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丽尔指尖轻轻摩挲着裙摆边缘,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喙的笃定,这番话像一道无形的屏障,瞬间堵住了那位米国记者还想追问的念头。
他握着录音笔的手指微微收紧,喉结滚动了两下。
方才梅丽尔身边助理投来的那道冷冽目光还在眼前晃,他可没胆量被人笑着“请”出天星乐园的宴会厅,那丢的可不只是自己的脸,更是整个媒体团队的声誉。
更何况,谁都清楚梅丽尔的性子,这位拿过三座奥斯卡奖杯的影后看着温和,实则骨子里带着股韧劲,真把她逼急了,她能当着全场镜头毫不留情地拆穿记者的小心思,到时候难看的只会是自己。
既然从梅丽尔这里挖不到“猛料”,记者们迅速调整策略,镜头纷纷转向站在另一侧的安德鲁与朱利安。
闪光灯此起彼伏,像是突然找到了新的目标。
人群中有人低声议论:“先问新人准没错,安德鲁刚火没两年,肯定好突破。”
还有人用眼神示意同伴,把目光从苏雨身上挪开。
没人愿意先招惹这位大佬!
他们可不想得罪了苏雨之后,失去后续的采访资格,更不想被天星集团拉黑处理。
干脆把苏雨留到最后,先从其他人身上找找突破口。
“安德鲁先生!”一位金发记者率先挤到前排,话筒几乎要递到安德鲁鼻尖前,“作为新人与朱利安影后搭戏,你会不会觉得压力很大?拍摄时有没有被她的演技碾压,甚至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
话里的试探藏都藏不住,周围的记者们立刻竖起耳朵,连录音笔都往前凑了凑。
他们对新人向来没那么“客气”,哪怕苏雨就站在不远处,只要不太过火,稍微带点尖锐的问题总不至于引来麻烦。
这场景像极了当年“蝙蝠侠”罗蒙初出茅庐时的遭遇,同样是面对一群虎视眈眈的记者,同样是被追问“是否配得上角色”的难题。
安德鲁垂在身侧的手悄悄攥了攥拳,又缓缓松开。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全场镜头,脸上没有丝毫慌乱——毕竟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连试镜都会紧张到忘词的新人,《爆裂鼓手》的历练让他褪去青涩,《泰坦尼克号》剧组半年的打磨更让他脱胎换骨。
苏雨每天拍摄结束后单独给他讲戏的画面还在脑海里:“演员要学会用角色说话,但更要守住自己的立场。”这句话此刻成了他的底气。
“我想,大家或许更该关注苏导的指导。”安德鲁的声音清晰而沉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宴会厅,“这半年里,苏导每天都会花两小时和我们分析剧本,小到一个眼神的弧度,大到情绪爆发的节奏,他都抠得无比细致。剧组里每个人都在进步,我也不例外。”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苏雨身上,眼底带着一丝敬意,“而且苏导对电影质量的要求,在座各位应该都清楚——如果我的演技真的不过关,今天站在这里接受采访的,绝不会是我。”
这番话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记者们瞬间哑了火。
是啊,谁敢质疑苏雨的眼光?
从《海上钢琴师》到《流浪蓝星1》,他选的演员哪怕是新人,最后都能凭借角色惊艳全场。
当初有人质疑他让不知名演员演主角,结果那些质疑声最后都变成了“真香”。
现在谁要是敢说苏雨选角不行,那不是打苏雨的脸,是打自己的脸。
毕竟过去那些质疑者,早就被一次次的票房和口碑狠狠“打脸”了。
见演技话题问不出破绽,另一位记者立刻换了方向,语气里带着几分狡黠:“听说电影里有大量感情戏,您和朱利安小姐朝夕相处半年,会不会因戏生情?毕竟好莱坞的拍摄氛围那么开放,两位又都是单身……”
这话一出,周围立刻响起一阵低低的哄笑,有人甚至已经开始构思明天的头条标题。
安德鲁却没被问住,他像是找到了应对记者的“秘诀”,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戏里的杰克确实深爱着罗丝,这份感情贯穿了整部电影。但苏导第一天就跟我们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可现实不是剧本,别把角色的情绪带到生活里’——这是他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他刻意加重了“苏导”两个字,目光扫过提问的记者,“而且这次拍摄分了三个小组,每天收工都快到凌晨了,大家回到酒店只想倒头就睡,连卸妆都要靠助理帮忙,哪有时间想别的?”
