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接生婆提出,“我是村子里的接生婆,给人接生了十余年,让我进去吧,说不定还能给您搭把手。”
老人一听接生婆有十余年的接生经验,当即点头。
“成,你随我进去,其余人赶紧去厨房烧热水,都麻利些。”
大夫找出一套医术刀和一把锋利的剪刀,拿出纱布,递给接生。
“你一会儿按照我说的做。”
接生婆连连点头,虽心里没底,可人家是大夫,好不容易答应救治芽儿,人家咋说,她就咋做吧。
芽儿躺在床榻上,面如白纸,双眸紧闭,已是奄奄一息了。
人眼看就要不行,二人看得心头一紧,老人跛着脚却一个箭步到了床榻边,伸手她芽儿把起脉来。
她身上冰冷,气息微弱,脉象更是虚浮无比,时有时无的,正是危在旦夕的关头。
“掰开她的嘴。”
老人松开芽儿的手腕,在屋子里翻找出一个半大的木匣子,打开竟然拿出了一整根个头很大的人参,想来他已经珍藏有些年头了
接生婆看得眼睛都直了,没想到这老人家不仅答应了救治芽儿,还肯拿出人参这么值钱的宝贝。
虽然他性子古怪,不肯救治达官显贵和富人,但不得不说他还是心善的。
她听人说过,这人参能够吊命,若是遇见患者将死未死的时候,切上薄薄的一片,便能吊着人性命,再有医术高明的大夫救治,便能将人性命从鬼门关拉回来。
有了这种好东西,芽儿和她肚子里的孩子算是有救了。
只是这人看起来穿着一般,家境普通,竟然如此舍得拿出这么贵重的宝贝,普通人家见都见不到的好东西,他竟毫不犹豫的出来给芽儿吊命用,这倒是让她开了眼界。
老人拿刀切下一片,放进芽儿口中,见接生婆掰着芽儿的嘴,愣在那里,他不由皱眉提醒。
“还愣着做什么,快拿床单盖在她身上,她一个产妇,我如何当面看得她生产?”
“哦哦,我这就给她盖上。”接生婆手脚麻利的帮芽儿将床单盖上。
口中含了人参片的芽儿,竟然逐渐清醒,人也有力气了许多,她满头冷汗,疼得忍不住浑身哆嗦。
“我咋还还……还没死?”
老人哼道,“想认命死了也得问问我答不答应,今日有我在,你只管拼命生,一定不会让你一尸两命的。”
芽儿没想到大夫竟说出如此自信的话,她是不是在做梦?
“大夫,我知道自己是活不成了,您不必说宽慰我的话,倘若有可能,希望您看看我肚子里的孩子还有没有救,希望您能保住我的孩子,给小石留给后。”
大夫眉眼一横道,“都啥时候了还说胡话,难不成你不信任老朽的医术?”
芽儿口中含了参片,呼吸渐渐平稳不少,说话有比之前有力气了。
接生婆给人接生了许多年,最是听不得这些话,她给芽儿打气。
“芽儿,想想你肚子里的孩子,他一定长得像你和小石,乖巧听话又是个讨喜的,难不成你真的忍心撒手人寰离小石和孩子而去?
这老人家医术高明,还舍得用极为珍贵的人参给你,可见他真的有办法救你和孩子,为了小石有妻儿,你一定得停住,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走一遭,只要咬牙挺过去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芽儿似乎听进去,她眼睛陡然多了一丝亮光。
老大夫掏出一套银针来为她施针,迅速执针在她的几处穴位上扎了下去。
虚弱无力又痛苦不堪的芽儿身上失去的力量好似回来了一般,竟然开始用力生孩子。
里屋的二人这才长舒一口气!
