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佑帝端坐在上方,余光刚好能瞥到下方那个唯唯诺诺、眼神四处游移的张旭轩。看着张旭轩那副胆小如鼠的模样,景佑帝心中对他的鄙夷更甚。
这些日子以来,景佑帝并非没有听到外界的一些闲言碎语。原本,他还打算找个机会跟祁念书谈一谈,让她做事不要太过火。但是现在,当他亲眼见到张旭轩如此怯懦的表现时,他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越发觉得自家的女儿受了委屈。
不仅如此,景佑帝不禁开始怀疑,是否之前张旭轩使用了某种手段,才使得自己的女儿对他动了情。
如今,女儿或许只是看穿了张旭轩的真实面目,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想到这里,景佑帝心中对祁念书的事情有了新的想法,他决定不再过多干涉,只要祁念书不闹出人命,其他的事情他都愿意替她承担。
而此时的张旭轩,也是第一次出席这样的场合,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的手微微颤抖着,似乎连拿酒杯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他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在注视着他,让他如坐针毡。为了缓解一点情绪,他只能不停地拿起桌上的酒,一杯接一杯地灌进肚子里,希望能够用酒来麻痹自己。
尤其是在祁念书走了以后,他的心里变得异常敏感,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在注视着他。那些大臣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甚至是他们嘴唇的微微颤动,都让他觉得是在议论他。
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位大臣高声说道:“皇上,今日如此良辰美景,不如让三位新秀展示一下他们的诗才如何?这样也能让我们领略一下他们的文采。”
景佑帝一听,顿时来了兴致,他微笑着看向谢慕谦三人,说道:“确实如此,那三位爱卿意下如何?”
谢慕谦、苏飞和莫簧三人见状,连忙起身,齐声说道:“皇上所言极是。”
景佑帝见状,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说道:“好,那就以‘爱民’二字为题目,谢状元先来吧。”
谢慕谦略作思考,仅仅用了三秒钟,便脱口而出:“朱绂垂青润四野,印匣分光照寒贫。”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红色的官服垂落在碧绿的田野上,滋润着四方的土地;而印匣里的官印则散发出光芒,照亮了贫寒之人。它既强调了为官者应当运用手中的权力,普惠百姓,给他们带来生机和富足;
同时也指出,为官并非是一种独享的荣耀,而是一种照亮底层、扶危济困的工具。整首诗格局宏伟,意境深远,令人不禁为之赞叹。
诸位大臣皆是经过层层筛选、精挑细选而来,其文采自然也不低。谢慕谦的这两句诗一出口,他们便立刻听出其中的精妙之处,不禁对其赞不绝口。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两句诗竟然是在短短三秒之内脱口而出,如此敏捷的才思,实在令人钦佩不已。
景佑帝原本就对谢慕谦的表现颇为满意,此刻更是喜上眉梢,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谢爱卿,你可真是教子有方!做得好,做得好!赏!”
紧接着,轮到了清流世家的苏白。只见他气定神闲,不紧不慢地吟出了两句诗:“砚田耕破忧民瘼,竹露匀分润世尘。”
这两句诗一出,全场皆惊。此诗既彰显了清流世家不慕权贵、以德立身的门风,又将其升华至心系天下、润泽苍生的崇高境界,完美地体现了“修身齐家”。
谢玉川听后,心中也不禁为之一震。他原本以为自家儿子的文采已经很是拔尖,却没想到这苏白的文采竟然也如此出众,丝毫不亚于自己儿子。尤其是这两句诗,他暗自琢磨,觉得似乎比自家儿子所做的还要略胜一筹。
其他大臣们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惊讶之色。苏白文采与谢慕谦相比,竟然难分伯仲。没想到今年的状元和探花都这么的出色,就是不知道这个从来没有听过的探花文采怎么样。
景佑帝坐在龙椅上,脸上的喜色更是难以掩饰。他满意地点头,赞叹道:“好啊,好啊!真是后生可畏!实在是难得。不愧是宁州清流世家培养出来的孩子,果然不同凡响!”
莫簧站在大殿中央,心中虽然明白自己的出身比不上谢慕谦和苏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卑或丢脸。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用沉稳而自信的声音说道:“汗滴春田粒粒金,仓廪饱时天下安。”
当他吟出这两句诗时,脑海中浮现出的是自己爹娘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闹灾荒时人们挨饿受冻的悲惨画面。这些场景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记忆里。
景佑帝听了莫簧的诗句,不禁轻声重复道:“汗滴春田粒粒金,仓廪饱时天下安……”这两句诗虽然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也没有庙堂高论的高深,但却以最接地气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刻的人生体验。它反映了百姓对温饱的渴望,以及对天下太平的祈愿。
【无风花雪月,无庙堂高论,却以最接地气的语言、最刻骨的体验,道出了民生根本与社会安定的至理。愿天下再无饥馑,户户仓满,岁岁平安】
景佑帝站起身来,从高高在上的龙椅上走下来。
当他走到莫簧身旁时,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景佑帝停了下来,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莫簧的肩膀。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深意,似乎在表达对莫簧的某种认可。
这一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因为在朝堂之上,皇帝通常都是端坐在龙椅上,与臣子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而景佑帝此刻却如此亲近地走到莫簧身边,这无疑是一种特殊的待遇。
这也正是朝堂上需要有不同出身的人为官的原因所在。
三个人的角度都非常符合他们各自的出身和背景。谢慕谦的诗句虽然写得很好,但其中却透露出一种站在权力之巅的上位者的视角;苏白则有着清流世家的高傲,他的作品中难免会带有一些世家子弟的优越感。
相比之下,只有莫簧的诗句是真正站在百姓的角度。他没有被权力和地位所左右,而是用一颗质朴的心去感受民间的疾苦和需求。这种真实而贴近百姓的视角,让景佑帝更能体会到真正底层百姓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