这番话怼得记者哑口无言,周围有人忍不住点头。
谁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拍摄强度大,之前有剧组工作人员爆料,演员们经常一天只睡四个小时,确实没精力搞“花边新闻”。
记者们看着安德鲁从容不迫的样子,心里暗暗嘀咕:这新人怎么跟半年前不一样了?以前采访时还会紧张得攥紧衣角,现在居然能把记者堵得没话说,苏雨到底是怎么调教的?
一股气闷的感觉涌上心头,他们只能悻悻地把镜头转向下一个目标。
“朱利安小姐!”话筒这次对准了站在安德鲁身边的影后,“出演《泰坦尼克号》的女主角,您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朱利安轻轻拢了拢肩上的披肩,笑容优雅却带着疏离:“这是一段让我终身难忘的旅程,从拿到剧本到拍完最后一场戏,每一刻都充满惊喜。”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至于具体的感受,我想还是留给电影吧——你们想要的答案,都在银幕里。”
一句话把所有后续问题都堵了回去,记者们看着她从容的样子,只能无奈地叹气——影后就是影后,应付采访的手段比新人高明多了。
没办法,大家又把目标转向了克里斯。
这位曾经的奥斯卡、脱口秀主持人,因为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狂舔”苏雨,才拿到了《泰坦尼克号》里反派的角色。
米国本土不少电影人私下里都嘲笑他“没骨气”,但此刻记者们却觉得,或许能从他这里挖到点“争议性”内容。
“克里斯先生!”一位戴眼镜的记者语气带着点挑衅,“出演苏导的电影,而且还是个反派,你现在后悔吗?毕竟很多人觉得你当初的做法……不太体面。”
克里斯闻言,嘴角立刻勾起一抹轻蔑的弧度,他往前迈了一步,话筒递到嘴边时,声音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后悔?你在开玩笑吗?”
他扫了眼提问的记者,眼神像在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如果给你一个和苏导合作的机会,你会拒绝吗?”
周围立刻响起一阵低笑,记者的脸瞬间涨红。
克里斯却没停:“作为前辈,我给你个忠告——下次采访前,先带上脑子,别问这种没营养的问题。”
这话一出,全场哄堂大笑。
那位记者握着话筒的手都在抖,想反驳却又不知道说什么。
总不能当着所有人的面和克里斯吵架,更何况这里是燕京,是苏雨的绝对主场,真闹起来,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他只能悻悻地往后退,把位置让给其他人。
随着时间推移,宴会厅里的时钟指向了9点50,记者们终于意识到,不能再拖延了。
闪光灯突然齐刷刷地转向c位,那里一直站着个安静的身影——苏雨。
“苏雨先生!”几乎所有记者都同时开口,最后还是一位资深记者抢到了提问权,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恭敬,甚至用上了敬语,“请问您对《泰坦尼克号》的票房有什么心理预期?这次是打算冲击蓝星票房榜的王座吗?”
这话像一颗炸弹,瞬间让全场安静下来。
苏雨如果说自己的电影第一次的正式上映,就能超越22亿美元的蓝星票房记录,那真的就是今天首映礼最大的爆点了。
一位华夏的导演,去冲击蓝星票房榜的王座?
如果真的让苏雨成功了,蓝星的电影人估计很久都抬不起头来吧?
像是之前对《流浪蓝星2》的排片量打压,或许也极有可能出现在苏雨的身上。
硬实力上打不过,只能玩点阴的了,毕竟他们总是这样做的不是嘛。
然而,这些人明显是想多了!
这一次他们虽然在海外对《流浪蓝星2》进行了一系列的封锁。
但是这部电影的华夏票房却直接颠覆了蓝星电影人们的认知!
没有海外的排片又能怎样呢?
