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然是免费给了!”

朱所听到李四麟的话是哑口无言,他无奈的指了指,这差别待遇实在是太明显了。

李四麟心里是有数的,之前的那些造出来是为了赚钱,如果将配方交到其他地方,以华国人的脾气秉性,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白菜价。

即便有计划经济的管制,那配方也会很快的泄露出去。

这种疫苗不是,不是只有华国自己有,而且这是造福华国百姓的事情,只要有人申请这边会毫不犹豫的将所有技术交出去。

如果有需要,他也会派出相关的技术人员到各地区教授生产方面的技术,这是根本不需要考虑的事情。

李四麟也纳闷啊,“我看你们刚才的情绪不太好,怎么了。”

朱所叹了一口气将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从长春来的赵研究员的儿子就是因为麻疹病而死的。

在成功研发出来那一刻赵研究员就自己偷摸哭了一场,如今正式投产他也很开心。

可是突然间有人说了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无言了。

“城市里的孩子还行,可乡下的怎么办,这疫苗需要冷链运输的。”

李四麟听到这句话也感觉到一阵阵的无力,是啊疫苗需要冷链运输,这才是制约疫苗的最大因素。

前世这一年生产的疫苗总量大概是在五百万,这个数量已经不小了,但还是不够,只能保障重要地区。

什么叫做重要地区,无非是京城、魔都,包括东北的沈市,长春,冰城。

这是因为资金和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里不讨论。

这一世年产量因为准备充分,而且科院的资金也是比较充裕的,国家也更加重视,所以今年年产量能轻松突破八百万剂。

如果多加加班,原材料供应再充分一些,一千万也不是做不到。

可就是因为冷链问题,是没办法送到所谓的最后一公里。

尤其是西南的山区,估计在三五年后也许都不知道有这种疫苗的存在,更别提注射了。

十年二十年能注射上就不错了,还不能算那十年。

丑国就是因为冷链技术的成熟,病例在数十年内降低了99%,华国现在根本做不到。

“朱所别想了,会好的。”

这已经不是几个人或者几个团队能解决的事情,李四麟强打精神等待着众人下班。

丰泽园,李四麟今天自掏腰包,不管是想吃什么他都管够,钱还不重要就是票麻烦一些。

可惜啊,长春的同志们还是决定离开,而魔都的则是留下了几个技术人员。

只不过都是未婚的,最主要的那几人还是决定回去,他们早就在魔都安家了,想要全家搬过来根本做不到,而且说实话他们也不是很适应京城的气候。

在李四麟看来这些人都是牛逼的人,留下一个都是赚的。

疫苗很快就生产出来了,卫生口的人比李四麟还要急,首先供应京津,之后才是燕赵等地,这个就不是李四麟能做主的事情了。

因为这件事科院又得奖了,而李四麟除了科院这边有奖励外,上次香江的事情奖励也下来了。

一共是一等功一个,集体一等功一个。

就在庆功之后,朱所一个电话李四麟乖乖的来到了科院,这大能是真闲不住啊。

“四麟,准备钱,我要进行下一个项目。”

朱所很庆幸科院有了李四麟,不是李四麟多牛逼,而是他能搞来钱。

不说自己赚的,也不说麻疹疫苗国家给予的补助,而是之前香江搞回来的钱又分给这边一百五十万刀。

朱所也是无意间听到财务人员说了一嘴,这种人真的很聪明,其实财务人员说的并不是那么清楚,他正好在旁边就自己分析出来了。

没有钱是什么都干不了的,这是很基本的道理,如果没有钱朱所已经想好接下来和这些研究人员先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

当然理论的研究也很重要,但现在华国最需要的是治病,他可以在闲暇时间进行基础研究,但主要精力还是准备研发新的疫苗。

朱所很明白一个道理,你要钱必须得靠抢,虽然科院有钱但研究所也多啊,这钱谁先开口是谁的。

李四麟并没有马上答应,这笔钱他肯定知道,但他不能光给一个人,得看你是靠什么来要这笔钱。

“朱所,你准备研发的是哪个项目,需要多久。”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不是已经有脊灰糖丸了吗?而且据我所知昆明那边有全国最大的生物站,每年我这边有拨款的!”

1958年国家选址昆明设立“猿猴生物实验站”,后更名为医科院生物所,其实也是科院的下属机构,但管理上还是比较自主的,这边除了进行技术指导外,很少干涉,只是每年会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审计。

只能说名义上说是科院下属,而且在62年已经成功研发出小糖丸并且进行生产,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小糖丸生产基地。

这里纠正后世很多人的一个误区,香江明星黎先生不是捐款350万美刀,而是筹款。

当然这依然很伟大,黎先生三年间组织了近百场慈善义演,所有门票收入都无偿捐献,甚至亲自为一些富豪表演钢筋锁喉等危险项目来筹集善款应用与小糖丸的推广。

当时华国经济并不发达,哪怕是到了九十年代初依旧如此,黎先生的善款覆盖了近八千万儿童,相当于当时全国每十个孩子里就有一人因此受益,而实际研发者则是顾方舟教授。

“糖丸也需要冷链运输的,而这次我想要研发出一种不需要冷链运输的脊髓灰质炎疫苗,预计需要五年到八年。”

李四麟知道这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么久他是没有想到的,实际上后世还是在90年代才开始研究,并且用了十几年才研发成功。

当然不是说朱所比后世的研发人员厉害特别多,而是时代不同,所需要的疫苗也不是一样的。

后世的要求更高,需要提交病毒全基因组检测等等,而且是需要对减毒株进行二次灭杀。

而且在几年前已经有老外研发出和朱所目前想要的疫苗完全一致的疫苗,后世昆明研发的是全部创新的疫苗,也就是从仿制到创新的全新过程。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钱,昆明主要研发资金来自贷款和药企的赞助。

李四麟在药企的时候知道这件事,当时好像是盖茨基金会给了几十万刀,才让昆明继续研发直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