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 第206章 各方大博弈(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个月后,即1905年1月,圣彼得堡的涅瓦河被起义者的鲜血染红。尼古拉二世站在冬宫阳台,看着广场上被哥萨克骑兵驱散的人群,手中的望远镜滑落在地,砸在镶嵌着沙皇鹰徽的地砖上。侍从官捧着加密电报踉跄闯入:“陛下,莫斯科、基辅相继爆发起义,军队报告说……说起义者使用的炸弹引信,与1874年阿富汗暴乱时的样式相同。”

沙皇猛地抓住侍从官的衣领,钻石袖扣划破对方脖颈:“1874年?希尔·阿里汗邀请联合帝国军队进入喀布尔,然后英俄占领区就爆发了‘自发’暴乱?”他甩开手,走向墙上的世界地图,指甲在阿富汗位置划出白痕,“当时军情局除掉了所有亲英亲俄派,现在联合帝国控制的呼罗珊自治区……李光果然在用同样的手段对付俄国!”

军事大臣推门而入,军大衣上沾着雪粒:“陛下,库罗帕特金中将在勒拿河发来急电,联合帝国何彦升总督的部队正在边境集结,同时……”他呈上一份缴获的传单,“起义者散发的宣言里,居然提到了联合帝国的‘民族自决’口号。”

“民族自决?”尼古拉二世将传单揉成火球,“1874年他们在阿富汗也是这么干的!告诉库罗帕特金,放弃勒拿河防线,把部队调回平叛——就算把东西伯利亚让给李光,也不能让罗曼诺夫王朝垮台!”

与此同时,帝都军情局的地下会议室里,陈宏斌将俄国起义的情报照片甩在南方党代表面前:“周党首,尼古拉二世把起义归咎于我们,北方党建议趁机进军西伯利亚,彻底解决俄国威胁。”

周伯宜推了推金丝眼镜,翡翠袖扣在煤油灯下泛着冷光:“进军?1874年我们在阿富汗是‘受邀平叛’,师出有名。现在俄国起义与我们何干?南方党认为,应趁机与俄国和谈,换取波斯中部的石油开采权。”

“和谈?”南洋党党首苏曼突然插话,她展开澳洲航运图,“俄国一旦内乱,英国必然染指西伯利亚,南洋到欧洲的航线就会被掐断。我建议联合帝国出兵‘维持秩序’,顺便控制贝加尔湖的航运枢纽。”

陈宏斌冷笑一声:“苏党首的算盘打得真精。不过据我所知,你在澳洲的铁矿正通过英国商船运输,不怕我们切断你的货源?”

眼看三方争执升级,军情局局长突然闯入,呈上加密电文:“诸位党首,刚截获印度帝国密电——乔治五世在英国压力下,准备出兵波斯东部,借口是‘防止联合帝国颠覆印度’。”

周伯宜猛地起身:“正好!我们可以以此为由,要求李光首相集中精力应对印度威胁,暂缓西伯利亚行动。”

苏曼却摇头:“印度军队不过是英国的傀儡,真正的威胁在西伯利亚。我建议联合出兵,南北党各出一半军费,海外党提供情报支持。”

陈宏斌拍案而起:“南洋党想染指西伯利亚利益?没门!北方党独自就能搞定!”

会议室的争吵声中,没人注意到墙角的电报机还在不断吐出纸页——那是礼萨·汗从波斯发来的密报,内容是俄国驻波斯大使正在紧急调动军队,准备回国平叛。

德黑兰临时政府的地窖里,礼萨·汗用刺刀撬开从俄国军营缴获的木箱,看着里面崭新的莫辛纳甘步枪,对副官阿里说:“尼古拉二世果然把波斯驻军调回去了。联合帝国的军情局真是好手段,1874年玩过的把戏,现在又在俄国上演。”

