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新曾经以为,自己帮孙坚取了兖州,就可以避免他在岘山被黄祖射死的命运。

可没想到......

孙坚还是死了。

一样的单骑冒进,一样的万箭穿心。

甚至就连时间、死法,都一模一样。

“孙文台,你这匹夫!”

张新站起身来,破口大骂,“济水相见之时,我曾千叮咛万嘱咐,让你莫要冲杀在前!”

“你轻身冒进,死不足惜,然德谋何辜,兖州将士何辜?”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你这一死,置随你征战的将士于何地?置妻儿家小于何地?又置我于何地?”

张新嘴上骂得虽然难听,但泪水还是不自觉的涌了出来。

穿越至今十载,他身边能够称得上是朋友的,也就只有一个半。

孙坚是一个。

另外半个是那小黑胖子。

孙坚战没,从此以后,他再也不会有能真心相交的朋友了。

张新骂了一会,最后长叹一声。

“噫......”

终究是性格决定命运。

他做了那么多,却还是改变不了。

徐琨痛哭,不断叩首,请求张新出兵。

“琨琨。”

张新上前将徐琨扶起,见他额头已经破皮流血,又叹一声。

“你远道而来辛苦,先下去休息吧,我这就召集麾下商议出兵之事。”

兵,是一定要出的。

别人不知道的事,张新却是知道。

王允活不长了。

从最近这段时间长安眼线送来的消息看,他给王允写的那封信,根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王允依旧日渐骄狂,刚愎自用,不肯赦免西凉兵。

李傕、郭汜、贾诩这些主要演员都在,历史重演就在眼前。

历史上,李傕等人是在六月初一攻破的长安。

今天,六月初四。

搞不好王允已经死了,只是消息还没传到邺城而已。

长安一乱,张新肯定是要出兵西进,迎回大侄子的。

天子这张牌,越早拿到手,威力越大。

可孙坚却整了这么一出。

这一下,张新的部署全都被他给打乱了。

在这个关口,若是让袁术占据兖州,他根本没法出兵勤王。

正常诸侯打下一州之地,最先做的事一定是休养生息,安抚人心。

没个一两年的时间,基本不可能对外扩张。

可袁术不一样。

在他的眼里,百姓就是用来搜刮的,士族就该给他老袁家打工。

天经地义。

再加上他有称帝的‘前科’,也不太可能用大义束缚。

张新若是对他置之不理,强行出兵勤王,估摸着前脚刚走,后脚袁术就会调集兖州所有的资源,来打冀州。

袁术这人就像条狗一样。

哪里有肉,他闻着味儿,就会扑上来咬一口。

得狠狠地给一巴掌,他才会夹着尾巴逃跑,再也不敢招惹你。

历史上他先咬刘表,想要夺取荆州。

结果在襄阳被黄祖抽了一巴掌,折了孙坚。

然后他就联合了公孙瓒,想和袁绍争青州,又被袁绍一巴掌扇了回去。

袁术不死心,再去兖州搞事。

这次更惨,曹操的一巴掌,直接把他从兖州扇到扬州去了。

这样的一个人若是放在身边,迟早是要搞事的。

与其等他做大了再打,倒不如趁他现在立足未稳,一巴掌给他扇回去,方能一劳永逸。

“多谢君侯,多谢君侯......”

徐琨哭着道谢,心中感动。

此时的孙家穷途末路,其实已经不能再给张新带来什么好处了。

可张新听闻孙坚战死,兖州危急,依旧二话不说,就应下了出兵一事。

“君侯的恩情还不完啊......”

徐琨在州吏的指引下,来到休息之所,心中感慨。

“君侯。”

徐琨走后,一旁的荀攸开口问道:“你真要出兵兖州么?”

张新抹了一把眼泪,点头道:“袁公路骄奢淫逸,穷兵黩武,若不将其逐走,冀州如何安定?”

荀攸闻言微微颔首。

若是张新出于这个考量,那还说得过去。

他最怕的就是张新意气用事,为了报仇而出兵。

“来人。”

张新开口喊道:“召公与、元图前来议事。”

没过多久,沮授、逄纪二人来到。

张新请二人入座。

逄纪的心里有些忐忑。

自入张新麾下之后,他还是第一次正式参与议事呢。

同时他也有些高兴。

这场议事除了他以外,参与的就只有荀攸、沮授二人。

荀攸是什么身份?

