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就是不能开这个头。
之前,审悦和孟淑“诬告”袁谦的时候,袁熙直接借司马懿的手把事情给压下去了。
如今,黄皓的事,袁熙则是责罚了袁谦。
这无疑给了外界一个信号:太子失宠了。
袁熙作为皇帝是没这种实体感的,但是整个皇宫、朝堂,乃至整个大燕帝国的社会中,会很快传出这个信号。
也是因此,在年末,袁熙得到了两个很奇怪的信息。
一个是来自太子太傅诸葛亮的,那是有点奄奄一息的老臣临死前,给袁熙这个皇帝的最后警示;
一个是来自上清观观主张琪瑛的,这是一个仿佛真有着预测未来能力的修行者,给袁熙这个圣人的预言。
先说说诸葛亮的警示:
始兴三年一整年,诸葛亮都在病榻上苦苦挣扎,即便是张仲景亲自给诸葛亮施针,也无济于事。
诸葛亮自己也修行,平时甚至能算上两卦,因此,他很清楚自己已经不太行了,天命将至。
想到自己能在临死前见证大燕帝国的辉煌,诸葛亮并不后悔选择袁熙。
作为大燕帝国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尚书令,诸葛亮与袁熙把大燕帝国送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拥有的版图比大汉王朝还要大,百姓人口也是再创新高,已经超过大汉王朝最高时期的一成还多,再加上这几年轻徭薄赋,百姓也算富足。
诸葛亮与袁熙,改变了大汉末年以来天下困顿的局面。
不过,诸葛亮能够感觉到,一场皇宫范围内的剧变就要到来,这往往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象征。
诸葛亮想要阻止它。
虽然诸葛亮知道袁熙有着对未来某种感知的能力,但是现在的诸葛亮基本上可以确定,袁熙的感知绝对已经不再准确,或者说正在退化,甚至不如他平时玩的卜算。
“老臣想请问陛下,是否真的觉得太子不合适?”诸葛亮见到袁熙,劈头盖脸就是这么一问。
袁熙也是惊讶,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他想废掉袁谦这个太子,他肯定不想的。
袁熙直接回答诸葛亮,说道:“没有啊!这皇位我是真的想传给他。”
“那老臣有个建议,请陛下明日就传位于太子,让太子尊陛下为太上皇,效仿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之事!”诸葛亮更加突然地建议道。
“什么意思,你觉得我这个皇帝当的不行,该换换人了!”袁熙很不高兴,他知道诸葛亮一直都有点不太看得上他,但是这么明目张胆说出来,太伤人了。
“陛下这是说的什么话?我只是想让陛下把皇位传承的事定下来,省的皇宫、朝堂,甚至天下议论纷纷,这与大燕国不利啊!”诸葛亮一听,知道袁熙误会了,赶紧说出自己的目的。
“你怎么会这么想?我都把你安排成谦儿的老师了,自然也是想让谦儿能够顺利继位的。你就好好养病吧,别想这些乱七八糟的!”袁熙彻底不明白了,真就当局者迷。
诸葛亮看出了袁熙的迷茫,赶忙说道:“陛下就不用骗老臣了,老臣的身子骨还能活多久,老臣很清楚。作为太子最后的政治依仗,如果老臣去世,其他皇子们可就都会有野心了。特别是谅儿,陛下这个老四,臣这个女婿,可不简单着呢!”
“你是说,谅儿想要当太子?其实也不是不合适。他是你女婿,有诸葛家帮衬着,也不错!”袁熙听完诸葛亮的话,突然有点转变话风。
诸葛亮一听,急了,说道:“千万不可!谅儿虽然是先皇后甄氏之子,又是嫡子,但是如今太子无大错,不该随意换太子。另外,若是随意换掉太子,必会给其他皇子一个信号,那就是太子之位并非不可更改,那么就等于是说所有皇子都有机会。别说皇宫,就是朝堂也会陷入太子之争的事上,必有大乱!”