阿里展开联合帝国陈宏斌的密信:“司令,陈宏斌说李光首相‘欣赏您的识时务’,愿意提供五千支步枪,换取波斯中部的磷酸盐矿勘探权。”

“勘探权?”礼萨·汗将步枪砸在桌上,“他们想把波斯变成第二个阿富汗?告诉陈宏斌,磷酸盐矿可以合作开发,但联合帝国必须承认波斯对法尔斯省的主权,并且……”他指向地图上的波斯湾,“停止在巴士拉修建海军基地。”

伦敦唐宁街10号,亚瑟·贝尔福将印度帝国出兵波斯的报告扔给海军大臣费舍尔:“乔治五世这小子终于听话了。不过据情报,联合帝国的军情局正在煽动印度士兵哗变,就像1874年在阿富汗那样。”

费舍尔转动地球仪,指腹停在勒拿河:“首相,俄国爆发起义,联合帝国很可能趁机进军西伯利亚。我们的地中海舰队是否要北上支援?”

“支援?”贝尔福嗤笑,“让李光和尼古拉二世两败俱伤才好。通知印度首相乔治亚公爵,英国将‘象征性’提供武器,但军费必须用印度的鸦片和棉花抵扣。”他望向窗外的泰晤士河,“另外,给周伯宜发电,就说英国‘支持南方党的和平主张’,愿意在议会选举中提供‘资金支持’。”

德里红堡的议事厅里,乔治五世看着英国发来的出兵命令,双手抖得几乎握不住诏书:“首相,乔治亚公爵,英国要我们出兵波斯东部,但联合帝国的陈宏斌特使刚送来密信,说只要我们按兵不动,北方党就支持我夺回被英国控制的财政权。”

印度首相乔治亚公爵整理着镶金边的礼服,银质勋章在灯光下闪烁:“陛下,1874年阿富汗的希尔·阿里汗就是因为同时得罪英俄,才被联合帝国趁机控制。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那该怎么办?”乔治五世声音颤抖。

“陛下,”外交大臣格伦维尔伯爵推了推单片眼镜,“我们可以‘象征性’出兵边境,然后宣称‘遭遇联合帝国伏击’,被迫撤退。这样既给了英国面子,又不得罪联合帝国。”

乔治五世瘫坐回王座,看着穹顶描绘的维多利亚女王加冕图,只觉得讽刺。1905年的印度帝国,就像风中残烛,在各大帝国的博弈中苟延残喘,连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都没有。

阿富汗喀布尔的巴格拉姆城堡里,呼罗珊自治区总督张彪正在批阅情报,副官呈上加密电文:“总督,圣彼得堡起义愈演愈烈,尼古拉二世怀疑是我们军情局干的。”

张彪放下狼毫笔,看着墙上悬挂的1874年《阿富汗和平协议》副本,上面有希尔·阿里汗的亲笔签名:“怀疑?当年他们英俄在阿富汗烧杀抢掠,我们受邀平叛,民心所向。现在俄国自己民不聊生,关我们什么事?”他指向地图上的西伯利亚,“通知何彦升总督,密切关注俄军动向,一旦勒拿河防线出现真空,立刻进军!”

勒拿河的冰面上,联合帝国的侦察兵正在悄悄接近俄军营地,远处的圣彼得堡火光冲天。尼古拉二世站在冬宫窗前,看着燃烧的城市,眼中充满了愤怒和恐惧。他握紧拳头,喃喃自语:“李光,我知道是你干的……等着吧,等我平定了起义,一定会让你付出代价!”

然而,尼古拉二世没有意识到,俄国的起义不仅仅是联合帝国军情局的手段,更是国内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而他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联合帝国,只会让局势更加复杂。

在遥远的帝都,李光首相看着俄国起义的战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这是联合帝国解决西伯利亚问题的最佳时机。他拿起笔,在战报上写下命令:“何彦升总督,即刻准备进军西伯利亚,务必在俄国起义平定前,拿下勒拿河以西的所有争议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