张新的军师,一路跟随而来的元老。

沮授则是冀州百官之首。

能与他们二人并列,说明明公还是很看重自己的嘛......

张新将兖州之事说了一遍。

“都说说吧,这场仗该怎么打?”

沮授开口问道:“不知明公此战是欲吞并兖州,还是逐走袁术就够了?”

徐琨是在张新回来之前到的邺城。

兖州之事,沮授、逄纪等人比张新要早一些时间知道。

孙坚战死的影响极大,他们心中早已思考过了对策。

沮授其实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对外用兵的。

冀州刚刚经历一场大战,被韩馥破坏的民生还没恢复,军队的裁撤还没完成,百万黑山黄巾还没安置完,实在是不具备出兵的客观条件。

但袁术占据兖州,确实会对冀州造成威胁。

以沮授的见识,自然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再加上张新问的是该怎么打,而不是该不该打,因此他也只能尽力谋划。

“逐走袁术即可。”

张新定下战略目标。

冀州还没彻底消化,若再拿下兖州,将会极大牵扯他的精力,不利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本战略。

张新的心中一直有着一个构思。

那就是以科举制代替察举制,打通底层人民的上升通道。

想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得迎回刘协。

必须要有天子在手,他才能名正言顺的变法。

至于普及教育,以及和士族博弈花费的时间,那都是后面的事。

没有天子支持,士族又岂会坐视自己去动他们的蛋糕?

对于别的诸侯来说,现阶段或许是一州之地更为重要。

可对于张新来说,必须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重要!

大汉之疾,不在天下大乱,而在制度腐朽。

如不变法,恐怕依旧难改五胡乱华的结局。

“若只是逐走袁术,那倒简单。”

沮授闻言松了一口气,“袁术收降孙坚部众,其麾下之众如今已达十余万之巨,日费甚多。”

“袁军粮草多赖南阳、汝南二郡供应,明公只需遣轻骑南下,断其粮道即可。”

“自讨董以来,兖州数经战事,亦是残破。”

“单靠颍川、陈留、济阴三郡,根本无法长时间供应大军。”

“时间一长,袁术粮草不济,自然退走。”

兖州八郡,目前响应袁术的只有两郡。

东郡不仅紧邻魏郡,还与平原接壤。

孙坚为了向张新示好,委派了他的小舅子吴景担任东郡太守。

吴景自然不可能去响应袁术。

至于济北、东平、泰山三个郡国,都在昌邑所在的山阳郡东边,暂时还在观望。

“公与之言,甚为稳妥。”

荀攸点头表示赞同。

派遣骑兵出击,一来不会陷入正面作战,导致巨大伤亡。

二来劫下粮草,骑兵可以直接就食,对后勤的要求也不高,能以最低限度的消耗达成战略目标。

“断粮......”

张新令人取来地图,看着豫州和南阳等地,随后摇了摇头。

“袁术刚得大胜,缴获粮草辎重无数,我军骑兵即使出击,恐怕无有数月之功,难以令他退兵。”

“时间太久了,公与可有速胜之策?”

他取冀州,只打了不到十天。

眼下士卒士气高昂,体力充沛,自然能够出击。

可若是让骑兵在豫州南阳一带耗上几个月,到时候就成疲兵了。

李郭之乱初期,长安朝廷有董卓留下的遗产,有数万精锐的大军,实力十分强劲,并不亚于现在的他。

然而二人并无治理之才,短短两三年间,便花光了董卓的所有遗产,还将关中搞得残破不堪。

甚至就连天子和百官公卿,都得靠摘桑葚充饥。

天子尚且如此,更别提普通百姓了。

史书上对此的记载只有短短八个字。

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张新想要的,是现在这个还算富足的关中。

只要能保住关中的元气,未来无论是收复凉州,还是南下取蜀,都很方便。

若是关中变得残破,就只能从河北调粮,损耗实在是太大了。

张新原本想的是,用几个月的时间稳定冀州,待秋收之后起兵勤王,尽量在明年春耕之前拿下关中,组织百姓恢复生产。

若将骑兵陷在袁术后方这个泥潭,他拿什么去对阵李傕郭汜的西凉铁骑?

到那时,他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二人祸害关中了。

“数月时间还久?”