“行行行!!!我知道了,还以为你要说什么,不就不要轻易换太子吗。我一定不会的!”袁熙看着诸葛亮那有气无力的说话方式,怕这位老臣就这么突然过去了,赶紧安慰道。
之前说想换老四袁谅,其实也就是临时起意,这么一说罢了。
不过,诸葛亮不这么认为,他少有地帮助袁谦这个太子辩解道:“老臣知道陛下因为‘盐铁案’对太子有意见,但是后来的一些事,太子其实有被陷害的可能,请陛下三思!”
“哦?哪些事?”诸葛亮这么一说,倒是勾起了袁熙的兴趣,问道。
“就说太子在东宫兴建宫殿一事。陛下以为他干嘛需要那么多工匠,其实正相反,是那些工匠需要他。因为,天下行轨大督监的职务,太子优待了很多工匠,换成五皇子之后,很多工匠突然就直接被清除掉。太子没办法,只好以修建宫殿的名义,把这些工匠再召集过来,等建成宫殿之后,再一一帮这些工匠找到新的生计。”诸葛亮当了一段时间袁谦的老师,不是白当的,确实比袁熙要了解袁谦的情况。
“有这种事!”袁熙有点意外地说道。
“还有狩猎‘死囚’的事,其实根本就是另一回事。那些所谓的‘死囚’,都是替主子们顶罪的异族奴隶,刑罚司和御史台没办法,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太子知道后,干脆用了所谓狩猎的主意,算是给了这些‘死囚’一条生路。陛下可听说,太子的‘死囚’狩猎,有过伤亡。一个都没有!”诸葛亮说出了另一个袁熙传闻的内幕。
这下袁熙算是明白了,除了“诬告”那事儿可能是真的,其他的事确实有问题。
那么“黄皓欺民一事”,绝对有内情。
“那么黄皓呢?”袁熙不想提“诬告”事,直接跳过,问了“黄皓欺民”的事。
“这个倒是真的,只不过,那个名为‘黄皓’的小黄门,起初并非太子门下的人,也是太子看到黄皓在原主子下过的太惨,给要过来的。”诸葛亮没有否认“黄皓欺民”的事,不过说出了另一个隐情。
“原来是谁的手下?”袁熙看的出来,诸葛亮应该是专门调查过。
“太子不肯说,老臣也查不出来,而且黄皓一死,此事基本上就定下了是太子的过错!”诸葛亮这么说,就是在揶揄袁熙,随意杀人的事。
按照正常流程,无论是不是太监犯错,正常也该掖庭的人查问之后,再做处理,甚至应该让刑罚司介入调查。
结果,袁熙这个皇帝独断专行,直接把黄皓给打死了,算是坏了自家的法律,实在不是什么好行为。
诸葛亮向来对这种行为,不太满意。
不过,袁熙没有心情管这些,因为诸葛亮的话,就是在帮袁谦说话,而且让袁熙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也就是说,袁熙感觉自己在一步步地被人利用着,去废除袁谦的太子之位。
袁熙也确实能感受到,自己在一点点地讨厌着袁谦的状态。
这可不是正常的情绪状态,特别是袁熙这种皇帝。
非常危险!
其实,袁熙不是没有怀疑对象,诸葛亮就给提供了一个,例如皇四子、祭礼司侍郎、魏王袁谅。
不过,袁熙还是不想就这么去怀疑自己的儿子,之前袁谦的各种行为,袁熙也没就直接发作,这种怀疑,更不能成为袁熙调查自己儿子的理由。
“陛下可能觉得老臣是在小题大做,但是老臣最后还是要提醒陛下。太子并非完全无力之人,他在朝中任职中书令二十年,朝中各种文武官员也都大多了解,另外,太子的能力绝对能够掌控朝堂。一旦太子真的有大错,还请陛下三思,不要轻易妄言‘废太子’!”诸葛亮在袁熙一脸疑问离开之前,还是给了最后一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