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朝堂大家伙议论纷纷的时候,门外的侍卫送来了急报。“报,陛下,孙策将军传来情报,他将于两日后抵达建邺。”
“哦,是伯符回来了?哈哈哈,好啊。”徐靖搓了搓手兴奋的说道。
随后侍卫就把急报送了上来,徐靖一目三行,直接看完,然后开始装逼:“哎呀,孙将军啊孙将军,你说你,怎么又给我整来了这么多的财物,这哪里花的完啊。”
“哦?陛下,不知道孙策将军这次运来了多少财物?”蔡邕一听这个,来劲了,他正好想跟徐靖要点钱,扩扩学院。
“蔡大人,孙策将军运来了10万两黄金,10万两白银,还有几船珠宝,他说把整个夷洲打了一遍也就搜刮到这些财物了。”徐靖笑着说道。
“嚯,也就我们陛下这么不把钱当钱了。”
“是啊是啊,这么多钱,我连屎都没见过这么多啊。”
一时间朝堂开始议论纷纷。徐靖也乐的自在,反正他累了,让他们比比叨叨一会吧。
“陛下,臣有本奏。”蔡邕这时候站了出来。
“蔡大人但说无妨。”徐靖点头示意老头说。
蔡邕往前迈了半步,拱手道:“陛下,如今孙策将军带回海量财物,国库充盈,臣斗胆恳请陛下拨发三万两黄金,用于扩建学院。”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糜竺立刻站出来:“蔡大人此言不妥!三万两黄金可不是小数目,眼下边境军需尚需储备,怎能全用在学院上?”
蔡邕转头看向糜竺,语气坚定:“糜大人此言差矣!学院乃培育人才之地,如今我朝正值发展之际,多培养些能臣谋士,日后才能更好地稳固边境、充盈国库,这是长远之计啊!”
徐靖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扶手,目光在二人之间流转。他沉吟片刻,开口道:“二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不过,人才确实是重中之重,蔡大人,朕就给你三万两黄金,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就行!”
蔡邕闻言,连忙叩首:“谢陛下!有这黄金,臣定能将学院扩建得更好,为陛下培育更多栋梁之才!”
糜竺见徐靖已有决断,也不再多言,拱手退到一旁。朝堂上的议论声渐渐平息,徐靖看着下方的大臣们,缓缓开口道:“孙策将军此番立下大功,待他两日后抵达建邺,朕要亲自为他设宴庆功,诸位大人也一同前来吧。”
“臣等遵旨!”众大臣齐声应道,声音响彻朝堂。
“散朝之后,李儒,沮授,孔明随我去书房一趟。其他人要是没事就散朝吧!”徐靖说道。
“退朝~~~~”小太监气势恢宏的喊道,终于是给这次的朝会画上了一个句号。
散朝以后才早上10点不到的样子,徐靖带上哥儿几个就准备开小会了,毕竟南征的事情还没敲定呢。
去书房的路上,一行人也是都不言语,徐靖也是在沉思。
“文优,现在我们能调集多少人马?”徐靖问到。
“自从陛下采取了新的兵役制度以后,这两年的时间,已经有一支十万人的预备役可以随时投入战场了,只是前不久刚退役,要召集的话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其他的除了各郡常备军队,建邺有御林军5万(在原有禁军的基础上扩的),海军已经扩充到18万,除了在外的,现在有8万海军可以调动,山旅营随陆逊出征了,黄忠将军的神射营两万也可随时召回,狼牙营十万大军除了在徐庶那儿驻守的,可以调回4万,总计可以动用19万大军。”李儒如数家珍的说道。
“什么玩意,19万大军我们还怕个鸡毛啊!我直接水路陆路并进,不是轻松拿下南边三郡吗!纠结了这半天,真是浪费感情。”徐靖无情吐槽到。
“额,陛下,19万大军齐出这不是军费比较浪费吗,我们考虑的是在最节约军费的基础上,妥善拿下南边四郡。”李儒解释道。
“你们太看得起这三个土皇帝了,所以才会这么谨慎设计,这样,等孙策回来了,让他拉上5万海军,去临海郡和建安郡溜一圈,然后劳烦文优写封信去给三位土皇帝,劝降他们,若是不降,我民国三十万大军就会兵临城下。”徐靖说道。
“这,,这么简单吗?”诸葛亮一愣。
“陛下好计谋,哈哈哈!”李儒倒是笑了起来,看来是他多想了,完全没必要啊。
“孔明,如今襄阳改革的情况怎么样了?”徐靖问道,直接略过了南征的话题,反正徐靖觉得南征简直易如反掌,实在不行就跟陆逊一样,给诸葛亮5万大军,自己去玩吧。
“额,陛下,曹操自从集中了全国的财力之后,襄阳的学堂、医院、工厂什么的都建设起来了。工厂主要是丝绸坊,茶叶坊,家具农具坊,陶瓷坊等,医院倒是规模远不及建邺医院,学堂主要是集中授课,没我们分的那么细,所有的学生据说都是从四书五经开始学。”诸葛亮说道。
“嗯,还有别的情况吗?”徐靖问道。
“陛下,还有一条密报。”李儒悄咪咪的说道。
“哦,文优你说。”徐靖说道。
“袁绍正在准备组建海军,另外据左标来报,三韩地区最近有很多的袁绍的密探,推测可能是袁绍盯上了我们在三韩的金矿。”李儒说道。
“怪不得官渡之战都不打了,感情是看上我的黄金了。”徐靖沉思道。“左标那边现在有多少人手?”
“回陛下,三韩地区现在有海军6000,三韩本土部队训练了1万人。另外有三韩奴隶4万,三韩平民20万在工作,其他的部落没有去动。”李儒说道。
“那还是需要派人去的,三韩的金矿是我们的重要的资源,得有人去主持大局,文优可有人选推荐?”徐靖问道。
“这,陛下,倒是有一个人选。鲁肃鲁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人,今年科考状元,还没来得及通报给陛下,此人文韬武略全部精通,可当一面。”李儒突然想起来,最近不是科考了么,状元郎直接拉出来干活呗。(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人。东汉末年东吴谋士、部将、战略家、外交家。鲁肃出身巨富之家,性豪爽,好施舍,面对乱世,变卖田地,大散财货,赈济贫困,交结士众,甚得乡里人心。自少气度不凡,善谋划,好为奇计,又学击剑骑射之术。少时与周瑜结为好友,后一起投奔孙策。孙权主事后,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渡江吊唁。鲁肃为人方严,生活俭朴,治军有方,又勤于学,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善谈论,能属文辞,深谋远虑,有过人之明,非一般尚武之人可比, 对促成周瑜与诸葛亮的合作,维护孙、刘联盟的大局,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哦?竟是今年的状元,既然文优如此说,那就让鲁肃北上,这样,封鲁肃为建威将军将军,总揽三韩军政,着左标为副职,主管金矿开采及海军。”徐靖直接拍板,鲁肃他知道啊,好牛马!