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 第339章 毋敢动!动,则国灭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9章 毋敢动!动,则国灭矣!

(两章一起)

大营中,张新、荀攸、崔琰三人正在议事。

典韦把守帐外,禁止任何人靠近。

“季珪。”

张新看着崔琰问道:“依你之言,五郡大族是因度田之事反我,可东莱之地,我度的田并不多,东莱大族为何反了?”

平原、乐安、齐、北海四郡,张新度的田多,还杀了不少人,四郡大族造反还可以理解。

尤其是齐国和北海国,先是司马俱,后是管亥,全部杀了一遍。

虽说张新与二人串通起来,演了一场戏,让人抓不住把柄。

但大族中又不是没有聪明人,有人能看出来,心怀不满,倒也不奇怪。

可东莱郡是最后收复的。

那时候张新要的土地已经差不多了,和济南一样,他基本没怎么对东莱大族动手。

再加上齐国守将太史慈就是东莱人,按理来说,济南都没反,东莱就更不应该反了。

“太史将军败归平原后,遣人去东莱问过。”

崔琰道:“东莱大族本不愿助袁绍,是刘公山派人去游说了。”

“刘岱?”

张新一愣,随即大怒,“他好歹也是汉室宗亲,不助我讨董也就罢了,我与他无冤无仇,何以助袁绍反我?”

刘岱这一支,是刘邦的庶长子刘肥之后,先祖刘渫(xiè)被封在东莱郡的牟平县。

牟平刘氏,在东莱郡的影响力确实很大。

“说是无冤无仇,倒也未必。”

崔琰开口问道:“牧伯可还记得陶丘洪?”

“陶丘洪?”

张新想起了当初那个刺杀他的二五仔,点了点头,疑惑道:“关他什么事?”

“刘岱之弟刘繇曾被举为青州茂才,就是陶丘洪所举荐。”

崔琰叹了口气,“牧伯杀了他弟弟的举主,他怎能不怀恨在心?”

“呵......”

张新无力吐槽。

“刘公山汉室宗亲,国难当头,畏董如虎,却在联军散了以后,先因私怨杀了桥瑁,又因小义不顾大义,去袭君侯之后。”

荀攸疯狂摇头,“当年青州皆以二龙谓于刘岱、刘繇兄弟,如今看来,不过二虫罢了。”

刘岱素有贤名,曾被当时的青州刺史举为茂才。

到了第二年举茂才的时候,刺史不知该举何人,陶丘洪便向他推荐了刘繇。

刺史就很纳闷:“前一年已经举了刘岱,今年怎么还举刘繇,这两兄弟一前一后举了茂才,就不怕别人说闲话么?”

陶丘洪答道:“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

于是这两兄弟二龙的称号便传扬开来。

陶丘洪不仅举荐刘繇,还顺便帮刘岱也扬了名。

张新把他宰了,可不就是和刘岱结仇了么。

“士族......”

张新眼中隐隐浮现出杀意。

他知道东汉的士族豪强厉害,可没想到竟然这么厉害!

早在半年前,他就写信回去,让高顺、华歆他们提防。

可他们还是一点消息都收不到。

这一瞬间,张新想起了历史上的曹操。

曹操杀了边让之后,去征徐州,难道就没有让荀彧提防么?

饶是如此,以荀彧之能,也收不到消息,以至于曹操在前线征战,后方的兖州直接只剩了三城。

张新更惨,就只剩平原一座孤城了。

也幸亏当初陶丘洪刺杀他,让他有借口把平原县的大族洗了一遍。

否则平原一旦沦陷,后果不堪设想。

他的老婆孩子可都在里面啊......

说起来,陶丘洪还是和边让、孔融齐名的名士。

张新杀了他,正好也和曹操杀边让的性质差不多。

“主公。”

正在此时,典韦走了进来。

“午时已到。”

张新回过神来,目光一凝。

“攻!”

前线将领收到命令,推着云梯等攻城器械就开始攻打未央宫。

刘协听着外面传来的战鼓声与喊杀声,看了看一旁的董卓,心里十分委屈。

姑父你真就不顾我的死活了?

你不爱我了么?

