扛着锄头铁锹,黑压压一片。

妇女队长王桂枝也带着几十个妇女站在后头,有的挎着篮子装干粮,有的拎着水壶,嘴里嚷嚷着:“挖地基算我们一份,咱们妇女也能顶半边天!”

周富贵看着这阵仗,心里头热乎乎的。

但他想到村里的人口总共就这么多,以后砖瓦厂办起来需要大量人手,同时还不能耽误农业生产,得激励大家都来参加劳动。

于是他站上一条板凳,扯开嗓子喊:“大伙听着!咱们这次挖地基,包括以后砖瓦厂的其他活,都按计件算工分,只要想干活的,不管老人小孩都能来,多劳多得,没有时间限制。等以后砖瓦厂赚到钱了,砖瓦厂干活的工分都额外给补贴。”

这下人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队长,真的有补贴吗?”

“队长,补贴能有多少钱?”

周富贵伸手压了压,大声说道:“现在先不说具体多少,得看砖瓦厂赚了多少钱,但肯定比在地里刨土挣得多!多干多拿,少干少得,谁也别想偷懒占便宜!”

这话一出,人群里的议论声顿时变成了实打实的干劲。

周二狗扛着锄头往前挤了挤:“富贵叔,那我家二蛋能来不?他年纪小力气不大,但能帮着捡石头、递工具啥的。”

“咋不能!”周富贵大手一挥,“只要能下力气的都算!但有一条,得听指挥,不能瞎捣乱。谁要是偷懒耍滑,不光不给工分,往后厂里的活儿也别想沾边!”

王桂枝抱着孩子喊道:“那我们的工分怎么算?和泥、筛沙子这些活儿,跟搬砖运土下的力气不一样。”

“男女老少同工同酬!我会让计分员统计几个成年男人八小时干的活平均工作量,这工作量算十工分,以这个为基准算工分。”周富贵说得斩钉截铁,“大家干多少活,就给多少分,补贴也一样算!”

这下再没人有疑问了,纷纷回家叫人,不一会儿男人们扛着工具往山坡走,妇女们也跟在后头。

除了年纪太小的孩子和年纪太大的老人,大部分老人和五六岁的孩子都拎着小筐跟来了——他们虽然挖不动冻土,捡捡碎石子、筛选出土里的杂草树根还是能行的,挣点工分总比在家闲着强。

“周富田家来了十口人……周富强家来了五口人……”周庆福跑前跑后地记名字,手里的铅笔在纸上划得飞快:“王桂枝家……哎,你家小儿子才两岁,可不能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