沮授闻言一愣,开口道:“明公,眼下只有此策最为稳妥。”

“若明公想用更短的时间逐走袁术,那就只能尽起大军,渡河与其决战。”

“如此一来,且不说冀州还能不能负担得起,单论风险,也是极大!”

袁术可不是韩馥。

韩馥胆小,被张新突袭一下,就吓得投降了。

可袁术向来是以胆大包天闻名的。

否则当初他也不敢领兵直接在南宫放火。

以袁术那般不恤臣民的性格,不将他打个头破血流,他是不会退兵的。

袁术兵多,张新想要击败他,就必须尽起冀州精锐。

如此一来,且不说耗费的时间会不会比断粮道短。

冀州的民生你还要不要恢复了?

“是啊是啊。”

荀攸附和道:“君侯,公与之言有理啊。”

“骑兵断粮,确实最为稳妥。”

“诸位再想想,给我想个既能在短时间内击退袁术,又不过分耗费冀州民力的计策来。”

张新不管,既要又要,直接将难题抛给了荀攸等人。

军师不就是干这个的么?

“啊这......”

沮授、荀攸二人无语。

但主公都发话了,他们作为臣下,也只能绞尽脑汁,苦思对策。

“明公。”

这时逄纪开口道:“纪有一策,或能解明公之难。”

“哦?”

张新眼睛一亮,“元图有何妙策?快快说来!”

“明公出兵冀州之前,袁......”

逄纪突然哽住。

“袁公。”

张新微微一笑,化解了逄纪的尴尬。

逄纪脸上露出一丝感激,继续说道:“袁公曾写信给袁术,向他请援,而袁术却以想取荆州为由拒绝。”

“袁术早有觊觎荆州之心,而刘表身为荆州刺史,想来心里也是想要收回南阳的,只是碍于袁术兵多,不敢动手罢了。”

“二人之间早已有隙,明公可修书一封,请刘表出兵,进击南阳。”

“如今袁术北上兖州,南阳空虚,刘表必欣然应允!”

逄纪微微一笑,“后方有失,无论袁术愿或不愿,他都只能退兵!”

“中啊!”

张新大喜。

逄纪的这条计策确实不错。

曹操如今就在蔡瑁麾下。

以二人在讨董时结下的交情,写封信给他,让他帮忙说服蔡瑁并不困难。

刘表到了荆州之后,为了得到当地大族的支持,便娶了蔡瑁之妹为后妻。

只要说服了蔡瑁,那就基本等同于说服了刘表。

再者说了,收回南阳对刘表来说,确实是件大好事。

张新想不到刘表拒绝的理由。

算算时间,使者从邺城到襄阳,再到刘表出兵,袁术得到消息......

短则月余,长则两月,袁术必然退兵!

此计可行!

“元图此策甚好。”

沮授、荀攸二人也表示了赞同。

张新拍板决定,立即写了两封书信派人送去荆州。

一封送曹操,一封送刘表。

随后张新下令,让邺城附近所有的骑兵立刻开始集结。

想要让袁术尽快退兵,只行一条计策怎么能够?

做完这一切,张新又让人把杨凤召了过来。

“明公召杨凤过来做什么?”沮授有些疑惑的问道。

“自然是让他领着黑山黄巾南下。”

张新解释了一下。

如今黑山黄巾大部已经开始迁往青州授田,邺城附近大约还有五万多户,二十几万人。

田丰还没回来,张新暂时也没办法给他们授田。

二十多万人就这么吃着闲饭。

因此张新打算让他们到黄河边上去凑个数,吓一吓袁术。

左右从邺城到黎阳也就百余里,这么点路问题不大。

如此一来,既有刘表出兵袭击袁术之后,又有他的骑兵去断粮道。

再加上黑山黄巾做出一副渡河决战的态势。

三管齐下,不愁他袁术不退兵。

“明公此策倒是可行。”

沮授点点头,又疑虑道:“只是如此一来,协调各部的主将怕是不好选。”

杨凤是黑山黄巾。

而张新的骑兵之中,什么出身都有。

西凉兵、雒阳北军、幽州兵......

还有跟着韩馥一起投降的,于夫罗的匈奴骑兵。

成分太复杂了。

“找什么大将?”

张新站起身来。

“我亲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