董卓站起身来,走到殿外,看着宫墙方向,面色凝重。

“张子清竟然真敢攻打皇宫,他是豁出去了么......”

董卓想了想,对一名亲卫说道:“去告诉百官,张子清要弑君了。”

“诺。”

亲卫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董卓又看向刘协,微微一笑。

“天子啊,又到了你该出场的时候了......”

刘协浑身一颤。

董卓拉着刘协来到张新军攻势最猛的东门,又将刘协挂到了墙上。

“停!”

于禁等人连忙下令停止进攻,派人去向张新汇报。

刘协可以死。

但必须是由董卓来杀。

若是他死在了张新手里,那就是万劫不复了。

董卓见状,又使人将豫州和青州的情况喊给联军听。

张新军的士卒暂时还没得到消息,还以为和前几天一样,是董卓的攻心之计,不为所动。

孙坚那边就不行了,在董兵的呼喊声中,很快就乱了起来。

百官们得知张新攻打皇宫,纷纷跑到他的大帐外面,想要求见。

张新让士卒们拦住。

百官不得入,便堵在帐外,大声叫骂。

“张新,你是要弑君篡位么!”

“宣威侯,先帝不以你出身卑鄙,对你委以重任,你就是这样报答他的么!”

“黄巾贼子谋逆,天下人快来看呐......”

士卒们也很为难。

这些人都穿着官服,不是青绶就是紫绶,个个都是二千石以上的高官。

他们打不得,也杀不得,只能去向张新汇报。

张新不为所动,下令除了东门以外,其余部队继续进攻。

反正刘协只有一个,你董卓还能四面宫墙都挂一个不成?

正在此时,孙坚回来了。

“君侯。”

孙坚一脸憋屈,“董贼使人大喊我军后方有失之事,末将麾下的士卒闻言,都不愿意再打了......”

“压不住了?”张新问道。

“压不住了!”

孙坚点点头,“再强令他们进攻,怕是要哗变了!”

这时徐和又走了进来。

“君侯,青州被袭之事是真的吗?”

他本来也不信,但董卓一喊,豫州兵就乱了,青州兵的心里也难免产生怀疑。

他只能下令暂停进攻,回来询问。

“是。”

张新点点头。

这种事不能瞒。

“啊?”

徐和闻言愣住,“既然如此,我军当速速回援才是啊!将士们的家眷可都在青州呢!”

“君侯,撤吧......”

荀攸长叹一口气,“打不了了......”

“此时再攻,且不说军心震动,士卒会否哗变,便是能够攻下,君侯也逃不脱一个国贼之名了。”

“百官群情汹汹,君侯不可一意孤行啊!”

讨董讨董,为的不就是一个诛杀国贼,匡扶社稷的名声么?

现在百官骂的这么厉害,就算把董卓杀了,名声也捞不到了。

不走留在这里干嘛?

家都没了!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张新心里十分恼怒。

若是你们百官能把天子护好,哪有今日这么多事?

张新暗骂完,看向徐和。

“再攻一次!”

“君侯......”

徐和刚想说话,却被张新打断。

“去!”

“这......诺。”

徐和无奈离去,过了半个时辰,又回到帐中。

“君侯,攻不下。”

这几天董卓都在加强皇宫防御,此时宫里全部都是西凉兵。

若是时间充足,张新自然可以慢慢攻打。

反正宫里也放不下多少粮草,董卓最多只能守个十天半个月。

但想要在几个时辰内攻下皇宫,显然不太可能。

吴景、黄盖也来了。

豫州兵,压不住了......

“君侯,撤吧。”荀攸拱手说道。

“撤吧。”徐和也抱拳道。

“唉呀!”

孙坚气得直跺脚。

就差最后一个皇宫了,就差最后一个皇宫了!

曹操也跑了进来,一脸愤恨。

“君侯,不能再攻了,再攻下去,我等皆为国贼矣!”

于禁、赵云等将也纷纷回来,请求撤兵。

“君侯。”

荀攸劝谏道:“后方有失,军心震动,百官尽皆反对。”

“为今之计,当速速回援,待扫平袁绍,稳固后方之后,再议勤王之事,如此方为上策!”

张新沉默良久,长叹一声。

“百官误我......”