光是华夏地区的票房,就能让它轻松的跻身全球票房榜前三!
如果没有海外的封锁,或许还不会激起华夏观众们的愤怒与热血。
有人悄悄观察苏雨的表情,想从他脸上找到一丝慌乱,可苏雨的脸上只有淡淡的笑容,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表情。
他还没开口,周围的记者们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要是苏雨敢说“想冲击王座”,明天的头条标题就有了;要是他回避,就写“苏雨对票房没信心”。
可他们显然想多了。
苏雨目光扫过全场,声音不大却带着穿透力:“票房从来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更在意观众能不能从电影里感受到杰克和罗丝的感情,能不能记住泰坦尼克号上那些温暖的瞬间,能不能让这部电影成为观众心中的好电影!”
不等媒体、记者继续追问,苏雨的声音继续传来:“如果非要让我预测一下这部电影的全球票房的话,那就22亿美元吧!如你们所愿。”
苏雨的话引得现场的媒体、记者、电影人们一片哗然。
虽然他们是希望苏雨可以口出狂言来预测《泰坦尼克号》的票房,但是现在苏雨说出口之后,他们的心中反而非常的不是滋味!
只因为,苏雨的预测,从来没有失败过!
这样的预测是不是就代表着,他们保持的22亿美元全球最高票房很快就要被一位华夏人打破了?
这种感觉真的太不好了。
而且苏雨的《泰坦尼克号》与之前上映的《流浪蓝星2》还不同。
《流浪蓝星2》只有华影与天星集团以及华夏一些影视公司的投资。
但是《泰坦尼克号》却拥有好莱坞几大公司的大笔投资在里面!
你不想看到华夏人的电影打破影史票房纪录,所以不想多给排片量,但是你问过这些好莱坞巨头背后的资本的意见了吗?
4亿多美元的大项目,想要回本就要12亿美元。
想要赚到钱,更是要12亿美元之上!
而且海外的发行是他们负责的,如果票房低了,他们的利润也会更低。
所以好莱坞的几大巨头与他们背后的大资本,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泰坦尼克号》扑街的。
而且电影的成片他们都看过了,知道里面并没有苏雨夹带的太多私货。
在心理上,他们也就没有了什么负担。
所以,这第一天首映日全球的排片量,直接破了60%,还都是最好的时间段。
各国收看直播的网友们,也有被苏雨的票房预测给震撼到。
但是他们的表情却没有太过夸张。
因为这是发生在苏雨身上的事情,并不是太过让人难以接受。
而且苏雨的电影,哪一部不是在刷新着自己之前的记录?
他们更愿意相信,这部《泰坦尼克号》会创造奇迹!
“时间也差不多了,大家还是先看电影吧!首映结束之后,如果还有问题的话,再进行采访也不迟。”莉莉丝作为主持人,上台开口。
时间已经到了上午10点,随着首映厅中灯光的熄灭《泰坦尼克号》首映第一场也正式开始了。
故事的序幕在1996年的北大西洋缓缓拉开。
由布洛克率领的深海探险队,乘坐“xx1号”科考船,在泰坦尼克号沉没 84年后的残骸区域,借助先进的深潜器苦苦寻觅传说中镶嵌着巨大蓝钻的“海洋之心”。
画面中,探照灯在漆黑的海底扫过锈迹斑斑的船体残骸,餐桌上的瓷器、散落的行李箱、扭曲的金属构件,无不诉说着当年的悲剧。
当潜水员从残骸的卧室中取出一个锈迹斑斑的保险箱时,所有人都以为即将找到钻石!
可打开后却只发现一叠泛黄的信件与一幅用防水颜料绘制的素描...
画中女子赤裸上身,颈间戴着那颗“海洋之心”,而画中,她的眼神中满是自由与灵动!
各国的观众们第一眼就看出画中的女人,正是电影中朱利安饰演的女主角罗丝。
而这幅画经由电视新闻传播,意外触动了一位名叫罗丝?卡维特的百岁老人。
这就是梅丽尔饰演的老年罗丝!
银幕中,她颤抖着拨通了探险队的电话,轻声说道:“那是我,1912年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