隔着一扇门,屋内的声音大家听的不太真切。
外头几人在院子走来走去,内心都很是焦急,小石更是不断地来回踱步,急得团团转,跟个陀螺似的。
“小石,你消停些,你这转来转去的,看的我头疼。”
水生几人也担心,可见着眼前无头苍蝇一样的小石,还是揉着额头,颇有些无奈,大家也都理解小石的心情,毕竟这事不论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无法有人冷静。
屋里的芽儿咬着嘴唇,口中满是血,浑身是汗。
“用力,快……用力。”
芽儿咬住嘴唇开始使劲,接生婆连忙叫道,“呀,露头了,看见一点头了,乖孩子你再使把劲儿。”
芽儿疼得浑身哆嗦,她咬紧牙关,配合着老人家的节奏,一点一点的用力。
“出来了,出来了……”
“哇……”
突然,一道清脆的啼哭突然响彻在屋内。
孩童哭声响亮,如同一道救命符咒一般,让人浑身一震,屋外几人听见孩子的哭声都短暂的松了口气。
芽儿躺在床上,身体力气被抽干了一样,人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呼吸平稳。
老人家将施在她身上的银针一一拔下,替她把脉,发现她的脉搏逐渐稳定下来,凝重的脸这才缓和下来。
“好了,这一关她算是挺过来了。”
“是个丫头,太好了,母女平安!”
接生婆用锦被将孩子包好,又给芽儿掖了掖被子,对大夫千恩万谢了一番,这才笑着走出房间。
小石听见孩子刚刚啼哭声,早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芽儿和还孩子咋样了,但是迫于老人家的威严,他们不敢妄动。
他扒着门缝,仔细听里边儿的动静,隐约听见接生婆笑的声音,他再也等不及了,直接推门而入,刚好和抱着孩子准备出门的接生婆迎面。
接生婆抱着孩子出来,襁褓里皱巴巴的小婴儿闭着眼,脸色有些发紫,想来是在娘胎里憋得久了一些,小小的一团,
因着还没到发动的日,孩子头发稀疏发黄,此刻已经睡着了,丑丑的却也娇小可爱。
小石只是随意瞄了孩子一眼,直接绕过接生婆和孩子,拔腿跑了进去。
“唉,小石,你媳妇辛苦给你生的闺女,你不抱抱呀?”
青川和水生他们一起围了过来,询问芽儿的情况。
“婶子,芽儿如何了?”
接生婆颇为自豪道,“多亏了老人家肯救治,还有……还有我的帮忙,芽儿和孩子母女平安呀,等回村儿里,我可要和大家伙儿说道说道。”
几人当即高兴不已,纷纷赞道,“老人家的医术果然高超,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老人家虽然住在巷子里,这般绝世医术定然能够流芳千古,怪不得老人家门前有一块刻字石碑,刚刚咱们只顾着焦急,都没仔细瞧呢。”
“没错没错,老人家这医术真不是吹的。”
几人激动的围着接生婆看孩子,都觉得孩子长得很是秀气可爱,尤其是吴遇,已经相看定了亲事的未婚妻还没过门,他瞧着别人家刚出生的孩子很是羡慕。
小石扑到床榻边,看芽儿躺在那里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当即吓坏了。
他带着哭腔喊道,“芽儿……你咋了,你睁开眼睛看看我呀,我是小石,你平安把咱们的孩子生下来了,你睁眼看我和孩子一眼吧,呜呜呜……”
小石伸手轻抚着媳妇儿的脸,触碰到她脸上的汗水,他忍不住痛哭起来。
五大三粗的男人跪在地上哭的哀切,完全没听见接生婆告诉青川他们说的‘母女平安’几个字。
老人家收拾着医具,将剩下的人参收好继续珍藏起来,他听见小石的哭声,眉头皱起,有些不耐。
“哀嚎什么呢,好好的人也要被你给哭没了,你媳妇没事,她只是太累了,生孩子脱了力,扛不住睡了过去,母女平安你该高兴才是,一会儿回家的时候,去集市上给她买些好的回去补一补身体,好好将养,把月子坐好,以后身体照样健健康康的。”
小石自己愣住了,他喃喃道,“芽儿没事?母女平安?”