荀攸闻言松了口气。

他知道,张新这是同意撤兵了。

张新看着众人神色,皆是一脸不甘。

“今日便暂且放董卓一马。”

张新突然笑了,“待到来日,诸位再来随我勤王!”

“愿为君侯效死!”众人纷纷喊道。

胜利就在眼前,他们也不想撤兵,但事到如今,真的打不下去了。

“撤军吧。”张新淡淡说道。

“诺!”

众人连忙回到前线传令。

张新走出大帐,来到大营门口。

百官依旧还在叫骂。

见张新来到,他们骂的更凶了。

“让他们闭嘴。”张新对身旁的典韦说道。

“闭嘴!”

典韦沉声大喝,声若洪钟。

百官吓了一跳,顿时安静了下来。

张新走到近前,静静看着他们。

“诸位不用骂了,我已下令撤军回青州,日后还请诸位好自为之。”

说完,张新拱了拱手,转身就走。

百官闻言一愣。

诶?

不是?

你真走啊?

“宣威侯,你不能撤军啊!”

百官又开始喊:“你若走了,还有谁能救天子于水火啊......”

张新听的十分烦躁,对典韦道:“把他们轰走。”

典韦点点头,转身来到营门口。

“走!走!主公让你们都走!噢嘘......噢嘘......走!”

张新回到帐中,看向荀攸。

“青州危急,公达可有退敌良策?”

现在张新心里十分烦躁,根本想不出个一二三来,只能向荀攸问策。

“君侯勿忧。”

从收到消息开始,荀攸心中一直就在思索解青州之围的方法,此时听闻张新问计,早已胸有成竹。

“如今平原看似危急,实则稳如泰山。”

荀攸微微一笑,“平原城池高深,粮草丰沛,兵力足够,据守数月不成问题。”

张新闻言微微点头。

平原城经过国渊的扩建,城墙足有九米多高,十余米厚,是除了雒阳、长安这种都城以外,一等一的坚城。

城中不仅有高顺、太史慈这种大将,还有张牛角带去的屯田兵。

将领、兵力都没有问题。

诸侯讨董,张新除了出兵之时带了一些粮草以外,其他时候吃的都是韩馥和袁术的粮草,没从青州调一颗粮食。

平原又是州府,城内的粮食足够全城三年之用。

城中大族又因陶丘洪刺杀之事,被张新给洗干净了。

在这种情况下,以高顺、田楷、华歆等人之能,别说数月,就算是守个一两年估计都没有问题。

“袁绍联军人数虽多,心却不齐。”

荀攸继续说道:“陶谦出兵,却只是屯兵诸县,不敢入青州州界,足见其心中对君侯的忌惮。”

“君侯对其不可软弱,可以上官的名义遣使斥责,陶谦昏乱忧死,见君侯强硬,自然撤军。”

“好。”

张新瞥了崔琰一眼,又问道:“还有吗?”

“刘岱因陶丘洪之事攻打青州,既为名声,也为实利。”

荀攸侃侃而谈,“他既重名,君侯可遣使以大义说之,再以兵势相胁。”

“我军撤至雒阳,自成皋而出便是兖州,他若不肯撤军,我军便可直取兖州。”

“刘岱捞不到名利,反而还要受攻,自然撤军。”

“另外三路呢?”张新继续问道。

“韩馥本就忌惮袁绍,此番出兵,估计是受了袁绍蛊惑。”

荀攸抚须,“此二人本就互相猜疑,君侯可以间破之。”

张新闻言,顿感拨云见雾。

“袁遗呢?如何退之?”

“一条狗罢了。”

荀攸不屑道:“狗自然会跟着主人走。”

张新大喜,“有公达在,我无虑也。”

不愧是顶级谋士,小黑胖子的谋主。

荀攸闻言十分开心。

终于感觉自己不是个吃闲饭的了。

“季珪。”

张新看向崔琰,微微一笑,“陶谦那边,你熟,这次便再由你去一趟如何?”

“愿为牧伯效力。”

崔琰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好。”

张新神情一肃,“此去诸县,你就告诉他八个字。”

“毋敢动!动,则国灭矣!”

“若他不肯撤军,你直接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