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十万大山:1840 > 第576章 艰苦的外西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刘永陆便率领舰队赶到位于惠州南部的稔平半岛,这里隔着红海湾与海陆丰地区相望。

舰队开始从这里向南到东沙岛形成巡逻防线,成为封锁的西线,台湾海峡的太平洋舰队则是封锁的东线,将占据了潮汕平原和海陆丰平原的联军夹在中间。

刘铭传的舰队已经在开赴南边菲律宾和台湾之间的巴林塘海峡,作为封锁的南线,将联军庞大的舰队封锁在这一海域。

虽然封锁的包围圈已经完成,但是军舰的数量和排水总量只能到联军的四分之一。联军此时舰队总量还有700多艘,有战斗力的战列舰还有接近300艘左右。

约翰.坎贝尔担心的不是中国的舰队,而是天上的怪鸟,能不能飞到这片海域。

有了陆地资源,联军的粮食也暂时有了保障。数百公里长的海域,中国海军也无法全部封锁海上供应线。所以约翰.坎贝尔决定暂时先休整几天,稳固岸上防御,维修军舰,再考虑如何北上。

而“丰南号”和清廷此时正在将珠江三角洲的兵力向惠东方向调遣,从陆上将整个包围圈构建起来。

缺少道路行走机动车,辎重也在发动民工从陆路向粤东山区运送,做好发动总攻的一切军事准备。

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战场上的飞机,成了打击列强的划时代武器。在“丰南号”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下,以摔落一架飞机的代价,终于有五架飞机飞跃天山,到了伊犁。

七河流域打的很艰苦,如果不是因为沈云峰为了预防山西大旱事先以征兵为手段征了4万山西兵和6万多随军屯垦的家属,以原先10万兵力对上换了装备的20万沙俄军队,左宗棠早就扛不住了。

七河流域的属于中国的土地已经收缩了将近四分之三,军队已经全线收缩到伊犁河流域,连阿拉木图都已经放弃了。

14万士兵已经折损近5万,沙俄也折损了7万多人。左宗棠已经通过电报知道“丰南号”将有飞机来支援,但他并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新武器,只是听电报里的简单介绍说是要从天上飞过来。

此时距天山北麓勉强可以翻越的时间还有20多天,这将是对左宗棠的极度考验。沙俄人长驱直入,天寒地冻,他们也受到粮草供应的考验,所以,攻击起来十分凶猛,希望早日拿下伊犁。

虽然,弹药的存量很充足,但是高烈度的防守战对弹药的消耗非常大,左宗棠知道,一旦弹药消耗殆尽,清军不是体型高大的沙俄人的对手。

但中国人有的是聪明的脑袋,为了节约弹药,已经开始制作长矛当作标枪使用,用柴油制作“火箭”,连古老的投石机也开始制作了几台。这些冷兵器时代的产物面对哥萨克骑兵有一定的效果,在每次打击骑兵冲锋中都起到了节约弹药的作用。

火炮也是,也是节约的使用开花弹,主要针对对方火炮阵地,起到拔钉子的作用,不会轻易开炮,一炮出去只打伤打死几名骑兵。

十五岁的山西移民王小五已经不再拉车运输子弹壳了,已经被征召在阵地上当民工了。主要就是穿梭在战壕里运输弹药和食物。

在阵地上待了十来天,每天夜里都是裹着羊皮和民工挤在一起睡在战壕角落的洞里,王小五就盼着早点把战打完,能烧点热水洗回澡。

白天没仗打的时候,王小五就跟在士兵后面学习开枪,瞄准。摸着士兵的枪,王小五心痒的要命,这比发给民工的工兵锹和长矛、横刀可厉害多了。

这个阵地在铁克利,位置也十分重要,这里一旦失守,就有条走廊可以长驱直入伊宁,所以,沙俄对这里的进攻也十分猛烈,几乎两三天就会组织兵力来一次猛攻。

由于这里距离俄罗斯遥远,沙俄军队也面对左宗棠同样的问题,物资补给困难。所以,沙俄军队的进攻往往都是依靠弹药的补给程度来决定。

清军的弹药还没显示出短缺,沙俄也不敢轻易用马刀来冲锋打肉搏战,一次次进攻的目的也是要快速消耗清军的弹药。

这一次沙俄士兵的进攻,声势比前几次更猛,也许是已经开春,沙俄急着要在天山开通之前拿下伊犁。

清军的阵地因为收缩,有足够的士兵拉长防守的阵线,让哥萨克一直擅长的打侧线包抄的战术失灵,只能和其他沙俄士兵一样,面对面的硬冲锋。

子弹在双方的阵地上“啾啾”的直飞,沙俄利用阵地上的掩体不断推进,压向清军的阵地。

清军则保持着节奏,点射清理接近阵地的敌军,一边利用火炮和火箭弹瓦解后续的进攻。

但今天敌军的进攻明显压力大了许多,清军这个阵地的指挥官参将吴佐禄在望远镜里看着对方阵地之后,感觉对方后续的兵力比平时多了不少,估计是有了新的增援的大部队。

吴佐禄于是下令,一是传信报告请求增援,二是给阵地上的民工发放手榴弹护身,组织做好投射长矛的准备。

像王小五这样的民工很快就被引导到投掷区,那里的战壕特意挖的很宽,可以助跑投掷。削好的长矛都码在战壕里。每个人有三根的数量,三根投掷出去如果阻止不了对方骑兵的冲击,基本就再没机会投掷,需要掉头逃跑了。

这次,每人还领了一颗手榴弹,一旦看到已经阻止不了骑兵接近阵地,就扔出手榴弹,制造一点逃跑的时间。

民工们都很紧张,但也知道一旦阵地被攻破,沙俄士兵一般也不会留多少活口,只会留一些身强体壮的当拉辎重的“牲口”,要是被他们攻破了阵地,身后的家小也是凶多吉少,所以怕归怕,他们还是鼓足勇气,按照清军分配的职责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