待他回过神来,当即喜极而泣,立刻朝老人家下跪磕头。
“老人家,是您救了芽儿,您对我们一家有大恩,您的大恩大德我这辈子就记在心里,您是好人,值得之人称颂。”
老人家摇头苦笑,“害,都到我这把子年纪了,什么功名利禄于我而言都是身外虚名,若是可以,我更希望这条腿能够恢复如初。”
小石不敢询问大夫这条腿是咋回事,毕竟老人家是大夫,医术高超,按说就算腿受伤了,他自己也能救治的,只是不知为何还是落下了残疾,兴许当初发生了什么很严重的事情吧。
想到老人家刚打开院门见到他们一行人的时候,看他们乘着马车,东家和水生吴遇三人还穿着名贵布料做成的衣裳,直接拒绝给芽儿救治,还轰他们离开。
想来老人家这条腿定然和那达官显贵高门富户脱不了干系,若真是那些人把老人家的腿打断落下残疾的,老人家怨怪也是正常。
老人家脸色缓和,态度不再像先前那般冰冷,他语气淡漠道,“你们都求上门了,我也不好见死不救,何况你们也不是那些达官显贵,我原则上本就只救苦命人。”
也怪不得他行医多年,依旧穿的住的如此清贫,只救穷苦人家的苦命人,去哪里挣医药费?
老人家叹气道,“成了,你们把人抱上马车,可以回去了,大人身子稳了,孩子也健康,好好将养几日,大人和孩子的脸色就红润了。”
小石喜极而泣,鼻涕都冒泡了,他连忙又磕了个头。
“多谢老人家,我一定听从您的吩咐的。”
接生婆把孩子塞到小石怀中,拉着小石的胳膊起身,谁知小石腿麻了,两腿一软,差点摔倒。
“小石,你可得抱稳孩子了,摔着自己也不能摔着孩子,刚出生的小孩子娇气着呢。”她忍不住叮嘱几句。
“好,我知道了,这可是芽儿给我生的女儿,以后她和芽儿就是我的两颗眼珠子,我一定好好对他们。”
接生婆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后又有点羡慕,这年轻人就是不一样,知道体贴人,她家里那个臭脾气的,倔的跟头驴似的,过了大半辈子了,可从来没对她说过啥甜蜜话。
寻常人去医馆看大夫也要给大夫诊费和医药费的,小石带着人求上门,大夫医术高超替他将妻女从鬼门关里拉回来,让妻子顺利产下一女,按道理咋也得给这老人家诊费的。
可是当时情况紧急,芽儿和肚子里的孩子危在旦夕,他们出门太过于着急,倒是忘记带银两了。
如今两手空空,这可如何是好?
一旁的林青川脑子转得快,不等小石羞于开口,他便快速从身上掏出荷包,拿出两锭银子,塞到小石手中。
他小声道,“小石,老人家救了芽儿和孩子两条性命,于情于理咱们都应该多给老人家一些诊费,毕竟老人家不给达官显贵诊治,只救治穷苦人,挣不了多少,日子过的这般清贫。
咱们这一番感谢,也能帮一帮老人,这银子算是我们提前给你发的工钱以外的赏银,你干活卖力,人也实在,我们本来就是给你们发些赏银的。”
怕小石舍不得一次付两锭银子的诊费,林青川便将银子当做赏银送给了他,让他自己付诊费。
若说是借给小石的,小石还得还,看他家境,只怕他们一家也凑不出两锭银子。
他过过苦日子,自然知道过苦日子的滋味,囊中羞涩,寸步难行。
没想到东家竟然肯给两锭银子让他付诊费,说是赏银,那是东家顾着他的面子,实则是替他付诊费,这么好的东家去哪里找?
小石心中一阵感动,他眼眶蓦地一红,当即朝着林青川行了一礼。
“东家,能遇见您这样好的人,是小石三生有幸,以后只要小石还活着一日,小石就给你干一日,忠心跟随帮您种植药田。”
林青川笑笑道,“成,只要你愿意跟着我干,一直干得动,就是干到七老八十我也欢迎。”
人一上了五十岁,身体干起活儿来,就一日不如一日了,还干到七老八十,那不是干活儿了,那是跟着东家养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