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文娱声望系统 > 第922章 二泉映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渔舟唱晚》的第一段旋律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节奏舒缓,苏雨的右手勾、托、抹的指法组合流畅自然,如同鱼儿在水中自在游动。

左手在琴码左侧的按滑音模拟出渔舟在水中摇曳的韵律,仿佛能看见渔人撒网时衣袖带起的微风,以及那泛起的层层涟漪。

中段旋律逐渐紧凑,节奏由散板转为快板,苏雨右手的“摇指”技法如浪花翻涌,描绘出渔人收获时的喜悦场景。

此处巧妙运用了“模进”手法,使情绪层层递进,左手的“按弦变调”让五声音阶中渗入半音,增添了旋律的张力,仿佛渔网破水而出时水珠飞溅的动感。

民乐大师们一边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一边专注地关注着苏雨的手法。

他们惊讶地发现,这首曲子惊艳众人,而苏雨的演奏手法更是不在他们这些大师之下!

这一发现,让他们对苏雨的敬佩又多了几分,也更加惊叹于苏雨在民乐领域的天赋与造诣。

而各国的网友们,只感觉古筝这华夏的传统乐器古筝声音的动听,曲子的美妙。

还有就是苏雨在弹奏古筝时的气质与潇洒。

这就让更多人的生起了想要了解古筝这种乐器的心思。

舞台上,当旋律转入低音区时,苏雨左手的“颤音”与右手的“勾搭”指法配合,如渔舟靠岸时桨声与水声的和鸣,画面感十足。

在尾声处,旋律再次回归舒缓,苏雨以一组下行的刮奏与泛音收尾,仿佛夕阳沉入湖面,渔舟渐渐隐入暮色,只留下几声悠长的渔歌在水面上飘荡。

古筝的音色清脆而通透,高音如珠落玉盘,低音如空谷回声,这种音色特质与乐曲的意境完美契合。

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温婉秀丽,又暗含着“渔樵问答”的哲学意味。

琴音结束,现场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今天不管是现场的观众们,还是各国的网友们算是真的开了眼了。

也在为自己等人之前的孤陋寡闻而感觉到了羞愧。

3号的上午场结束,四首民乐曲子直接强势的刷屏各国的社交平台。

这种最直接的宣传形式,真的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苏雨则是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

前两天,用两首传世的交响乐尽可能的吸引外界的关注,第三天直接宣传华夏的传统民乐。

这样的计划虽然看着简单,但是做起来却非常的困难。

因为这一切的前提是,苏雨拿出来的每一首作品质量都要足够的惊艳与震撼!

别人或许不行,但是苏雨却完全没有问题。

下午场开始的时候,直播的在线人数上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多了一些。

很显然,哪怕明知道是华夏的传统民乐,他们也并不抗拒,这在苏雨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

而苏雨为下午场准备的第一个舞台的主角是——二胡!

曲目则是悲怆与诗意并存的经典之作《二泉映月》。

这首二胡独奏曲以苍凉而深邃的旋律,在两根琴弦上编织出人间疾苦与生命哲思,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灵魂之声”!

地位、成就上,已经是到顶的存在了。

而这一次还是苏雨亲自登台拉奏表演。

这就让惊讶于苏雨掌控的乐器种类之多的人,彻底的麻木了。

因为他们想象不到,苏雨到底还有乐器是不会的!

《二泉映月》的开篇苏雨以一个下行的哀婉乐句切入,二胡内弦的低沉音色如一声叹息,仿佛暮色中独坐泉边,用琴声撕开命运的帷幕。

旋律长音中夹杂着频繁的滑音和压揉技法,使音符如泣如诉,仿佛泉水在石缝间呜咽流淌。

中段旋律逐渐上扬,外弦的高音区透出一丝微弱的光亮,恰似月光穿透云层洒在泉面,苏雨通过节奏的自由伸缩,将内心的悲愤与对光明的渴望融入旋律的起伏中。

旋律时而急促如泣血,时而舒缓如沉思,二胡特有的“吟猱”技法让每个音符都带着颤抖的生命力,仿佛指尖在琴弦上叩问命运。

最动人的莫过于乐曲对“留白”的运用:在密集的旋律段落之后,常出现短暂的休止,如同哽咽中的沉默,让悲伤在寂静中沉淀。

苏雨的巧妙运用二胡的“换把”和“颤弓”技法,使音区在高低之间切换时充满张力——低音区的厚重如黑暗笼罩,高音区的清亮似月光刺破夜空,这种明暗交织的音色对比,恰似他对人生“苦与乐”的辩证思考。

苏雨在演奏时,将二胡琴筒贴近胸口,让琴声与心跳共鸣,这种身体与乐器的交融,使《二泉映月》超越了技巧层面,仿佛成为灵魂的独白!

当一曲《二泉映月》结束,金厅之中的很多观众甚至都哭出了声音。

也不知道这首曲子让他们想到了什么,不过那种共鸣应该是演不出来的。

而舞台上,苏雨的表情也异常的复杂,直到旋律结束,仿佛都没有从曲子中真的走出来。

确实对于苏雨来说,今天的每一种乐器,他都可以亲自登台演奏,而且效果上绝对不比他请来的民乐大师们弱上什么。

但是每一次全身心的投入到曲子与旋律中之后,苏雨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出来。

如果连续演奏不同的曲子与乐器的话,情感的表达上就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

这是追求尽善尽美的苏雨,不愿意看到的。

而且如果曲子都是一直悲伤走向的话,那对于听众们的影响也不小。

所以在《二泉映月》之后,苏雨准备了琵琶曲——《十面埋伏》!

这首描写楚汉战场的音画史诗《十面埋伏》是华夏琵琶武曲的巅峰之作,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乐曲以宏大的叙事手法,在琵琶的四弦上再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的惨烈场景。

作为传统琵琶曲中最具戏剧性的作品,《十面埋伏》通过复杂的演奏技法,将战争的号角、铁骑的嘶鸣、将士的呐喊熔铸成一部音画史诗,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中的战争交响曲”。

而苏雨这一次请来的是华夏琵琶演奏大师,赵聪。

当一袭青花旗袍的赵聪怀抱琵琶坐下之后,现场观众一旁哗然,因为这具有东方气质的琵琶大师也太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